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斯大林,变得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在莫斯科保卫战前夕,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建议“放弃基辅城”,以免南方苏军遭到德军的“合围”。本来这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是,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痛骂朱可夫“胡说八道”,一怒之下,他把朱可夫赶出了大本营。不久,基辅遭到德军合围,守城的红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时,已是马后炮了。但是,一度当上苏军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往往能让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自己的意见。每次“闲聊”时,华西列夫斯基往往“不经意”地说些…  相似文献   

2.
徐焰  丁明 《领导文萃》2010,(10):71-73
<正>火线解职,火线复出1941年5月,德军已在苏联边境集结大量兵力,机敏的朱可夫遂于5月15日向莫斯科提议先发制人,可斯大林没有接受。6月22日,德军发起闪击战,缺乏准备的苏军自然是一片混乱。战后第6天,斯大林到作战室视察,总参谋长朱可夫居然毫不  相似文献   

3.
1974年7月18日,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家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元帅溘然长逝,享年78岁。这位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屡建奇勋的将领,葬礼却冷冷清清,没有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甚至连军方代表也没有到场。回忆起入殡的场面,朱可夫的最后一位主治医生格奥尔基·阿列克谢耶夫不胜感慨。他说:“那些人不去也好,他  相似文献   

4.
张秀芝 《领导文萃》2013,(20):104-105
哲理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双方激战正酣。一天,苏军统帅朱可夫接到斯大林密电,必须在一周内的某个夜晚,要对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德军发起袭击,彻底摧毁他们的防线。接到密令后,朱可夫马上开始筹备,当他发现天气预报显示下周有一天晚上是阴雨天时,他决定就将偷袭定在那天。但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当天晚上却并没有下雨,反而月光照亮了整个天空,此时苏军如果出击肯定会立马被德军发现,而一旦正面交火,德军人数众多,无疑是以卵击石。就在一筹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都知道,1941年6月22日3时,希特勒发动了全面侵苏战争。至于后来苏方宣布是4时(还有4时30分5时的说法等)则不知何故。朱可夫在回忆录中讲得很清楚,他和铁木辛哥在一起,3时7分第一次接到黑海舰队司令某海军上将关于大量敌机袭来的报告,3时30分后,各大城市被炸的报告不断飞来,这以后朱可夫叫醒了斯大林,斯大林通知  相似文献   

6.
王伟 《领导文萃》2014,(21):54-56
正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向苏联发动闪电战,苏军仓促应战,接连丧师失地。为了保存有生力量,避免被德军围歼,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在统帅部作战会议上力主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后撤到第聂伯河东岸。斯大林坚持要在基辅与德军决一死战,结果与朱可夫发生激烈争吵。参加会议的苏军高级将领都知道,斯大林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容不得半点反对意见,得罪他的下场,不是被拉出去枪毙,就是被流放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劳改营。  相似文献   

7.
海茵兹·古德里安这个名字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不像在西方那样家喻户晓。他不仅频频出现在丘吉尔、戴高乐、甘末林、朱可夫、布琼尼、巴格拉米扬、什捷缅科等战后  相似文献   

8.
李宗陶 《领导文萃》2010,(11):71-74
自1956年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发起猛烈抨击后,他的政治对手托洛茨基,他的亲密战友米高扬、莫洛托夫、朱可夫,他女儿斯维特兰娜……写出了各自的回忆录;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举着放大镜在史料中搜寻:各种小道消息、民间传说纷纷扬扬。  相似文献   

9.
1997年12月1日是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1974)诞辰101周年纪念日。他的一位同时代人在谈到他时曾经说过:“能在最最不利的条件下创造出辉煌战绩的人,无疑要比在温室一样优越的条件下顺利工作的人更加富有才干。”  相似文献   

10.
朱可夫善于用兵,更善于用将,他对士兵关怀备至,对军官则十分严格。在关键的时候对不能担负起责任的将领,他绝不手软地进行斥责与撤换。这种“宽猛互济”、“一张一弛”的带兵统将之道,在战争环境中发挥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格奥尔吉&#183;康斯坦丁诺维奇&#183;朱可夫元帅是苏联著名军事家,在二战中建立了辉煌战功,获得了崇高威望,甚至有人称他为苏联“军神”。但在1957年,他却意外地被苏共领导人解除了包括国防部长在内的一切职务,从而退出政治舞台。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了,但其中的秘密仍长期困扰着世人。2007年11月2日,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揭开了他被解职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有才又怎样     
正朱领导自从当上一把手以来,下属私底下总是埋怨他不尊重人才。其实,朱领导心里也很憋屈,下属认认真真、规规矩矩把交办的工作做好就是,不该这意见那意见地乱提,更不该公然怀疑自己指示的正确性,这是严重的目无领导的表现。一次,一位外号叫"顶梁柱"的下属没有完全按照朱领导的指示办,朱领导很生气。朱领导一生气,便脱口  相似文献   

