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地主阶级国家,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创举。但是,两千多年以来,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在《论刺史世袭》这篇文章中,王夫之坚定地站在法家的立场上,积极地维护柳宗元《封建论》的观点,论述了分封制的危害性,指出实行分封制就等于设下祸国殃民的“陷井”。并且指出:如果不是“怀奸欲叛者”,是永远不愿意接受分封的。(“非贪叨无已,怀奸欲叛者,固永终知敝而不愿也。”)分封制的要害是使国家分裂。“怀奸欲叛”这四个字,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一切妄图搞分裂的野心家的真面目。这是王夫之对以前的历史的总结。当然,王夫之所指的“怀奸欲叛者”必然受到他自己所处的阶级和历史环境的局限。但是,今天我们学习王夫之的这篇文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研究历史,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7,(8):14-17
秦始皇焚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进行治理。但是,秦朝野上下,还有一些儒生,极力主张复辟殷、周时期的分封制。他们借《诗》、《书》、百家语为论据,建议废郡县,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无疑,这是一个复古倒退、不合时宜的政治主张。丞相李斯抓住儒生“是古非今”这一点大做文章,肆意把这场政治上的论战扩大为一场思想独裁运动。他指斥儒生们是各尊私 采取措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二一三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成阳宫门前,张灯结彩,车水马龙,文武百官都穿着庄严华丽的朝服来参加秦始皇举行的盛大宴会。百官齐集后,秦始皇前呼后拥地步入宴会大殿。届时满殿朝臣都山呼万岁。秦始皇看了看这济济一堂的文武官员,十分高兴,开怀畅饮。酒过三巡,仆射周青臣举杯上前,高声颂扬道:“从前秦国地方广不过千里,全靠陛下神明,平定了海内,统一了中国。接着又废分封,立郡县,消除了战祸,百姓安乐,真是德过三皇,功高五帝。”大家都举杯向前祝酒,整个大殿一片欢腾。  相似文献   

4.
汉初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教训,剖裂疆土,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实行郡县、封国并存的政治体制。对于这种特殊政体,历来褒贬不一,普遍的看法认为刘邦此举是对秦始皇实行“海内为郡县”的倒退,其后果引起了“吴楚七国之乱”,给汉初社会带来了不安和灾难。本人对此不敢苟同,试图通过本文就汉初这种政体对社会的影响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两种不同的分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廿六年),秦王政灭六雄,统一中原后,建立了封建集权的中央政治体制。在中央确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后,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推行什么制度,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变分封制为郡县制,统一了全中国,是法家路线的伟大胜利。西汉初年,法家路线依然是反对当时奴隶主复辟势力、巩固封建中央集权郡县制的进步旗帜。汉高帝刘邦起义两三年就重新统一全国,依靠的是法家路线。汉初,中央政权基本上  相似文献   

6.
论郡县制度     
郡县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它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形成。长时期来,肯定还是否定郡县制,肯定还是否定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置郡县的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一直是法家和儒家斗争的一个焦点。我们要深入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就有必要对郡县制度进行一番研究。一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产物。周代是奴隶社会。当时全国土地和奴隶属于周王所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相似文献   

7.
历代评论秦始皇的文章,咒骂者居多,只有极少数人肯定他的成就,唐人柳宗元(公元七七三——八一九年)的《封建论》是杰出的一篇。《封建论》肯定秦朝废除分封,设置郡县,建立中央集权的进步意义,指出这种措施对于维护统一,巩固地主阶级政权的必要性,从而正确估计了秦始皇革新进取的历史作用。柳宗元在议论历史的同时,还联系当时政治局势发表了意见,使自己的史论为政治服务。《封建论》是值得我们认真读一读的一篇好文章。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作为法家思想卓有成效的实践者,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王朝。他统一中国后,继续推行法治路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废除了奴隶制的世袭分封制,把郡县制推广全国,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中央集权局面,对我国历史的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新兴封建制的胜利,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胜利,也是新兴地主阶级变法革新路线的胜利。但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来,大凡复古倒退的反动派,在攻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同时,往往将矛头指向法家思想。如西汉的董仲舒就胡说什么“天性”如“贪狼”的秦始皇“行韩非之说”,“非有文德以教训于天下”(《汉书·董仲舒传》)。叛徒、卖国贼林彪一面攻击“焚书坑儒”是“暴政”,一面咒骂法家是“罚家”。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更是别有用心地说:“世界历史上最残酷的暴君之一秦始皇”搞“焚书坑儒”,“无论如何不仅仅是由于儒家反对他所实行的政策而引起的”,而是因为“全面消灭教育和文化早就是法家纲领的基本要求之一”(苏修《历史问题》1967年第三期)。内外反动派对秦始皇的攻  相似文献   

