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政治经济学的主线与生产力经济学的主线马克思在其名著《资本论》中,以剩余价值为主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列宁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①恩格斯认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项最重大的发现之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其经济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虽然《资本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论,但其理论基础却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说:“剩余价值的规定取决于价值规定”。②劳动价值的规定又是什么呢?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不仅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尺度,而且是交换价值的实体本身”。③纵观《资本论》,从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到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剩余价值一般陈文玲剩余价值作为增殖的资本进入流通,使流通不断地发展和扩张,剩余价值是流通中比较敏感的问题。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穷其毕生精力所创立的理论,“马克思的整本书都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的。”①因为马克思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家剥...  相似文献   

3.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自动化程度有愈来愈提高的趋势。在自动化企业的生产中,大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自动化机器所代替。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些企业的资本家所得到的利润不但不因此减少;相反,他们比一般企业所得到的利润还更多。于是人们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自动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了?商品的价值是否由机器创造的,或者是由人和机器共同创造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李嘉图笔记"中,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这是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剥削本质的经济学入口。但是,他更关注这一正确的经济学基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缺席于可见的近期经济学表象中。马克思发现,一旦李嘉图讨论资产阶级社会中发生的具体经济活动时,这个劳动价值论就会被悄悄遮蔽起来,商品、货币和资本与劳动本身的关系畸变为不同生产物质要素之间的对象性关系。李嘉图不能理解,资本关系不是物,而是一种支配性的生产关系。他无意间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属于资本家的这些物性对象,本质上都是过去工人劳动的产物。并且,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在新的生产过程中的运作,仍然是由活劳动推动的。这一发现必然使马克思走向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5.
冷雪梅 《学术交流》2012,(12):17-2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说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它包括三个基本问题:1.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为基础的。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生存自由问题。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开创了资本逻辑批判的新道路。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分散在马克思著作中的许多论点收集起来,整理成一篇专门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这个理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概念:资本积累、利润率下降、实现问题、一个工业部门内部各企业的效率结构和资本家的预期。此外,本文还简略提到这个理论对于估价政府经济政策和最近经济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布哈林为捍卫、解释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首先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而写的著作在他的创作遗产中占重要位置。他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作出显著的贡献·例如在《帝国主义和资本积累》(1924年)一书中,他以通俗巧妙的笔触批判分析了卢森堡有关这一问题的全部观点.这一批判在论证20年代中期所作关于  相似文献   

8.
关于阶级结构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曾做了系统的考察。在回顾、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独特区分之上的:资本主义前史和真正的资本主义,并阐述了无产阶级化条件下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资本积累过程。然而,这一前提对落后国家来说并非是无条件成立的。在不平衡发展的国际分工体系下,落后国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能力受到限制,因而倾向于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同国内外资本竞争,最终无法实现半无产阶级化向无产阶级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刊 2 0 0 2年第 5期译介了意大利两位学者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两篇研究和争论文章。进入 2 1世纪以来 ,在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新一轮关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论战热潮。众所周知 ,马克思的《资本论》被推崇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而他的价值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说法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一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家们”虽然千百次地宣告已经“驳倒”价值理论 ,或者断言这种理论根本站不住脚 ,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争论 ,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生命力依旧 ,它的真理性不可磨灭。而在当代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再次出现这样的讨论也绝非偶然。事实表明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及与此相关的劳动、资本、剩余价值和剥削等学说没有也不可能过时。关于目前这场争论的意义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 ,它“也许是一个信号 ,表明不带偏见地进行反思的时机又开始成熟”。当前 ,我国理论界响应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研究”的号召 ,正在展开新一轮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学习和讨论。为此 ,我们从国外有关论争中再次选择两篇论文 ,译介刊出 ,供研究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础,那末,剩余价值论则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灵魂,是马克思对经济科学最伟大的贡献。剩余价值论贯串于《资本论》的全书,它包括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积累、剩余价值的实现以及剩余价值的分配,这些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资本论》是从第一卷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开始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真是起笔不凡。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理论述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钟涨宝  黄甲寅  万江红 《社会》2001,(10):29-31
一、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社会资本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 ,在资本概念内涵拓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理论概念。以下我们从资本概念拓展的演变脉络来考察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资本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其内涵逐步由窄变宽。马克思从阶级分析出发最先对资本这一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 ,他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反映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社会关系 ;同时从动态的角度 ,进一步分析了资本的运动过程及其价值增殖过程。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规律。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以及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的问题进行了颇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但是,由于人们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学说的理解不同,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至今没有形成一种大体一致的意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社会根本就不存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之分。 一、关于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 在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问题上,理论界现存的一种倾向性意见,是认为马克思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人类社会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其根据不外乎是马克思的两段话。马克思说:“劳动过程最初是抽象地,撇开它的各种历史形式…  相似文献   

