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小企业仅靠自有资源难以完成难度大、成本高、耗时长的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能有效的缓解中小企业的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信息、创新资源等瓶颈制约.从提升学习能力、加快知识转移、加速信息流动、促进人才内部化、共享科技资源、降低创新风险等方面剖析了产学研合作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并对内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产学研合作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2.
人类已进入 2 1世纪 ,即将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产学研相互结合的创新模式有助于企业持续性发展和壮大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本文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学研结合问题 ,提出企业科技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和认识误区 ,着重阐述了企业如何搞好产学研工作途径、措施 ,从而使企业充分认识产学研联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产学研合作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从阜新市政府、中小企业、高校(含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的角度分析了阜新市产学研合作的特点,总结了阜新市产学研合作存在政府投入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位、产学研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企业参与产学研创新联盟、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建议,为推动阜新市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2012-2018年861家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等检验方法,探讨了创新券这一创新政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券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创新券可降低政府补助所带来的过度投资,即双重政策的叠加会弥补单一政策的缺陷;机制检验表明创新券并不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抑制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间接验证了产学研信息共享的机制.在激励企业投资时,政府应注意到单一供给面政策造成的非效率问题,利用多重政策的组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抑制。以延安市为例,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企业家自身的创新精神缺失、企业创新资金短缺、部分企业管理者思想僵化动力不足、产学研脱节等。基于此,加快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拟采取加大中小企业家学习培训力度、搭建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融资平台、发展和保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及企业自身知识吸收能力建设、放松政府管制、保护企业创新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中权变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提升研究生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和培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权变理论,我们针对我国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5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影响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权变因素,建立了权变模型,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思路。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在研究生教育层面上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发挥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产学研联合工程"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推进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从解析原构中国产学研联合工程的架构缺陷出发,以国家创新系统内在机制为理论,提出基于"产、学、官"互动的中国"产学研联合工程"的重构,并设计了重构后的中国"产学研联合工程"的框架,认为国家创新系统建设应归属于国家政策性范畴,并对政府、企业、大学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功能分别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当前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在工程实践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以项目为依托、基地为平台,实行双导师,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讨论了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教学和社会效益。研究发现: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能够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共同受益;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推动了学生的就业,加快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与联合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与本质特征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工厂、学校与科研单位大协作,文章结合湖南的企业技术创新、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对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的作用、进展与联合模式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驱动背景下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技术进步已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于2016—2021年苏州市191家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微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计量模型系统探究了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能够显著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且该影响因企业接受财政补贴金额的不同而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产学研合作通过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一渠道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一项制度安排。有效的合作模式能减少合作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果。基于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应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模型,对现实中常见的技术协作与合作研发两种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合作各方资源与能力禀赋的差异和相互信任程度是决定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及其演变的关键因素的结论,并以抚顺华海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案例作为引证。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科技创新是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与京沪粤苏浙等发达地区相比,山东科技既有优势,也有"短板"。山东的大中型企业具有较丰富的科技资源,大学与科研院所数量多;但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活动不够活跃,高技术产业发展整体滞后,企业创新产出能力薄弱。山东建设创新型省份,应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大学与科研机构作为知识创新主体和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着力促进创新行为主体间的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13.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国家内部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系统,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英国国家创新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推动国家或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仅靠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本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政府的主动介入对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应是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农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现实意义,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动物医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办学的实践,得出了校企双方需建立互利共赢关系,高校才能将企业变成学生就业基地、科技产品中试基地和技术示范基地,企业才能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后盾和科技研发基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试析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创新经济学及产业经济学理论,对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属性进行初步研究。认为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属性是创新;产学研合作的运作模式是一种分工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承载机能是一种产业创新;产学研合作的基础结构是一种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畜牧兽医人才培养“企业班”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联合、院企共建是学校与企业积极应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形成的合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联合培养相关人才,服务行业发展。以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与企业联合组建“企业班”、院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探析“企业班”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是重要的技术创新主体,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资源互补性使得科研协同创新成为必然选择。分析现阶段科研协同创新中的专利利益分配问题,采用博弈理论,建立专利利益分配模型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专利收益分配系数与付出的努力水平、贡献系数的平方成正向关系,与创新成本系数的平方成反向关系。对完善我国科研协同创新中专利利益分配机制提出建议:将贡献大小作为合作各方专利利益分配的衡量标准,扩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协同创新中产生的专利的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的自主权,完善职务发明专利利益分配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地方政府也有责任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集群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载体:官产学研联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共性技术是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和结构升级的基础,产业共性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创新需要官、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官产学研联盟是产业共性技术合作创新的组织载体。官、产、学、研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利益的交集和优势的互补是形成战略联盟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了官产学研联盟的合作创新机制。官产学研联盟的合作创新模式主要有地方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合作创新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集群结构和创新项目。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深圳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深圳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深圳发展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别对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