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 5个矮秆小麦品种 (系 )为母本 ,8个主要农艺性状较好的品种 (系 )为父本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研究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结实小穗、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粒重 7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 :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 ,7个性状由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 ,其中 6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 ,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对单株粒重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宁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15-16
嫁接是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嫁接苗较自根苗生长势强,株高、叶大、雌花率高、成瓜率高、化瓜率低、始收期提前、拉蔓期推迟、采果期延长、单瓜重增加,前期产量、总产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苗期死苗率及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的发病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3.
INGER提供的“灌溉稻极早熟、早熟观察圃”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 ,并对这些种质在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17个玉米杂交组合的六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抽丝至成熟的天数、百粒重、穗长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抽丝至成熟的天数、出籽率、穗长对产量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8个新选豇豆品系和两个对照品种的熟性、农艺性状、产量形成特点、产量和品质的比较,得出了2-20-3和4-10-1为优良豇豆新1-13-1为优良中熟新品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玉米杂交种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3个玉米杂交种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表明,稳重是玉米单株产量的重要指标.同时指出,玉米杂交种的选育要注意到各农艺性状协调,找出适合当地的高产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省内120个县市的720份资源的主要数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千拉重、穗粒重和穗粒数是影响高梁单产的主要性状。但千粒重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是一个很大的负值,说明我省地方品种的大粒类型并非是高产类型。 相似文献
8.
糯杂种高粱的9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大于表型相关系数。茎粗与千粒重相关的环境效应大,而基因型效应小,提高茎粗对增加千粒重主要靠环境效应。穗粒数与穗粒重的基因型相关和环境相关系数均大,故穗粒重的提高是基因和环境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穗长和穗粒数与穗粒重呈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一级分枝数和千粒重与穗粒重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最大,而穗长主要是起间接作用。从分析的4个性状来讲,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分别是穗粒数>株高>茎粗>穗长。 相似文献
9.
魏明春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上,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优质油菜绵油 9号播期的研究结果表明 :播期对绵油 9号的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段长度、一次有效分枝个数、全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适期早播 ,能显著提高绵油 9号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虽然<春秋>全文并无"義"字,但"三传"通过阐释<春秋>之"義",正好衔接了"義"在此前后的文化内涵,将本来仅是针对"天-王"关系的"義"扩展到"天-王-诸侯-大臣"、"中国-蛮夷"的维度.孟子和其他战国思想家又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君子修养和普通个体的心性使用层面,"義"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性范畴.这种衔接并非巧合,"義"之所以成为阐释<春秋>的核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春秋>的文本性质与功能具有"義"的原始发生内涵与指代功能:"義"将"羊"置于"我"之上,它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仲裁性,以及神灵监督王权的合法性.<春秋>包含了天与时政纲领的依赖关系,以及天与君王及大臣的责任关系.它既能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又能监督王权的合法性."神"与"王"的神圣关系、史官记事对"王"的监督功能是"義"和<春秋>内在相通的契合点.历来阐释<春秋>者无不从"義"字着眼,这不是偶然,而是间接地旁证了<春秋>的巫史性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马卫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6):86-93
家臣是西周、春秋时期卿大夫的私家官吏。家臣制度即关于家臣的设置、职掌、俸禄、行为准则等的制度规定。西周时期,贵族世家内使用家臣进行管理,家臣制构成了贵族家族政治重要的一环。春秋初期,家臣制度继承了西周旧制的若干传统,家臣世袭制、家臣俸禄的禄田制得以延续。另一方面,春秋时期的家臣制度相对于西周又有新的发展,如家臣设置的重点转移至诸侯国卿大夫的家族和采邑中;家臣设置日趋完备、职能更加精细、数量不断增加;家臣职责明显具有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职能。迨及春秋中后期,家臣成分日益复杂化、家臣世袭制不断打破、家臣俸禄出现了谷禄形式,这标志着传统家臣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走向了衰落。家臣制度的衰变,对春秋贵族政治向新的政治形态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卫东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16-20
春秋早期,晋国惩于曲沃之乱而打击公族,结果导致了异姓卿族的崛起。春秋中后期,晋国的政权逐渐被异姓卿族把持,由此形成了典型的卿族政治。晋国的卿族政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赵盾专权到厉公被弑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晋国卿权根基尚未完全稳固,公室利用卿族打击强宗,卿族利用公室消灭对手,这是该阶段晋国政治斗争的特点。从悼公继位到晋定公十四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晋国政权尽入六卿之手,晋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六卿联合执政,并为最后的火并积蓄力量。晋定公十五年后为第三阶段。六卿正式展开兼并战争,范、中行、知氏先后被消灭,韩、赵、魏三家最终分晋。 相似文献
14.
