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取向与《风雅颂》传达的人性诉求既存在正相关,又存在负相关。《风雅颂》通过两条线索,即"城市—农村—蛮荒之地(诗经古城)"(明线)和"权力压迫—伦理—自由"(暗线),展示了主人公杨科对于权力和伦理的双重突围及自我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在此基础上,杨科"诗经之城"的构建尽管是个不能实现的乌托邦,但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扭曲的社会伦理、权力消解和重新建构的愿望,其切入现实的深度和勇气在当下文坛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实题材电视剧一直是我国电视银屏的宠儿,其秉承车尔尼雪夫斯"美即生活"的美学原则,呈现出鲜明的"以真为美"的美学倾向。现实题材电视剧通过对现实生活的镜像呈现,让观众在其中找到自我的影子,让观众在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真正达到"美即生活"的审美境界。现实题材电视剧达给观众的主题与思想都是来源于现实,都是创作者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对现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生的真切思考。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生活给与的"本真"美感既是脚踏实地、扎根现实的生活体验,又是站在高处、审视自我的精神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生命真诚性表现出多种迷失趋向:在自我真诚性上表现为真我接纳性的自欺趋向,在人际真诚性上表现为交往利益化的欺人趋向;在社会真诚性上表现为价值体制化的伪善趋向。对此进行教育归因分析,主要归结为三点,即生命超越性教育难以获得认同,自我反省性教育难以行之有效,社会伦理两难性教育难以理性对待。为此,学校需要引导学生,感悟世间生命超然性存在的"清净"真谛,追寻个体生命"反求诸己"的意识和能力,反思、践行生命两难冲突的"舍得"智慧。  相似文献   

4.
"自我"与超越:价值主体性原则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主流价值哲学所倡导的主体性原则亟持进行历史和理性的反思,因为它只是表现了主体性原则的单层面,即仅强调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自我”的需要和满足,强调物我关系的为我性。而主体性原则在这一单向度上的展开,最终必导致非理性和种种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主体性原则,关注它作为理性原则的更高一面或超越性的一面。而这一点,目前已在社会现实中显现出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中国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不但在理论上陷于困境,在实践方面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难以付诸实践的原因主要有:政治意愿缺乏、现实需要不强、岛屿主权争议、争议海域(海区)模糊以及外部势力干扰等。今后中国政府在解决与周边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时,一方面仍然要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并争取在实践方面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利用其他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从总体上简略地分析、比较了泰国、菲律宾、印尼三国华文小说的差异:泰华作家多注重现实的苦难和人生的多艰;菲华作家似乎有意与现实保持一段谨慎的距离;而印(尼)华作家由于所在国处境的特殊,则只能借言情和身边琐事去承续华文文学的香火。与之相适应,在艺术表现方面,泰华小说显示出它们对传统的叙述"故事"方式的偏爱;菲华小说则通过"返回内心"的方式去获取艺术表现的更大自由和灵活性;而印(尼)华小说显然的是以"非故事"的叙述方法去演绎更富于个人情感色彩的生活感受。  相似文献   

7.
"商",是一个简单而又玄乎的字眼,有一层"认知自我、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标准含义。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一个孩童从小就要被数番测量的、代表智慧程度的"智商"(IQ);几乎每一位老板始终反复提及的、控制情绪的"情商"(EQ);  相似文献   

