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顾晓月 《社区》2013,(7):25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社区工作人员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归属感"。现在,我国颁布的《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当中,还没有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分类;社区工作者的劳动报酬也是补贴形式,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属于身份不明、待遇不清。二是缺乏"认同感"。社区工作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处理事务繁杂多样,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经常加班加点。但社会上对这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开展,和谐社区的建设也逐渐提上日程,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社区建设直接执行者与倡导者的社区工作者,提高其的职业认可度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社会、政府、居民和社区工作者自身四个层面分析了社区工作者职业认可度低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这一职业尽快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社区服务和社区教育变得日益重要。社区工作的不断深入迫切要求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通过对近十年以来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能力研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者在进行社区管理与服务以及社区教育等职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为社区工作者的入职选拔、在岗培训提升等提供更为系统全面的职业能力标准。  相似文献   

4.
社区工作者职业化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对广州市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路径:规范准入制度、制定待遇标准、加强教育培训、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建立职业晋升机制、理顺管理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3,(10):26-27
日前,为提高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干部的年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厦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联合下发了《关于社区工作者管理的实施意见(暂行)》,对社区工作者的管理提出意见: 社区工作者的条件和聘用 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从事专业助人工作的人员,暂定为一个职业类别,本意见所称的社区工作者特指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成员中符合条件被聘用的人员。 社区工作者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现在职的社区党支部、  相似文献   

6.
李玉林 《社区》2004,(20):28-28
社区工作者用语不雅、不规范现象不容小觑。其危害具体表现在: 首先,社区工作者用语不文明,与所从事的职业素养要求不符。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关键是做人的工作,工作的根基在居民之中,其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感召着居民。倘若缺乏职业素养,用语低级、粗俗、随意,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全然不顾听者的感受,势必产生消极效应。因此,社区工作者的言行必须成为居民的楷模。 有的社区干部自恃“高人一等”,对居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基层的社区工作者,长期以来,社区建设都面临着资金匮乏的困难。关于社区建设资金的问题,从社区建设一开始,就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各地社区建设资金投入也因各地经济状况不同而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因此,我们想问一下,全国其他地区在解决社区建设资金问题方面,  相似文献   

8.
《社区》2011,(34):18-18
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两办出台意见以后,各地都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加大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力度。以下是本刊选自《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部分内容,其中对加强和改善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社区》2011,(23):18
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两办出台意见以后,各地都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加大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力度。以下是本刊选自《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部分内容,其中对加强和改善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规范化: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兆永 《社区》2004,(9):24-25
◆各地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理解很不一致。有的仅限于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居委会正副主任和专职委员;有的认为除了上述两种还包括有关政府部门委派或者公开招聘、在社区从事某一方面工作的人。◆社区工作职业的定位模糊,社区专职工作者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干部”还是“工人”。有些地方给部分表现好的社区干部预留了一定指标的事业编制,并给他们以副科级等“官职”。◆社区居委会专职干部担负着难以计数的工作,报酬却较低,这大大减弱了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的吸引力。◆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考核存在两种机制:一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评议,特别…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已发展到政治参与及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政治参与权力的缺失导致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停滞不前。本文通过对受雇于大型企业的农民工及社区农民工的调研发现,精英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融入需求凸显,制度化的政治参与途径亟待开辟;农民工的政治融入水平参差不齐,就地入党、就近入会(工会)的参与问题凸显;农民工从消极隐忍逐渐转向积极维权,政治参与意识萌动。这些转变正是我国城市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契机。因此,应积极地构建以组织建设为核心、制度建设为保障、民生建设为根本、文化建设为条件的农民工政治融入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E地铁工地的老一代农民工,发现受制于城乡制度区隔、社会区隔、劳动力市场中的位置、工作场所的劳动关系以及家庭生计维系等多重结构因素,老一代农民工在工作场所采取了生存伦理的日常实践策略,并在行动层面表现出总体服从的特征;而在劳动权益受损时,则发展出以农民工身份作为武器的维权策略,并伴随维权目的的达成而强化对农民工身份的认同。概言之,在多重结构因素约束下,老一代农民工基于当前利益计算的主体策略,在满足其经济诉求的同时,也大大延缓了其身份转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建构是农民工形成自我认同,嵌入城市社会结构的表征.文章通过东莞市的个案,从语言认同的视角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性建构问题.作者认为,流入到东莞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学习粤语的行为表现,不仅是一种生存策略,更是一种建立社会关系,努力嵌入当地社会结构的自我定位.他们通过语言这个渠道进行自我包装、印象管理,克服在社会流动中遇到的文化隔阂,试图跟随社会变迁的脚步实现城市融入,完成自我的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文化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文化环境原因,提出了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文化环境的若干对策:(1)帮助农民工确立自我认同感,创新自我认同方式;(2)将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范围;(3)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会的认同度和包容度;(4)推进体制改革,确保农民工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权利;(5)加强法律教育培训,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为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提供价值指引,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为共同富裕创造支撑条件。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呈现多元主体参与欠缺、联结平台发展孱弱以及相关机制供给不足等问题,可从深入开展科学有效的乡村文化认同教育、优化开发多元多样的乡村文化载体以及建立健全系统长效的乡村文化 发展机制等方面探索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进路,促进乡村文化共同体的纵深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告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符号消费选择,广告内容成为该群体获取认同标准的主要参照之一。这种符号消费现象,反映出了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获得城市认同以及区隔农村身份的心理渴求。广告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必要促销工具,符号消费本身也无可厚非,但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注意符号与现实的差异,以避免过度消费、迷失自我身份与意识和陷入到新的认同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部分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测量了农民工职业认同及其职业满意度状况;采用方差分析,实证检验了农民工个体特征对其职业满意度的影响;运用回归分析,实证分析了农民工职业认同对其职业满意度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在服务业就业的农民工具有更高的职业满意度;农民工的职业认同对其职业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提升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改善职业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民工的职业价值感知,有效提升农民工的职业认同水平,将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满意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8.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工作,建设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基本途径。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缺少基本的文化设备和文化活动场所,生活较封闭,文化活动范围较小,业余生活单调枯燥,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开展户外文化活动的时间较少,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不高。为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常住地政府应该成为责任主体,城市社区成为主要平台,用工企业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部门、用工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注重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农村打工者与家庭和农村社区稳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打工者与留守人员互动的内容、主要途径以及成本与效率。农村打工者到外地打工,导致原来所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弱化或缺失,但通过互动可一定程度上使其家庭和社区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得以继续和发展。为打工者与家庭互动提供更多的平台,降低其互动成本,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20.
农民进城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农民进城的文学叙事不仅体现了农民工的身份焦虑,同时也反映了当下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文化认同的困惑与危机。笔者从文化身份入手,审视文学文本中滞留在文化边缘地带的农民工的认同危机,并找寻解决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