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姚国勇 《社区》2013,(7):29
近日,皖北某市一位区委书记深入到某社区调研。该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人口接近2万人。社区书记、主任是"一肩挑"。向区委书记汇报工作时,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如实地反映了社区工作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十大问题,其中包括上级召开的会议多、检查考核评比多;小区的一条道路年久失修,反映三年未果;社区办公场所拥挤,居民活动室迟迟无着落,等等。区委书记认真听、仔细记,对这位社区主任讲真话、讲实话的工作作风当场给予了充分肯定。领导干部到基层搞调研,是了解和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的好  相似文献   

2.
村党组织的领导与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治理的实际效果。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是应对农村领导力不足、村“两委”职责行使不协调等乡村治理难题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应当坚持遵循国家法律制度,依照法定程序,不能简单以行政命令方式妨碍村民自治。在“一肩挑”下,并不意味着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在职责方面的简单混同,在乡村治理具体事务中也应当明晰界限。针对“一肩挑”之下二者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也应当区分违纪和违法,给予相应的惩处,发挥法治保障功能,维护法治权威。  相似文献   

3.
张辰 《社区》2003,(16)
《一个居委会主任的遭遇》、《“ 能这样撤我的居委会主任职务吗?”》看后让人感到震惊,一位挺不错的居委会主任只因为“迟到一次”就被撤了职,不知这是哪家的王法?这两篇文章本人看了几遍,感到有些事情应该在全体社区工作者中开展讨论:一、居委会的地位如何定?本人在2000年的居委会主任竟聘中首次被群众选举为居委会主任,并当选为党支部书记。三年的“一肩挑”工作使我感到,受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的影响,新时代的居委会工作有许多的“不清楚”:居委会的社会地位如何定?说是居民群众的自治组织,可怎么个自治法?能否做到自治?从全国各地的情…  相似文献   

4.
李怡  李红 《社区》2004,(2):11-12
社区自治的核心,是体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现在,社区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是街道指导意识不强,居委会自治能力不够,街居关系不都是处理得很好。为此,记者在四川省成都市采访期间,特邀请一些街居干部座谈,他们是武侯区小天竺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森、街道办事处主任晏平、黉门街社区主任申明辉。以下是座谈纪要。  相似文献   

5.
徐付群 《社区》2009,(34):1-1
研讨会当天下午,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孙京江陪同笔者走访了思明区莲前街道的前埔北社区、湖里区江头街道的金尚社区。两个社区的“领头雁”都是书记、主任一肩挑,都是精明能干的女性,还碰巧都姓陈,前埔北社区的叫陈建苹,金尚社区叫陈素珍。两位主任分别引导笔者参观了他们的服务大厅、培训教室、图书室、少年科普工作室、棋牌室等服务设施。上千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和各类活动室,都是街道办出资购买给社区使用的。听两位主任简洁、准确、流畅的“解说”,笔者看得出她们是社区工作者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林振 《社区》2004,(9):19-19
福州市鼓楼区委、区政府近日出台了《关于鼓楼区社区干部激励机制的暂行办法》。一是建立先进社区浮动工资制度。每年由区有关部门和街镇联合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评定,评选出一级、二级社区。评为一级社区的,正书记、主任、党政一肩挑的社区党组织的专职副书记每月浮动工资级150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层群众自治主要包括农村的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的居民自治.它是指"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李劲夫 《社区》2014,(10):20-20
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社区治理,深化服务创新。湖南省抓住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这“三位一体”的工作重心,努力把全省城乡社区建设成为服务完善、管理民主、充满活力、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黄彬彬 《社区》2013,(24):12-13
去年以来,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围绕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大局,着力“整合体系、汇聚资源、创新机制”,开拓城乡社区多重功能,打造“自治型、服务型、融合型”一体化的新型城乡社区,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5月,乐清市建成社区党委46爪、党总支52个,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610个,配备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182人,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7900支;建成社区“五大服务中心”352个,下放138项行政审批项目;开展社区活动1832场次、参加志愿服务达66200余人次。  相似文献   

10.
树立自治观念 需实现几个转变社区自治功能的强化过程,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社区单位、辖区居民以及居民自治组织自治力互动整合的过程,在自治力的整合中,要不断强化自治意识,逐步实现三个转变:1、政府有关部门的转变:一是从领导到指导的转变。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规范社区的自治行为;二是从包办到重心下移的转变。政府把技术性、服务性、社会性的事务剥离给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服务机构;三是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政府指导社区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履行自治职能。2、社区自治组织的转变:一是从顺从到自觉转变。居委会从过去是政府的“腿”转…  相似文献   

