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在众多关于生育问题的研究中,有关生育意愿的研究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其原因当然是由于人们企望通过对生育意愿的了解来预见到生育水平的变化。一般认为,由人们的生育意愿转化为人们的生育行为,由一个个人的生育行为聚集成一个人口的生育水平。如果说,对于生育行为和生  相似文献   

2.
论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生育文明中表现了生育文化的种种现象和活动,生育文化也体现了生育文明的历史轨迹、进程和内容。生育文化的发展表现了不同时期人类生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不体现生育文化内涵的生育文明显然是不存在的。然而,严格说来,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两个不完全等同的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的概念、内涵、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推动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建民 《人口研究》2004,28(6):2-18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出现了迅速的转变 ,特别是 1 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以来 ,生育率水平更是进一步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如果说 ,生育率的迅速转变是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干预下启动的 ,那么 ,在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已经为稳定我国城市地区人口低生育率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同时 ,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变革已经为我国个人生育决策理性化创造了条件 ,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机制已经开始从政策控制为主转向群众自我控制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冲突与合作并存的地方,家庭成员之间往往具有不同的偏好和效用,最终在决策上产生分歧。生育行为不是个体的独立行为,夫妻双方对于生育同样具有独立决策权,当夫妻任何一方否决生育决策时,夫妻双方生育决策的合作被打破,最终导致生育行为暂时延迟或一方妥协。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夫妻间关于生育决策的分歧逐渐由生育时机分歧向生育数量分歧转变。本文利用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新家庭经济学讨价还价的生育决策理论框架下,分析夫妻关于生育数量存在的生育分歧及其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机理,为低生育率陷阱提供了新的对策,同时为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偏离的现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夫妻生育分歧普遍存在,相比之下,生育过1个孩子的家庭分歧程度更大。实证结果显示生育分歧对家庭生育行为具有显著负向作用,生育分歧越大,发生生育行为的概率越低。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丈夫和妻子同样具有生育否决权,但在决定是否生育一孩和二孩时,男性否决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更大;随着家庭中子女数量的增加,妻子否决对于生育行为的负向效应逐渐显现并增强。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女性承担较重的育儿负担会强化生育分歧对生育行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育文明和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建设生育文明的实质是提倡人文关怀和制度保障。文明的内核是对人权的尊崇,赋权和维权是生育文明高度下最有效、最彻底的尺度。在生育文明的框架里,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以责任为本。建设生育文明首先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提出了"女性健康,男性有责"的主张,指出生育率越低越好的政策导向存在着显然的巨大风险,中国需要未雨绸缪地及早确立"适度低生育水平"的社会调控机制。生育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创建"富裕文明、身心健康、优生优育、权益保障、民主和谐"计划生育新家庭是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6.
转变生育文化不应忽视习俗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习俗是生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具有多重影响 ,且影响力不可低估。转变习俗的困难之处有二 :一是因其自身的诸多特点 ,二是习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 ,转变生育文化不仅要转变生育观念 ,还要移风易俗 ,建立符合现代生育观念的新习俗  相似文献   

7.
当代农村女性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农村女性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调查 ,发现被调查女性的生育行为有以下特点 ,即生育率有了很大下降 ,但同时也存在进入孕龄的时间早、生育期比较集中、流产率高以及一定比例的性别选择等现象。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相比 ,显得更为“现代化”。文章还对生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邱红  王晓峰 《西北人口》2010,31(5):113-115,119
生育虽然是一种家庭行为,但它同时也是具有外部性的社会行为。生育成本包括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两部分。由于家庭在生育决策问题上很少考虑社会成本,导致家庭生育意愿与社会需求不一致。通过缴纳社会抚养费等方式,将部分社会成本转化为私人成本,是实现调节生育行为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生育现代化和测度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生育现代化的涵义,构建了测度生育现代化进程的指标体系,并且根据设立的指标对我国生育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0.
孟轲 《南方人口》2008,23(4):1-7
根据“江苏省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基线调查数据,本文使用交叉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和意愿生育时间方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attempts to develop measurement scales for women'sreproductive health and reproductive rights by using data from125 developing countrie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varioussources, such as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he World Bank. Existing studies on women's reproductive rights suggest atwo-factor model. Women's reproductive health is viewed as beingunidimensional. These proposed attributes are evaluated using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two sub-dimensions related to women's reproductive rights. Aone-dimension model of women's reproductive health is empiricallysupported.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cales are assessed.Limitations of the measurement scal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采用国际计生联提出的生殖健康服务对象应享有的十大权利理论,以自设计问卷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其中的生殖健康服务对象的信息权、获得权、选择权、隐私权、保密权和尊重权六个方面的权利意识进行调研。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流动人口的各项生殖健康服务权利意识均亟待提高。其中以获得权和隐私权意识最低;而信息权意识相对较高。目前,除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增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倡导外,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相关生殖健康服务权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人口》2009,26(5):1-1,29
为推动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及“千年发展目标”在亚太区域如期实现,2009年10月18-20日,由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口学会、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等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亚太生殖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推动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及千年发展目标在亚太区域如期实现,2009年10月18-20日,由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口学会、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等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亚太生殖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7.
18.
ABSTRACT

This special issue brings reproduction into a critical mobilities framework. We extend scholarship in cross-border reproductive care and medical mobilities into new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directions. Reproductive mobilities articulates the mutual constitution of reproduction and mobilities. Human (and nonhuman) movement not only shapes reproduction but produces reproductive imaginaries, desires, futures, trajectories, as well as the subjectivities and ‘becoming-ness’ of diverse reproductive subjects. Through the lens of reproduction, we examine how contemporary mobilities—and immobilities—intersect with gendered, racialized, sexually expressive, nation-inscribed, fertile, infertile, young, aging, pregnant, surrogate, and/or otherwise non/reproductive bodies and persons. Can human reproduction be analyzed without noticing all things mobile and immobile that converge to construct reproductive (and non-reproductive) desires and practices? Can mobility and immobility be considered without thought to how worlds and worlding comes about? Mobility facilitates reproduction,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reproduction; reproduction is mobile at scales from the molecular to the transnational. This effort to bring the fields of reproduction and mobilities into dialogue does not introduce a new sub-field but rather creates the opening for a trajectory of empirical work and theoretical ideas that invigorates mobilities with newfound attention on the matter and becoming-ness of re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9.
环境激素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环境激素的来源、对生物生殖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防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