徐柏青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4):28-32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言;《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专门记事。《尚书》所记之言虽然“佶屈聱牙”,但能围绕中心,分明层次,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春秋》所记之事虽然极其简略,但初步确立了叙事散文的基本规范,叙事系统、严谨,坚持道德原则。而且,《尚书》有许多作品在记言中有叙事成分,亦有以叙事为主的作品。其叙事能根据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条理清晰,首尾完整,富有表现力。《春秋》虽然专门叙事,但在语言运用上的艺术原则和艺术技巧却十分突出,文字表达比《尚书》有明显进步。它们不仅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两大源头,而且也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相似文献
15.
刘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71-76
文章试图改变主题的传统思维方式,认为《汉宫秋》具有一种“题旨结构”,即由众多的思想因子在特定的历史美学情境中瞬间交融而成,“题旨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了作品思想内涵的丰富性,这也正是一部作品产生众多主题说的根本原因;同时,“题旨结构”理论也为探究其他类似戏剧作品之思想内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6.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所撰写的一部有关先秦时期吴越两国历史的史学著作。承继《史记》余续,将历史学研究的对象看作"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其任务是"成一家之言",而其功用是"鉴于往事,以资来者"。在赵晔看来,历史发展是由人类来创造的,但是人要积极创造历史,必须要考虑时势、财富、民众、知识、神意和计谋等六大因素,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则是能够认识和掌握其他五大因素的知识阶层。换句话说,天人合一才能推进历史的发展,但其前提是要了解和掌握天与人怎样合一,即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人如何顺应遵从历史规律。赵晔"寓论断于叙事"的史学方法论,主要体现在整体史学、辩证分析和价值评价三个方面。《吴越春秋》里面收录了很多的神话传说,表明了民间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历史著作是以《春秋》所倡导的等级名分为核心内容的礼法原则为基础,突出强调其“尊王攘夷”的思想,并把它作为“史意”的出发点和实现史学明政教、彰世变之社会功用的途径,而且又是通过历史编纂的形式来揭示这一原则的。但同时应看到,由于过分重视史书编纂体例和《春秋》书法,其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陈彦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125-129
春秋辞令作为春秋时代人们思想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既包含着时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也蕴含着时人对辞令历史作用的认识。出于对辞令历史价值的思考,他们希望辞令也能够不朽于世。春秋辞令的历史意识主要体现在史书的修撰与历史的学习、以史为鉴、对历史法则的追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孟子的《春秋》观与传统儒家的政治激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5):35-42
孟子的《春秋》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深刻地体现了先秦儒家通过文化守成主义方式对现实政治的关怀。从历史的角度看,孟子关于孔子作《春秋》所表达的儒家政统意蕴,是与后世传统儒家的政治激情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0.
试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海洋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智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5):127-131
春秋战国时期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具备一定的海洋航行能力,体现为博大浩瀚的包容精神,产生了一定的海神信仰,体现出特定的文化符号标志性,以及出现早期的海洋旅游现象,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海洋文化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海洋文化对沿海民族的经济基础、民族气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呈现出活泼性、兼容性、通融性、科学性等特征,对后来的文化也有影响。但是它也体现出原始性、非主导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