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按照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企业是一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共同构成的契约联结,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通过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的机理以增加其存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企业家人力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的机理,最后探讨了促进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浅议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是市场条件、企业组织形态、制度环境和在此基础上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或其代理人)博弈的结果。具体路径为:确立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个人所有的制度安排;实现企业家人力资本配置的市场化;完善企业治理和产权结构,激励企业家人力资本;健全制度体系,保护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 《管理科学》2003,16(5):79-82
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状况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潜力.运用产权理论研究企业家人力资本,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特性,认为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个人占有的天然性、使用的增值性、价值度量的不确定性、价值实现的自发性、产权残缺时的自贬性、收益的外部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信号传递模型,研究了企业家财富、不对称信息和企业中权力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企业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向投资者传递其私有信息,一是向企业中投入一定的自有资本,二是将部分控制权让渡给投资者.这两种信号传递工具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但对于优质企业家而言具有不同的成本.在分离均衡条件下,企业家向企业中投入自有财富所产生的分离成本,要小于将控制权让渡给投资者所带来的分离成本,所以企业家更偏好于选择向企业中投入自有财富来传递私有信息.本研究对企业中控制权的"相机转移"现象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与国有企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企业家能力、企业家努力水平的激励动力等维度来展开分析,找出国有企业低绩效原因在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并结合时代特征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提出界定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实现其人力资本产权的价值是解决国有企业低绩效根本.也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婚嫁消费日益增长已经成为人们愈加关注的经济现象。本文从经济学的基本视角出发,结合婚姻经济学的前沿成果,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试图回答谁应该充当婚嫁消费承担者、婚嫁消费起到了何种作用和为何婚嫁消费总额不断增长等几个问题。最终,在制度变迁、交易成本和契约理论的框架下,运用信号传递模型和信息甄别模型,得出了以下结论:婚嫁消费是男方对女方预先补偿,或者是男性获得妻子的价格支付;同时,婚嫁消费水平不仅是男性传递能力类型的信号,也是女性甄别男性能力类型的信号,还伴随着婚姻市场的扩大而增长。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人力资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而对其合理定价是实现企业家有效激励的核心问题。实物期权方法是对传统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本文提出计量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实物期权综合定价模型,运用实物期权理论计量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在价值,然后按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衡量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业绩,确定调整系数,以较为完善地衡量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实际价值,从而为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优化企业家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制度的政策性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斌  贾平 《管理科学》2001,14(1):61-63
企业家是生产力的第一组织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通过企业家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在20多年改革之后,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企业家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制度。因此尽快建立企业家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卒.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定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的设计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人力资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而对其合理定价是实现企业家有效激励的核心问题.实物期权方法是对传统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本文提出计量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实物期权综合定价模型,运用实物期权理论计量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在价值,然后按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衡量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业绩,确定调整系数,以较为完善地衡量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实际价值,从而为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企业家关系网络特征和网络资源动员能力两个维度界定企业家社会资本,并将此概念操作化为四个指标.基于332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家的纵向关系网络和政治身份对公司短期绩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与部分实证结果一致.主要由于中国市场化取得了巨大进展从而削弱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和社会资本功效的滞后性所致.同时,我们没有发现企业家的横向关系网络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影响,而企业家的声誉则表现出对公司绩效的正面提升作用,尤其是在提高企业绩效质量方面.企业家个人特质也表现出对公司绩效的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Leadership stud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increasing emphasis given to an individual leader's 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domain. Within the context of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y,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 emergence of a social capital theory of leadership development. Using a retrospective, interpretivist research method, the authors present the experience of a cohort of business leaders on an 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me to uncover the everydayness of leadership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Specifically, they explore how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develops as a social process and what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s in thi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nhancement of leaders’ human capital only occurred through their development of social capital. There is not, as extant literature suggests, a clear separation between leader development and leadership development. Further, the analysis implies that the social capital theory of leadership is limi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mall firm, and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it should be expanded to incorporate institutional capital, that is, the formal structures and organizations which enhance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and go beyond enriching the human capital stock of individual leaders.