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仆固怀恩是唐朝一位颇有名气的将领。他究竟有几个女儿嫁给了回纥?有的说1个,有的说2个,其实应是3个。 据《旧唐书》卷121《仆固怀恩传》记载,仆固怀恩在广德元年(763年)八月二十三日上书唐代宗时自称“臣有二女,  相似文献   

2.
关于仆固怀恩的一则考辨唐澜仆固怀恩是唐朝后期的名将,两《唐书》曾为他立传,详细记述了他的一生,但其中都有一段错误,影响人们对他的了解和认识。《新唐书·仆固怀恩传》载:“未几,加太子少师,增户五百,第一区,与一子五品官。”这段记载令人费解.件固怀恩在当...  相似文献   

3.
仆固怀恩之乱,旧史多以为是因其与辛云京、李抱玉、骆奉先、鱼朝恩等人的矛盾和冲突,其实这是乱后唐代宗强化中央集权的产物,是唐室君臣的军将、蕃将恐惧症的重要表现,而仆固怀恩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则注定了他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4.
西安新见唐大历三年(768)《监朔方军使杨献庭墓志》,志文以安史之乱前后西域形势及唐蕃关系变化为背景,记载志主先后监军安西、朔方,参与名将高仙芝、封常清破大小勃律、收播仙镇等役,监朔方军平定仆固怀恩之乱收复灵州,印证了其时吐蕃—西域—中原的胶着关系,也为联系中西交通起重要作用的"吐蕃—勃律道"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
仆固部作为隋唐时期活动于漠北地区的九姓铁勒强部之一,主要活动于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北部一带,其活动中心位处土拉河由南向东转弯地,即土拉河以东和以北的河套地带。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的仆固部,与唐关系错综复杂,时归时叛。仆固部的向背,直接关乎到唐朝势力在漠北的消长。认真梳理仆固部与唐朝的关系,对于全面认识仆固部之兴衰、唐代漠北之局势、唐代羁縻政策之成败得失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晚唐作家袁郊所著《甘泽谣》,为唐人小说集的上乘之作。《甘泽谣》在写作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即每篇均以历史人物与事件为背景依托,从而构架故事,展开叙述。但是,其中的舛误,屡见不鲜,治唐人小说者,当特别注意。论文对其中所涉及的七处舛误,一一进行了细致考辨。这七处舛误,一是《魏先生》中李密降唐后所授官职为光禄卿,非司农之官;二是《素娥》中窈娘为武承嗣姬人,非武三思姬人;三是《红线》中薛嵩非潞州节度使,而是相卫六州节度使;四是《红线》中,田承嗣侵相卫,非薛嵩生前,而在其卒后;五是《红线》中薛嵩之任昭义节度使,非继承薛仁贵等之"遗业",而来源于史朝义、仆固怀恩;六是《许云封》中称李白为学士,实际上李白只任过翰林供奉;七是《许云封》中称天宝改元,东封回驾,二事之时间相差十八年。  相似文献   

7.
从敦煌文献及其它史料分析认为,八世纪末至唐成通七年(866)西州地区一直在回鹘控制之下;大中五年(851),入使长安的西州回鹘是原漠北回鹘汗国派驻西州分支的后裔;而成通七年,出身踱跌氏的仆固俊正是从他们手中夺得西州、轮台等地。此后,西州等地进入西州回鹘汗国时期。  相似文献   

8.
种荷 《百姓生活》2010,(8):60-61
2006年7月,美国科学家怀恩对外宣布:他终于揭开困扰了法国人200多年的魔镜之谜。可是,随后他又失望地对外宣称:那面魔镜突然再次失踪。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8,(2):39-41
2006年7月,美国科学家怀恩向外宣布:他终于揭开了困扰了法国人100多年的魔镜之谜。可是,随后他又失望地对外宣称:那面将要给他带来荣誉的魔镜突然再次失踪。  相似文献   

10.
薛昂夫行年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超吾,字昂夫,号九皋。以字行,人称薛昂夫。元代畏吾儿族有名的散曲家。 王德渊《薛昂夫诗集序》:“薛超吾,字昂夫。其民族为回鹘人,其名为蒙古人,其字为汉人”。 薛超吾,康熙《衢州府志》作“薛超吾儿”,民国《衢县志》作“薛遮吾尔”,皆随音译写,字无定形。 “回鹘”,即古代之“回纥”,散居漠北,以游牧为生。隋大业间,与仆固、同罗诸部结为回纥同盟。唐德宗贞元四年,改称回鹘。后为黠戛斯所败,部落西迁,散居今新疆东南一带。蒙古铁木真时归附,称畏吾儿,即现今之维吾尔族。 揭侯斯《送爕元普序》云:爕里普化为蒙古人,本无氏姓,“故人取名之首字加其字之上若氏姓之者,以便称谓,今天下之通俗也”。薛超吾之称薛昂夫,亦徇此俗。  相似文献   

11.
“信、诚、实、果”是古汉语中表示“确实、的确”之义的情态副词.例如:《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孟子·梁惠王上》:“王曰:‘然.诚有百姓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小人实不才.”《孟子·离娄下》:“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  相似文献   

