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律监督"作为宪法对检察机关的界定,它界定的是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正确解读"法律监督"的内涵是认识我国检察机关本质的必由之路.基于"法律监督"产生的背景及其在检察理论范畴体系中基石范畴的地位,"法律监督"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检察机关承担的任务、使命,检察职能,检察职能的实现机制及其实现效果,以及三个层面分别体现的政治价值、规范价值、实践价值.只有对这三个层面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刻的分析,才能准确解读"法律监督"的内涵,也才能准确把握我国检察机关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政治哲学奠定于道德哲学基础上 ,其实质是自由主义的法权哲学 ,其中一对核心范畴是自由与秩序 ,涉及道德自由与自然秩序、政治自由与法律秩序、意志自由与政治法律秩序三种不同逻辑层面的表现形式。他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思想在不同方向和层面上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法律意识形态的范畴化就是对于通过理论法学建构的范式,将法律意识形态范畴予以特定化,从而使法律意识形态科学化以及学科化成为可能.法律意识形态的理论范畴应该从主体、主观、客体、客观等层面予以展开.  相似文献   

4.
主体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法律是理性的化身,法律主体因而具足了理性的属性。法律主体的多层次性,为理解其内涵及其行为带来了复杂性。基于法律主体的理性本质,分析不同层面的法律主体的样态,这成为解读法律主体的一把钥匙。法律主体可从个体、社会及国家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中最基本的是个体层面的法律主体。个体法律主体有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存在样态,作为法律和伦理的实体,三者的理性和“普遍性”呈递增之势,个体法律主体只有圆融于国家层面,成为“普遍伦理”的化身,才能去除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个体法律主体的特殊性及片面性,在“普遍伦理”的统摄下实现“我”与“他者”及“国家”的和谐,从而解决片面与普遍、理性与自由的矛盾,实现“能分使群”的人的现代价值,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态度     
一、法律态度的性质和结构 法律态度是一种综合性的法律心理过程,是由法律认知、法律情感和涉法行为倾向三个要素构成的心理定势。法律认知是指公民对法律或法律现象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它不仅包括法律知识,而且包括对法律现象的评论,如赞成、中立或反对。法律情感是指公民对法律或法律现象的感情体验,如尊重或轻蔑,喜欢或厌恶,无畏或惧怕,等等。涉法行为倾向是公民对法律或法律现象必须或愿意作出某种行为前的准备状态。一般来说,法律态度中的这三种要素是一致的。比如,某公民了解法律、尊重法律,就可能主动地用法和守法。相反,某公民对法律一无所知,蔑视法律,主动用法并守法则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6.
在法学理论的层面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学同时在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法学体系、法学范畴与法学理论体系,法律方法与法律运行实践,本土资源、民间法与软法,法律与社会,法学交叉学科等重要主题的研究上也展现出了明显的学术发展与理论进步,这些发展与进步不仅体现在法学理论学科上,而且体现在包括各个主要部门法学、法律史学在内的法学整体学科群上。  相似文献   

7.
对孔子的仁、孝等范畴提出了三结构六层面的解释,试图通过表层结构的句法、语义层面的具体解释,客观地再现孔子仁、孝范畴的本意;通过深层结构的网状、时代层面的义理解释,再现孔子思想逻辑结构中仁孝范畴的义理蕴含;通遗整体结构的历史、统一层面的真实解释,揭示仁孝范畴的整体本质;以便于对仁孝等范畴作出分析地吸收。  相似文献   

8.
认知范畴视角下的语义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语言、逻辑、语用、认知等不同层面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语义模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而且对其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因此对语义模糊各层面上尤其是认知层面上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从认知层面上讲,语言的意义与人的思维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而人的思维和认知又是通过范畴化来体现的,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因此,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从认知范畴化角度讨论语义的模糊性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会对语义模糊的实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产权理论是一个系统,其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产权基本范畴的考察是基础层次;对企业内部财产关系的分析是微观层面;国家和法律对私人财产权干涉的分析是中观层面;对人类社会财产制度的变迁研究是宏观层面.  相似文献   