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创业背景中的信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创业背景和一般意义上信任概念的差异,以及创业背景下中西方信任概念的差异,根据创业过程思路和多层次多维度思路,提出了中国创业背景中的信任构思。在企业家个体层面上包含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两个维度,在组织层面上包含基于声誉、特征、制度的信任三个维度。在创业的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上的信任具体内涵和维度会表现出不同的内容。最后根据访谈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风险投资中,企业家付出的努力对企业的内在价值起决定性作用,为了研究如何更好地激励企业家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本文将企业家付出的努力分为:质量努力和管理努力。首先,本文在单期静态模型下设计最优金融契约,并研究了两种努力的效率对激励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单期模型中,激励企业家付出质量努力比激励其付出管理努力更加复杂,且与企业的内在价值波动有关。进一步,在多期动态模型中引入风险投资家对企业信息的学习过程,研究表明随着企业内在价值波动率单调减小,契约的激励效果越来越显著,且学习机制的加入会激励企业家降低努力的成本系数,同时更多地提升质量努力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心理契约的交互作用理论对企业家信用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认为企业家与员工之间有着信用的心理契约,企业家对信用契约的遵守或违背将影响着员工的信用行为。企业家不遵守信用,将促使员工重新修改信用契约,而不再遵守信用。企业家信用决定着企业组织整体信用。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offer an analysi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from the entrepreneurial point of view in order to show why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nonprofit has arisen and, more precisely, why rational entrepreneurs choose to incorporate their business enterprises under the nonprofit regulation. Since nonprofit associations were formed before the emergence of the tax code, the favorable tax-status alone cannot explain an entrepreneurial preference for the nonprofit form. Tax considerations have then to be combined with other elements. The alternative view proposed in the paper is that the supply of factors such as capital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vides the motivation for the ris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s. The entrepreneur and the managers enjoy control of the activity and see to it that service are produced in such a way as to maximize their net income. They do not ignore nonmonetary income in the sense that they find it rewarding to seek pecuniary gains as well as nonmonetary profits in any given period. To explain why an entrepreneur organizes his business as a nonprofit entity we investigate a theater produ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分工愈发精细,对个人与组织间的技术隔离也愈加明显,亟待创业者个体及组织开展跨层次的交互学习以构建组织创新优势。基于此,本文援引学习理论与意义构建视角,从"行动"与"解释"出发,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个体-组织"整合性分析框架,探究了不同创业阶段内跨层次行动主体间的学习互动模型,揭示了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创业者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间的互动,表现为渐变初期个体利用式学习经"自上而下"团队互动主导形成组织单环式行动;而在调整转变期,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发生交互影响,包含个体探索式学习经"横向协同式"团队互动主导形成组织双环式行动,以及组织双环式行动转换为单环式之后,经由持续反思与质询,刺激形成创业者个体利用式学习;最后,在发展突变期,个体利用式学习经"制度化统筹式"团队交互合作促成组织单环式行动,同时个体探索式学习经"跨越层次自主式"团队交互激活组织双环式学习。此外,在不同创业阶段,3种互动逻辑与意义构建框架下的创新决定机制呈现出以个体创意激发与扩散、信息整合与匹配以及平衡矛盾与冲突3种不同的影响路径展开的态势。本研究为创业学习理论和创业实践过程贡献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解释企业绩效差异性时,无论是委托代理理论还是能力理论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结合治理机制与经营能力以探讨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为深入理解企业的性质和成长差异性提供更为丰富的解释。本文立足于企业家要素,以能力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并基于国内283份企业数据,从经营能力和协调治理机制的单因素、多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统计检验了企业绩效差异性的渊泉。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对经营能力、协调治理分别进行考察时,这些因素的不同指标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当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察时,经营能力的贡献则明显高于治理因子的作用;经营能力与协调治理之间存在较弱的互补性,并且这种作用主要体现为改进市场潜力而不是投资净收益。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高于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增值效应,中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高,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现阶段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创新型企业后期进入。本文首先用描述性统计揭示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创新型企业的特征;其次,阐述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企业创新选择效应和增值效应的影响机理;最后,以创业板2009-2014年上市企业为例,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验证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创新型企业前,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选择效应,但对专利申请量的选择效应不显著;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后,对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量的增值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