10.
大法家刘邦     
公元前二二一年,新兴地主阶级革命家秦始皇横扫六国,饼吞群雄,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秦始皇坚定地实行法家路线,通过“焚书坑儒”等革命措施,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由于秦始皇对反动势力的镇压不彻底,到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一死,“奸宄内发”,钻进秦王朝内部的六国贵族代表赵高在沙丘发动反革命政变,六国余孽一起跳了出来,进行残酷的阶级报复,秦始皇的重臣大将以及郡县地方官,遭到大屠杀,儒家路线又占了统治地位,法家路线中断了。挣脱了奴隶制束缚的广大农民又沦为奴隶,“黔首振恐”,于是陈胜、吴广斩木揭竿而起,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爆发了。仅仅三个年头,秦二世和赵高复辟政权被摧毁了,秦王朝也灭亡了。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中国后仅十五年,秦王朝就被秦末农民起义军所推翻。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着“周行分封,传年八百;秦行郡县,十五而亡”的根本原因。秦代速亡的原因何在,本文在后面再作简要的评论;周代实行的分封制对巩固周代的统治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古今的学者们也作过一些探讨,至今未曾取得一致意见。笔者认为,周代实行宗法分封制以后,贵族之间和封国之间,形成了建立在宗法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上的“宗盟”制度,它对周代统治的巩固起了特殊的作用。研究这一制度,对正确深入地理解西周春秋史,对正确理解古代各少数族早期阶级社会的历史,都是有意义的。但学者历  相似文献   

12.
葛志毅先生的《周代分封制度研究》一书,是当代西周史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今年初作为《金景芳师传学者文库》第一辑的一种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这对于西周史的研究当是一件极有意义之举。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重要研究课题,它涉及到中国古代社会早期的国家起源及西周的政治体制问题。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研究与争论,自秦汉至明清不绝于史,近代从学术上研究分封制而又有较大影响的首推王国维先生的《殷周制度论》。但他对分封制的研究尚比较粗略,只是有开拓之功。而葛先生的《周代分封制度研究》对周代分封制度的起源、性…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变分封制为郡县制,统一了全中国,是法家路线的伟大胜利。西汉初年,法家路线依然是反对当时奴隶主复辟势力、巩固封建中央集权郡县制的进步旗帜。汉高帝刘邦起义两三年就重新统一全国,依靠的是法家路线。汉初,中央政权基本上是崇尚法家的。贾谊、晃错、桑宏羊就是当时法家路线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4.
秦朝法峻刑严,著称于史;加之二世而亡,享祚极短,其速亡又与法峻刑严有直接关系,因而历代评秦史者对其法制都颇为反感,贬责之言,比比皆是。唐代柳宗元、清初王夫之和近人章炳麟等,破前人成见,做了一些翻案文章,但主要是对秦朝“废分封,行郡县”的政治体制加以颂扬,于其他方面,亦好评不多。  相似文献   

15.
秦汉制度渊源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炎武在他所著的《日知录》中说:“《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后之文人,祖述其说,以为废封建,立郡县,皆始皇之所为也。以余观之,殆不然。”  相似文献   

16.
早在汉代,就有人认为秦无分封制。如司马迁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史记·李斯列传》)桓谭认为:“强秦罢诸侯而独自恃”(《新论·谴非》)。中经柳宗元、马端临等人的渲染发挥,“秦无分封”说遂成定论。学者们总是将分封制和郡县制对立起来,似乎两者关系非此即彼,不可并行。这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春秋中叶,当奴隶制的分封制在楚国尚未衰败的时候,楚王不是开始设县了吗?汉代实行的不就是“郡国并行”制度吗?经我们详细考证,秦亦如此。  相似文献   

17.
李贺是唐代具有独特成就的诗人。“四人帮”强迫李贺戴一顶“法家”的帽子,他们的主要根据之一是李贺写了一首《秦王饮酒》,歌颂了秦始皇,秦始皇是法家,李贺自然也是“法家诗人”了。这个论证是荒唐可笑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表明,分封制所期望的“血亲屏藩”是一把双刃剑,始终存在着“内讧”的危险。虽然自秦代起郡县制成为历代王朝的基本定式,但一个疆域庞大的帝国单一依靠郡县制存在着极大的管理困难,故而,既能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又能兼顾“亲亲”之道的“两制并存”和“两制综合”的出现便成为必然。关于分封与郡县的争论,还经常涉及“公”或“私”的伦理评判,尽管争论者观点各异,但其中他们对历代君主莫不以“公天下”的名义而成就一己之“私”的揭露是深刻的。纵观郡县与分封的历史演绎,在君主专制下,唯有君臣权势悬殊,才能上下相安;而实行分封制又必然导致君臣彼此猜忌、对抗与仇杀。因此,如何把握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秦统一后,在秦政权的内部和外部都普遍而客观地存在着潜在的分裂因素,主要是传统的分封思想和地域文化区别。对此,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统一的措施:首先,坚决否定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其次,大力消除原六国地区的分裂因素。这些措施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法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明清之际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杰出的进步史学家和进步的政治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他的整个法家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的政治路线的。”一种文学理论或文艺思潮,作为艺术实践的指导,它总要受到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制约,并且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王夫之正是在深刻批判后期儒家唯心主义反动思想宋明理学的斗争中,在深刻批判复古守旧、借古非今、分裂倒退的儒家反动政治路线斗争中,产生了他的法家唯物主义的进步文学思想。王夫之在文艺理论方面对于儒家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