8.
以古典中国和日本禅宗的生态—伦理—美学观来思考超越了所有国度、文化和其他政治边界的"大地"这一概念,对当前有关生态批评之本质的争辩有所贡献。这样的思考并不涉及佛教从印度流传中国的渊源。然而,这样做并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从作为统一(但不是同一)的共有的大地的角度激化并珍视差异。正是在统一之中,也正是经由统一,我们逐渐体会到差异不是必须,而是价值所在。如此立场需要我们超越使差异成为内在对立的地球大地(我的自我、我的国家、我的文化等)所赋予我们的伟大自我意识来思考问题。大地本是我们共享共生、相互依存的生态,因而,当代佛教生态批评下的自我是从其无意识的专制的偏见中被唤醒的自我,在此关键点上,所有有价值的事物进入其与大地共有的存在而被唤醒。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初中生学习拖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随机抽取29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学生学习拖延调查问卷"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初中生的学习拖延行为比较普遍,总体处于中等程度;(2)初中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不高,大多处于中等程度;(3)初中生的学习拖延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及其显著的负相关;(4)初中生的学习拖延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回归水平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0.
归庄、余怀"看花诗"是"遗民意识"的反映;归庄通过逐花、看花的疏狂,忘记现实痛苦,实现眼前美好的生命体验,余怀"看花诗"则具有一种浓重的伤感和怀旧情绪,表现出诗人对旧朝繁华的赞美和对青春放浪生活的留恋;两者的共同之处,是诗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重视和对适意人生的追求,是晚明文化思潮在遗民身上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界关于现代汉语规范化依据(基本原则)的分歧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分析样本,在详细归纳规范化依据类型基础上,定量统计各类依据的使用情况,并引入"在境"和"离境"两个概念对统计数据做出定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基于理性原则的在境依据是规范化的基本依据,基于习性原则的离境依据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在现代汉语规范化过程中,应该将基于现实同一性在境分析的理性原则作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以营销能力的提升来带动价值链的再造"已经成为很多产业集群升级的现实路径。针对营销能力构建的现实问题,从能力形成的经验积累观出发,以越商(绍兴商人)114家轻纺外贸企业为样本,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1)外贸企业的本地和全球网络嵌入推动了企业营销能力的形成;(2)内部的营销团队的扩大虽然有利于产品销售能力的构建,却仍不足以支撑产品开发能力的构建;(3)外贸企业组织学习过程中过度的本地导向有可能带来知识的本地锁定问题,从而不利于营销能力的构建;(4)外贸企业组织学习的全球导向有利于企业加速融合全球网络所提供的知识与经验,进而形成企业的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13.
崔世民 《成才与就业》2022,(S1):190-191
<正>【自我认知】1.性格品质开朗阳光,做事积极主动,喜欢和他人交流,但性子急,做事死板,容易与他人较真。2.个人特长10岁时被评为体操国家一级运动员,14岁退役,初三开始学攀岩,如今是一名业余攀岩运动员。3.优势能力因为有从小练体操的基础,我的体育运动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不错。比如,学攀岩时,对于一些技术类动作,我很快就能掌握要领。另外,我也有着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会分析自己的技术和表现,学习攀岩后在社交能力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会了和大家一起交流技巧、探讨技术问题,看待事物的眼光也变得开阔起来。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面临诸多现实世界中自我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困惑时,期许能在电子"伊甸园"中找回自我价值和精神皈依。然而,虚拟空间并非想象中的天堂,类似"面具"的交流形式遮蔽着许多本真的存在,消解了现实世界的核心价值;游离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自我与社会脱离;对网络的过渡依赖性导致人格的异化;方向感的迷茫和自我定位的偏差,使得价值追求从崇高滑向流俗甚至恶俗。数字化生存方式正颠覆着传统生活方式和现实生活世界的诸多价值标准,而信息崇拜的推波助澜,更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幸福被剥夺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用某个空间发生的事件来指示该空间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事件都是在空间里展开的,事件指示空间属于凸显特征记忆,符合转喻认知"接近即同一"的原则。事件指示空间的语言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述式阶段,表现为"事件(作定语)+中心语"语言模式;第二是黏合式阶段,表现为"事件(作专名)+通名"语言模式;第三是转喻式阶段,表现为事件直接作地名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是其独创的现象学方法的创新成果,但也受到了各种批评,米歇尔·亨利批评它是一种外在性哲学,没有现象性的彻底化。这表现在现象学中的现象与自我都是在一种外在的距离中被把握的,丧失了内在性。进一步的考查发现,胡塞尔现象学的外在性来自其意识结构的二元性和自我意识的反思化;此二者又源自觉知("知")的关系模式。然而,研究表明,"知"(觉知)并不是关系范畴,其意义是"明",也即是现象的"自显示"。由此可反回现象和自我的内在性。  相似文献   

17.
近代汉语时期,除数词外能与动量词组合使用的语言成分主要有:指代词"此""这""那";疑问代词"那"(哪);方位词"后""前""下""上";时间词"今""先";后缀"子""儿""家(价)""里"等。各组合形式的出现时间和发展过程各不相同。近代汉语动量词在组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对而言,计数动量词("次""回")的组合能力最强,现代汉语中消失了的动量词(如"过""巡""转""度")在近代汉语时期的组合能力很弱;从时间角度来看,元、明时期动量词的组合能力最强。各组合形式的出现一方面与动量词及语言成分本身的发展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与语言发展的类推作用有关;其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主要与同义词之间的互相竞争有关;社会时代是促进各组合形式发展或消亡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铸剑》这篇极具试验性色彩的短篇小说里,结合当时黑暗中国的时代现实,鲁迅先生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浑然天成地杂糅在了文本近乎哲思类的叙事话语中,在一个古老的复仇故事背后,为我们揭示了这样的深刻哲理:和具体的个人一样,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整个人类社会也同样具有"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层面。如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失控,将会带来既定社会秩序的失衡、错位乃至倾覆。只有当社会结构中的"自我"在象征着自律、规范和理性的"超我"的指导下对构成自身的"本我"进行有效的克服,整个社会机体才会重获稳定、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作为跨文化伦理研究的一个"元问题",儒耶"金规则"的内在差异理应得到更多关注。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儒耶"金规则"的主要差异归结为表述(否定形式/肯定形式)、起点(自然本性/先知律法)、维度(现实的行为规范/超越性的信仰)和对象(具体的人/抽象的人)这四个方面。而通过更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上所有这些差异又可以进一步归结为儒耶"金规则"在处理"施"与"欲"、"己"与"人"这两对关键概念关系时所表现出的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军人自我形象审美认同是指军人以自我为审美对象进行自我审美的现象与过程。采用自制的词汇表对488名军人自我形象审美认同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军人对自我理想形象的审美认同较高,其中对崇高品质美的认同最高,对崇高形式美的认同最低;(2)军人对自我现实形象的审美认同较低,其中对崇高体验美的认同最高,对崇高形式美的认同最低;(3)军人自我现实与理想形象的审美认同在崇高体验美与崇高品质美上差距较大;(4)参战经历对军人自我理想与现实形象审美认同的影响显著,而类别的影响不显著。本项研究表明,军人自我现实与理想形象的审美认同存在差异,参战经历是影响军人自我形象审美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信息化战争形态下的军人自我形象锻造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