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1935年前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货币权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中国国帝国主义的分裂统治和大小军阀的封建割据,致使货币制度混乱和繁杂。清代以来,从中央到各省政府,以及帝国主义在华银行乃至私人金融机构,都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既有银两银元,又有铜币纸币。即以银元论,除本国发行的“孙头洋”、“袁头洋”、“船洋”等外,还有外国发行的“鹰洋”(墨西哥)、“龙洋”(日本)、“安南银元”(法国)、“站人洋”(英国)、“贸易银元”(美国)等等。银两则分为元宝、银挺、方槽、锞子、厂条等。辅币的混乱状况更超过银通货。诸多种类的银货重量不一,成色各异,造成核算流…  相似文献   

2.
李强 《学术探索》2004,(5):100-104
作为清代前期唯一的铸币,制钱联系并促进着各种经济要素之间的缓慢流动。到了乾隆年间,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白银流入流出的影响,制钱体系开始步入危机,虽然清官府采取了种种应对措施,但并不能阻挡货币体系的发展脚步,制钱体系走到了历史的边缘。  相似文献   

3.
货币是经济流通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媒介。人类自从走过了以物易物的简单交换之后,就出现了货币。货币的形式也从贝币、刀币、铜币,发展到以后的金、银,到宋朝又出现了被称为“交子”的纸币。自明朝中叶的嘉靖年间到1933年为止,基本上是银两、银元、纸币和制钱四种货币同时流通的复合本位币制。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商品经济是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而逐渐繁盛的。特别是清朝后期,北京等地商业日益繁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货币流通与之相适应。所以,当时的货币发行和流通,已有了相当的规模和范围。作为清皇朝首府的北京,理所当然地成为货币发行和流通的一个中心;商品流通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江苏、湖南、湖北等地)也必然逐渐成为货币发行和流通的重点地区。这实际上反映了客观经济规律在发挥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后期的伪银流通,是货币白银化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正常的货币经济现象,国家却应对失效.伪银流通,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阻碍了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良性发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货币白银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社会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国内学者大都遵循马克思著名的货币流通公式.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货币需求函数公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马克思提出的金属货币流通公式是: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①进而,马克思又论述了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②如果用符号表示,按马克思的本意.可将金属货币流通公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制钱管制政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前期,清政府为实现银钱比价的稳定,对制钱的铸造和流通进行了严格的管制,这些管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制钱的平稳铸造和流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管制成本逐渐增加,管制逐渐不经济。  相似文献   

8.
制钱的铸造和流通是古代政权得以存在和维系的重要标志和条件,深受国家的重视,清朝亦不例外。顺治朝铜钱管理政策大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对制钱铸造事宜的监理,如设官督理钱法、派遣钦差监督地方鼓铸、厘定各省局铸钱本息奏销之例、制定相应惩处措施等;一是清廷对制钱流通事宜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古钱、伪钱和私铸三个问题上,虽然朝廷制定较为严厉的惩罚办法和相对完善的预防举措,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永远根植于信用货币无限扩张的可能性的实现,我国经济体制开始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大幅度的公开物价上涨也正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信用扩张,准确地讲,由于信用扩张失当而造成的货币发行过量是我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一货币发行过多的实证分析抽象地把握货币供给过量的涵义,就是看货币供给量的大小是否符合流通货币的需要量。如果一定时期的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货币的需要量,则可以判定该时期内,经济中货币供给量的确是过剩了。在金属货币本位条件下,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平衡可以(?)属货币本身价值职能与交换职能双重性的存在而自动完成。但在现代信用  相似文献   

10.
古代流通的主要是铜币 我国的货币,不论是金属货币还是纸币,都比西方出现得早。 近年从商墓中有铜贝出土,证明公元前十世纪时,中国已有金属货币。在使用金属货币以前,我国以贝壳充当货币。后来由于真贝的数量不够,人们就用蚌壳、软石或兽骨来仿制,最后用铜来铸造。中国最早的铸造货币,除了用铜铸的贝币以外,还有用铜铸的刀币、布币和环钱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禁止各种刀币、布币和环钱流通,把方孔银的“秦半两”定为全国统一的货币。中国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 古代的纸币 中国也是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产生于十世纪,即北宋的“交子”,每两、三年兑换一次,换发新交。古代的纸币尺寸大。上面印有金属钱币的图样和花纹,好似木刻版画。  相似文献   