13.
在网购盛行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都懒得出门购物了.不过,网购再怎么热火也有局限性,如,几乎没有人愿意在网上卖生鲜食品.不过,有一个小伙子却例外,他不仅在网上叫卖生鲜,还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小伙子名叫朱晓义,是黑龙江人.朱晓义早年是学经济管理专业的,2004年就开始创业,在苏州创办了一家批发五金、零配件的贸易型公司.尽管公司运营得不错,但朱晓义对互联网和生鲜食品更感兴趣,多次萌生在网络卖生鲜的想法. 朱晓义觉得,只要解决了保鲜难和物流贵的问题,一切就迎刃而解.但物流问题一直让他头疼:总不可能顾客订下一盒瘦肉或者青菜,我就让人开着冷藏车跑一趟吧?  相似文献   

14.
在战场上被人称“王疯子”的王近山中将,一生不能不说充满传奇色彩——他15岁参加红军,跟着徐向前的大旗南征北战,20岁即成为红四方面军红十师的师长。之后又成为刘邓麾下的一员爱将,被誉为“二野朱可夫”,同陈锡联并称为“二野两朵花”。他屡建奇功,屡创奇迹,多次血洒疆场,死而后生,手残腿瘤还领兵入朝……1955年9月,在中央军委第一次授衔仪式上,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一级“自由”助章,出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时年仅40岁。如果说“疯劲”加灵性造就了一尊战神,那么风流将军“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情场传奇,则充满了悲剧意味。曲折的婚变之后,王近山是丢官、丢党籍、发配农场十几年……离离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王近山的坟前萎萎芳草第十三次泛绿的时候,共和国的第二代领导人、他的老政委邓小平饱蘸浓墨为纪念他题了四个大字:一代战将。  相似文献   

15.
正一"找个情人!"四眼朱在电话里说,"你必须找个情人!"这样的话,四眼朱已经说过不下十次。起初,还有些玩笑、试探的意思。可现在,四眼朱语气相当严肃、肯定。给四眼朱打电话前,储小康刚和妻子许莹莹吵了一架。争吵的起因只是一件小事。不知怎么搞的,他现在的忍耐心、克制力越来越差了,难道真的如同四眼朱所说,自己和许莹莹的婚姻已然遇到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徐匡迪:一个专家从政的典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次,国务院副总理朱鎔基参加座谈会,会上一位文质彬彬的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他的兴趣,当场,朱鎔基就笑着表示:“我喜欢刚才那个同志的发言。”那个同志就是徐匡迪。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9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云汉撰写的《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书中,朱云汉观察了西方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运作机制,探讨了"巨变时代"下,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主导世界的历史反转。"沿海一些地方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南方周末:你所说的中国模式,是不是主要指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朱云汉:可以这么说,但其实不止如此。如果从人的发展指标看,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已经接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平均水平。这是在幅员那么大的国家达成的,新加坡弹丸  相似文献   

18.
借钱     
<正>再有一个多月就到春节了,这也是干部调整的关键时刻。这天晚饭后,泉林镇党委书记林大鹏独自来到老领导朱乐天家里,他是借钱来了。人们之所以说朱乐天是  相似文献   

19.
猜想能力     
马丽 《决策》2007,(9):6-6
刚到任不久的朱市长是外地人,对当地人常挂在嘴边的方言土语,不仅听不懂,更不知其义。不过,朱市长身边簇拥着很多当地官员,会恰到好处地出来解释,让他知晓其义。  相似文献   

20.
河之洲     
北 京 大 学 著 名 教 授 朱 光心中点头 潜 先生 ,晚 年 常 沿 着 去 图 书 馆 的那 条 大道 散步 。学子 们骑 车看 到 他 ,老 远 便 下 车 推 着 走 ,直 到 走 过 先 生 身 后 ,才 上 车 离去。 这 些学 子们 未 必都 是朱 先 生的 门生 ,朱 先 生 也 未必 都 认识他 们 ,但学 子 们的 所作 所 为,却完 全发 自 内心 。 一 些 手 握 重 权 的 人 ,在 位 时 何 其 潇 洒 风 光 ,而 一 旦 大 权旁落 ,就 立刻 门 前冷 落,被人 遗 忘。 其实 ,当 初 人 们 之所 以 对你 前 呼 后 拥 并 非 拥 你 ,实 是 拥 权 ;对 你 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