12.
宣懿皇后萧观音(1040—1075)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他“幼能诵诗,旁及经子”,①“工诗、善谈论”,“好音乐”,能“自制歌词,尤善琵琶”,②号称女中才子.“及长,姿容端丽”,冠绝萧氏诸女.③重熙二十二年(1053),当时为燕赵国王的耶律洪基“慕后贤淑,聘纳为妃”.④重熙二十四年(1055),耶律洪基继兴宗之后即皇帝位,是为道宗、同年改元清宁,并册妃萧观音为皇后,封号懿德.“宣懿”是萧  相似文献   

13.
台湾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包括“基础年金”与“职业年金”的双层保障制度,但不同职业或群体有不同的退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显明差异.当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类养老基金支付压力巨大,面临破产危机.台湾正在推进新一轮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原则是“财务健全”“社会公平”与“世代包容”,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将现行的“少缴、早退、多领”改为“多缴、晚退、少领”,其中公务员退休制度将由现行的“85制”逐步改为“95制”,未来劳工退休年龄也推迟5年;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充实养老金,避免破产.本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范围广,影响大,对当前中国大陆养老保险制度与退休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于”能否作为后缀,这是针对现代汉语中“谓词+于”结构而言的.因为“谓词+于”结构在古汉语中是没有什么争议的,这当中的“于”是介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结构中的“于”是否仍然是介词呢?早在1963年,吕老就已谈到,“从古汉语里吸收来的于、以、自,语音上也都附着在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上.”“于”字还可以有“大于”或“等于……”之类的格式.①在某些《现代汉语》教材中,“在于”“勇于”也被列入动词.②  相似文献   

15.
挥手告别1994年,历史车轮把我们带进了1995年.新的一年是完成教育改革和发展“八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实施“示范专科工程”关键的一年,也是为“九五”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条件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历史名城灵州,始建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是宁夏历史上有确切建城年代记载的最早古城,也是宁夏古代经济、军事、政治中心,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明洪武十七年(1384),黄河水淹没灵州,“城凡三徙”.宣德三年(1428),迁至今灵武市.1989年笔者提出古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的观点,今吴忠市、灵武市都是古灵州的继承者,都拥有古灵州的辉煌历史.历史文献有记载,专家、学者有论述,2003年5月8日吴忠出土吕氏夫人墓志铭,佐证古灵州在今吴忠市的观点是正确的.古灵州“在今灵武西南”说已过时.《括地志》“初在河北胡城”有误;明代地方志灵州“西南角”“遗”字有新解.吕氏夫人墓志出土十年来,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古灵州在今吴忠.  相似文献   

17.
“鳣、(鱼覃)、鲔”都是古代的鱼名,《辞海》(1979年版,下同此)认为:“鳣”即今“鳇”;“(鱼覃)”即今“鲟”;“鲔”即今“鲟、鳇”.笔者不同意上述说法,并认为“鳣”即今“中华鲟”;“(鱼覃)”和“鲔”系同物异名,都是指的今“白鲟”.因为“鳣、(鱼覃)、鲔”俱属今鲟形目,形状相近,且古今名称变化很大,遂使得《辞海》的释文有误.  相似文献   

18.
汉语“以上”“以下”传统的规范用法一是同名词性成分N组合成“N以上”和“N以下”结构表达范围、概数或方位,二是单独使用,表示指代.所谓表达范围,即表示一系列的人员、事物或者数量,包括范围的起点N在内,如“处级以上”包括“处级”在内,“三年以下”包括“三年”在内.表达概数或方位,不包括分界点N在内,如“增加8%以上”或“气温在零度以下”不包括“8%”和“零度在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以上”“以下”的使用完全体现了“以上”“以下”传统的规范用法.如表达范围的“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包括“二人”在内,表达方位的“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不包括“总和刑期”和“最高刑期”在内.如果不加第九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完全可以成为规范使用“以上”“以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李训、郑注是晚唐“甘露事变”中的两个核心人物.他们继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之后,图谋内除宦官,外削强藩,力革时弊,强化皇权,却和“二王八司马”同样遭到了失败,并且蒙受了千古的骂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李训原名仲言,因讲《周易》,“颇叶上意”,文宗特改名为训.他出身于破落望族,是肃宗时宰相李揆的族孙,进士擢第.李训“仪状秀伟,倜傥尚气,颇工文辞,有口辩,多权数”,文宗“以为奇士,待遇日隆”.自太和八年至九年十一月,由任四门助教、国子博士、翰林学士、兵部郎中,擢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一年之中,平步青云,位居宰辅.郑注,《旧唐书》本传说“本姓鱼,冒姓郑氏”.他出身寒微,不仅善于医术,还很有政治才  相似文献   

20.
1902年,是大清王朝在屈辱中艰难走向新世纪的第二年,也是在日本教育家的启发下,作为“官话”的“京城声口”,被士大夫文化精英阶层中的有识之士,有意识地确立为中国的“国语”,并与国家、民族的统一大业发生重要关联的一年,更是中国的文化教育借助维新变法再起之势,摆脱激进政治的绑架,发生新的稳健的转折的开始.“国语”与国民教育和中国大学的兴起的关系,也由此开始紧紧地连在一起.吴汝纶、严修、王照、袁世凯、梁启超成为“国语”确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历史性人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共同体内,“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大一统”文化观念中,又多了一个“口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