13.
最近,结合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重读了《资本论》第二卷,深感学习马克思关于资本流通理论的重要。马克思在这里所研究的虽然是资本的流通,但他是在分析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的过程中,揭示“资本”这种特殊形式的流通规律的。只要撇开资本主义的形式,把“资本”这个范畴换成社会主义“资金”,那么马克思关于流通过程的许多基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也是适用的。然而,我们对这个问题研究甚少,在实践中违反资金流通规律的蠢事屡见不鲜,以致资金循环中断,资金周转缓慢,经济效果不佳。要克服这些弊端,就要正确认识流通过程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并对资金循环的各个阶段、影响资金周转速度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找出社会主义资金流通的规律性来。本文拟就其中几个问题谈淡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法国、西德和日本等国家,都缩短了工人的工作时间,每周五个工作日,每天工作八小时,与此同时,工人的工资又有所增长。人们在议论着这个社会现象。一部分青年同志由此误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讨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人吃人的罪恶社会。马克思用了毕生的精力,详尽剖析了它,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而揭示了资本  相似文献   

15.
重视空间问题,重视“时空压缩”这类全球化时代的新颖现象,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由于误解而错失了从马克思资本学说对之进行深层阐释的可能性,将会是十分重大的理论损失.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表现出来的在某种意义正是一种“空间主义”.“空间转向”论者将马克思的《资本论》误读为“反空间主义”,从根本上来说,乃根源于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读.他们并没有充足的理由笼统地否弃马克思所开创的批判理论之传统,需要修正的只能是卢卡奇所发展的黑格尔主义式的批判理论传统.且由于他们对于马克思思想的误读而对“时空压缩”现象处于一种浅层解释水平,因而我们便有必要从马克思相关观念出发,重新考虑对于“时空压缩”现象的深层解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像“时空压缩”这样的新的历史现象仍有足够的解释潜力,而无须在基本理论层面上来一个“空间转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资本概念有三个隐喻:“魔法师”“蝴蝶”和“吸血鬼”。“魔法师”的隐喻揭示了资本的魔法妖术及其消除。资本作为“普照的光”具有文明与野蛮的双重效应。马克思揭开资本的“物化”面纱,为无产阶级的驱魔行动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蝴蝶”的隐喻揭示了资本自我积累的秘密。劳动力商品化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马克思从商品“蛹化”为货币、货币“羽化”为资本的过程揭示了资本增殖的机理。资本的华丽外表之内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吸血鬼”的隐喻破解了资本增殖的神话。资本幽灵只有靠吮吸活劳动才能获得生命力,活劳动是资本增殖的源泉。资本自我增殖是骗人的鬼话。马克思撕掉“吸血鬼”的面具,暴露了资本的嗜血本性。更好理解马克思资本概念的三个隐喻,有利于我们认识资本本质和超越资本逻辑,有利于我们确立劳动主体社会地位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相似文献   

17.
蓝江 《学术交流》2023,(11):29-40
对数字资本主义的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是数字资本究竟从何处获得利润,数字劳动何以为数字资本和平台资本提供剩余价值。为了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回到马克思在《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实际上的从属的概念,这个概念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来源,也让我们理解工人的身体以能量或劳动力的方式依附于具体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工人的身体被贬低为纯粹的能量储存器,与作为不变资本的机器联合成为具有生产出“机器剩余价值”的机器,而机器反过来奴役了身体,让工人身体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在数字时代,物质机器已经被无形的行星规模的算法机器所取代,但算法机器奴役的不再是工人的身体,而是广大被数字化的用户。这样,物质性机器剩余价值概念逐渐变成了无形的算法剩余价值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一、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就业的根本性前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虽然机器在应用它的劳动部门必然排挤工人,但是它能引起其他劳动部门就业的增加。”接着,他分析了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一个部门的资本家裁减工人的同时,必然会出现扩大就业的新领域。这些领域是:(1)“随着机器生产在一个工业部门的扩大,给这个工业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那些部门的生产首先会增加。”这表现为提供设备、原材料、燃料、动力等部门生产的增长;(2)社会生产部门越来越多样化,分工越来越细,新兴工业部门不断出现;(3)奢侈品的生产在增长,社会消费和个人消费在增加,消费品向更精致、更高级、更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一书的出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发掘和整理、探索和研究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国主义并用之来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的专著,目前几乎是空白。1976年苏联哲学家库兹明出版过《马克思理论和方法论中的系统性原则》一书,主要阐述马克思个人学说中蕴含的系统观念以及马克思运用系统原则所作的理论贡献。库兹明的工作无疑是个有益的开端,他留下工作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一书的编纂者企图去完善和深比的。乌杰在1988年出版的《系统辩证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辩证法实际上是“开拓了系统思想的新时期”,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从哲学的高度来明确使用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乌杰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思想的哲学表述方式分为四个方面:(一)相互联系的宇宙体系;(二)系统整体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20.
“时间的原子就是利润的要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生动地描绘了在大工业生产中资本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如何强迫劳动者“在同样的时间内通过提高劳动强度来增加劳动消耗,更紧密地填满他的工作日的空隙”,以及“资本家手中的机器”,如何“成为一种在每一时刻榨取比以前更多劳动的系统的手段”。这些早在一百多年前写下的话,用来对照当今的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活生生的事实,竟仍然是那样贴切、那样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