10.
海上侵权行为和其责任承担方式特殊性决定了海上侵权行为法不同于一般的侵权行为法,在法律范畴上,海上侵权行为法为海上侵权关系的法律规范按照一定逻辑所形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规范集合;在法律体系归属上,海上侵权行为法属于广义海事法的一部分。以侵犯的权力客体不同,可将其分为海上财产侵权、海上人身侵权和海洋环境侵权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规避是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中时常发生的一种现象,对该现象的有效处理,不仅涉及对国家法律尊严的维护,也能有效地推动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发展.因此,必须在对法律规避现象的不断研究中,逐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促进我国同别国民商事交往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 ,我们所追求的法治秩序既是一种文化现象 ,又是法律文化建设的目标归结点。所以 ,在法治建设中 ,陈旧的法律文化观念对现今法律文化的建设和培植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需有必要的警醒。  相似文献   

13.
法治的"表层化"是指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对法治形式和法治内容理解的脱节,所呈现出来的是对法治理解的表面化、肤浅化和形式化,尤其是对法治精神理解的空洞化.法治的实现是一个融合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及法律文化的总体性进程.本文从我国经济、政治和法律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法治"表层化"的原因,提出了克服法治"表层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最初的公司法是一套组织法而不是行为法,因为公司法的基本作用在于确立公司的主体地位。但当公司被拟制为法律上的人的时候,就已经预示着公司的行为规范的设立只是迟早的事情。当公司的行为损害到社会公众的利益的时候,法律对公司行为的约束即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公司立法从组织法到行为法的转变过程,也就是公司权力的行使不断地受到限制的过程。公司权力的行使不仅取决于公司法或公司章程的规定,还取决于其他各种约束公司行为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5.
法制现代化最终是人的现代化,法治的最终实现也必将落实在社会大众法律意识。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具体表现为社会大众权利意识的普遍觉醒。由于法律意识的提高深受社会结构、文化以及法律本身的价值的影响,所以必将存在着直接制约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影响法律制度的贯彻与实施阻却性因素。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法律意识现代化的阻却因素的理论语境和现实背景,接着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法律意识现代化的阻却因素的现象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消解这种具有异化性能因素的原则及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规是高校实施学生管理的必不可少的规范,但由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规范高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高校制定校规时的程序制约缺位,高校校规中存在许多非法治化的现象。文章对高校法律地位和高校校规普遍存在的非法治化现状分析,提出了高校校规法治化建设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7.
"执行难"现象的法律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法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执行难"现象对法治建设及社会正义的危害,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司法体制原因及社会文化根源,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行司法独立,改革现有司法体制,发展新型的法律文化,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阜新政法干部执法存在政法机关经费不足、政法干警严重不足,断层现象突出、政法干警业务素质不强,有的执法不规范、高素质的兼职专家匮乏、一些政法干警不廉政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阜新政法干部执法素质的途径:加大对政法机关经费的投入、引进高素质的政法干警、强化业务学习和培训、聘请高素质的兼职专家、加强政法干警廉政建设。研究成果对提高政治干部执法素质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法律体系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运用历史、案例分析与比较等研究方法,对美国新奇士现象进行法律解读。美国各个阶段法律制度对柑橘业的支持作用,体现在产业、组织、农产品、商品以及品牌等诸多方面。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可以参考美国的经验,从上述方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法律制度的全面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民间法或习惯法的研究是随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深入而出现的学术现象,它在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越来越占有显著的位置。从目前民间法研究的进展来看,可以作为学术类型进行探讨的有三种理论,分别是苏力的本土资源论的民间法、梁治平的法律文化论的民间法及谢晖的规范法学的民间法。由于它们所依凭的方法依然是西方的,还缺乏中国学术的自主性立场,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