11.
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实行社区自治,必须实现社区管理体制构建上的突破,给予社区组织以明确的定位,形成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体系。其中,社区中介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理顺是尤为关键的问题,本文着重从社区中介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关系的现状及问题、社区中介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推动社区中介组织和自治组织关系和谐发展的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村两委一肩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作为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的"村两委一肩挑"模式是村民自治实践中一种被越来越多村庄实践的模式。"一肩挑"模式的出现和推广有其深厚的现实基础,主要体现在能人治村的背景与农村人才外流现实的张力上、加强党的领导与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上、村庄合并与村民自治下沉的现实上以及村"两委"交叉任职的前期准备与治理"村官"腐败的要求上。通过村庄内部加强党的领导、理顺"两委"关系、提高自治效率以及规范权力运行,"一肩挑"模式促进了乡村治理现代化,但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一肩挑"干部的权力集中、职责"超载"以及模式的适应性等问题有可能抑制乡村治理现代化。因此,对待"村两委一肩挑"需要我们保持审慎的态度,使其真正做到促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11,(18):8-9
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业发展,浙江省制定的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近期正式出台。该规划所指的社区服务业,是指在政府主导和扶持下,为满足城乡社区成员的多种需求,以社区为依托,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的社会事业和新兴产业。涵盖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市场主体提供的商业服务,社区组织和社会组织提供的非营利性服务等。本刊特择要选登该规划的部分内容,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从鹿城区松台街道水心住宅区出发,向西南行去,来到温瑞塘河的北岸。绿荫掩映下,有一方静谧的住宅区坐落于此。这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柯建华工作的桂柑社区。参加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刚从北京返回温州的柯建华顾不上休息。一肩挑着桂柑社区党委书记和主任两份担子,还有许多会议期间累积下的社区工作等待着她去处理。一大早,来自社区居民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柯  相似文献   

15.
周立  杨炳珑 《社区》2013,(7):11-12
北京市东城区积极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强化居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会服务管理功能,先后搭建了居民会议常务会、网格议事会、居民议事厅、"开放空间"讨论会等多元参与的平台,把群众组织起来有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通过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创新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6.
以沈阳市7个社区自治为例,剖析了中国城市社区自治梗阻表现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成分复杂,自治合力难以形成;基层党组织在社区自治中发挥作用不均衡;自治组织的发育不健全;各社区间居民自治水平差距较大;社区自治资金分配"马太效应"严重。政府行政性事务施加过度、党员地区分布不均衡、自治组织管理不规范、自治领导者能力参差不齐、居民社区归属感不强等导致了社区自治梗阻。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培育群众骨干,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定社区自治资金分配整体规划等角度提出了消解城市社区自治梗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城乡基层治理过程中,社区组织的功能定位和组织关系是制约基层治理绩效的关键性因素。在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区的各种组织之间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互动关系,这种基治理模式就是"竞合式治理"模式。在台湾地区的社区范围内,各种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增强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强化政府基础性权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社区中的社会组织的快速成长和社会自治空间的迅速扩展。这对我国大陆的城乡基层社区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朱珉迕  陆一波  缪毅容 《社区》2012,(13):32-32
她们在居委会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是不折不扣的社区“老人”。然而,城市在发展,社区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甚至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她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样是做居委会干部,搬到浦江世博家园的陈建萍明显感到,自己比过去“累多了”。 2000年起,陈建萍在上海市黄浦区董家渡街道当居委会干部,那时居委会有10多人,一人负责一个条线,工作不算太繁杂。2006年8月,她应聘成为世博家园五居委会的书记兼主任时,共事的只有1人;居委会的10余项条线工作和各种社区事务,就由她俩一肩挑。  相似文献   

19.
党的领导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与动力引擎。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同为农村核心治理主体,二者关系处理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实施依据是《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契合了当前农村治理衍生关系复杂性对于治理主体利益协调能力、责任服务意识与良好道德品行的客观需求,体现了党对于农村实现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组织安排。厘清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制度的实践逻辑、内在结构与规范协同,有助于从整体架构层面廓清和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为其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制度势能。基于功能主义视角审视,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蕴含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推进“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实现利益协调治理效果的多重实践逻辑。结合制度文本分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针对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文本表达既有耦合性与交叉性特征,也有“具体—概括”“顺序承接”“并列关联”“严格—兜底”等规范形态。但实践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不畅可能造成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主体的担当能力不足、民意基础薄弱、权力行使失范等问题。秉持立法与立规统筹、中央与地方互动、激励与监督并重原则,着力从领导规定、选举程序、民主决策以及权力监督等层面促进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规范协同,有助于实现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预设功能。具体而言包括:在领导规范层面,完善上级党组织领导村党组织、村党组织领导农村其他组织的规范;在选举规范层面,应将民意征集设置为村党组织书记选举必要程序,阐明村党支部书记未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的补救措施;在决策规范层面,明确应经村党组织讨论和决定的内容并优化农村民主协商的决策程序规范;在监督规范层面,应出台针对村(社)巡察专门规范并完善村务监督补充性规范。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13,(3):37
近几年,由居委会牵头实行的自管服务在不少城市社区时有发生。这些小区为何会实行自管?自治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找了好多家物业公司,没有一家愿意接手的。"说起小区自管,很多居委会主任都显得很无奈。山东省济南市某社区居委会主任说":我们小区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入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