11.
16~17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地理大发现带来大量的白银输入,使欧洲各国普遍以白银为主要货币材料,先后铸造银币,以适应日益扩张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白银的广泛使用,既反映了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又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商品的流通。与此同时,大明帝国的商品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白银在商品市场上日渐成为最主要的交换媒介,大有驱逐铜币而独占货币宝座的趋势。但是,由于当时当权者的观念倒错,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清代社会经济史的人们,尤其是研究清代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人们,对于清代农村租佃关系中的货币地租格外重视。因为,货币地租的普遍出现,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清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货币地租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它既是封建地租的最后形态,又是封建地租的解体形态,马克思曾经指出:地租一旦采取货币形态,“虽然直接生产者和以前一样,至少要亲自生产他的生活资料的最大部分,但是现在他的产品已经有一部分必须转化为商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因此,整个生产方式的性质就或多或少要起变化”。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则把清代地租形态的变化与货币地租的发展,称作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三大历史前提之一。换言之,没有清代的货币地租,便不可能有中国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在我国实行宏观价值调控的建议罗运贵所谓宏观价值调控,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机构直接利用货币投放和回笼的手段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和分配进行调节。我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可以一分为二,即实行两套货币资金投放系统:一是与目前通行的办法一样,中央银...  相似文献   

14.
<正> 所谓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即超过了可供的商品量,从而导致币值贬跌,具体表现为物价上涨。货币发行过多,使得部分超量发行的货币,失去其应有的商品保证,势必通过物价上涨的方式去求得价值形态上的暂时平衡。我国自建国以来到1994年底,大约发生货币7500亿元左右,而其中近三年就发行了4200亿元左右,占货币流通总量的56%。货币超经济发行的结果,必然要反映到物价上涨上来,对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而健康地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15.
北宋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姚兆余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令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各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的依附性及封建政权的同质性,使得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货币制度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16.
李强 《学术界》2004,(1):118-128
雍正时期银贱钱贵现象愈发严重 ,这一方面是由于美洲白银继续大量流入中国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日本政府限制对清朝铸钱原料铜斤的出口。雍正帝从传统观念出发 ,将银贱钱贵原因归结为民间销毁制钱打造铜器 ,因而实行铜禁政策。这一政策在乾隆时期被废除。本文通过对这一政策内容及其产生、废止过程的考察 ,进而探讨了清代货币体制与货币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宋代包买商人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买商,系指包购并兜售产品的商人。同一般商贩相比,由于他们与生产者的关系密切,甚至有时能够间接或“直接支配生产”。所以,包买商人的活动,在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过渡作用” 宋代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很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包买商人也比较活跃。当时包买商人曾在哪些部门和地区活动,他们活动的特点和背景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通过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两阶段的运动,是按时间的顺序进行的,资本在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流逋时间。”流通时间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是W’—G’,商品转化为货币,即卖的阶段;一个是G—W,货币转化为商品,即买的阶段。因此,商品流通时间就是商品卖和买的时间,是商品实现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需的时间。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是统一的,因为两者共同统一于资本的周转时间,资本的周转  相似文献   

19.
论信用经济——读《资本论》第三卷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人们把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三个具有特征的经济运动形式而互相对立起来。”马克思虽然不同意把上述三种经济形式对等并列,他指出能够和自然经济并列的只能是商品经济,但认为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不同阶段,并且认为:“货币经济只表现为信用经济的基础。”可见,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高级阶段。 一、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一、货币流通量正常标志问题衡量货币流通量是否正常的标志是什么?金融理论界一些同志一直把货币流通速度作为货币流通量是否正常的标志。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农副产品收购量的比例为1∶4;与商品库存量的比例为1∶5;与社会商品价格总额的比例为1∶8;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于这个比例为“过多”。有的同志还引据历史资料,说凡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物价动荡的年份,都反映为这个比例偏大,作为实证。据此推理,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了怎么办?一个办法是增加商品价格总额去与“过多”的货币量平衡;另一个办法是在商品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