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重要思想家,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出现的儒家学派又一至为重要的学者。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学说,也批判地吸收了诸子百家之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在文学方面表述的看法,也几乎同他在哲学、政治、经济方面表述的看法一样,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他自己的特点。筍子的“文学”一词所含概的内容比较宽泛。这是谈及荀子的文学主张时首先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看荀子提到的“文学”及与文学有关的“文章”、“文”等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在当代复兴政治哲学的尝试备受当前国内外学术关注。施特劳斯对政治哲学的重建基于其对政治哲学的独特理解。他认为,政治哲学是“第一哲学”,它有双重意蕴:以哲学的方式处理政治问题,或者是以政治的方式让人们走进哲学。施特劳斯特别强调后一维度,并从这一维度重新审视了政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批判了以现代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治科学,主张放弃将政治科学化的企图。  相似文献   

3.
施特劳斯现代性"三次浪潮"的比喻借自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预见了三次浪潮的内容和顺序,他的三种正义观和现代性三次浪潮一一对应,柏拉图揭示了政治事物的本性。施特劳斯通过柏拉图的分析看到政治事物的本性之后,考虑如何改善现实政治共同体。他为此设想了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政治科学,并将其设立为施特劳斯学派的使命。施特劳斯学派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已与当代政治科学的主流汇通合流。亚里士多德式的政治科学有其局限性,需要进行数学化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4.
施特劳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这不仅是由于他深刻的思想和他建立的学派,而且也是由于他对当今美国政治的现实影响。施特劳斯是中国学界最近三年中最炙手可热的研究主题之一。本文对施特劳斯文本在中国的翻译及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尤其是对两位中国学者刘小枫和甘阳的施特劳斯研究进行了深入的评论,比较了二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政治哲学复兴的关键人物,施特劳斯对霍布斯进行了独具特色的阐释和解读。为解读霍布斯的宗教批判,施特劳斯将霍布斯与伊壁鸠鲁进行了对比,并得出结论,霍布斯的宗教批判具有伊壁鸠鲁主义基础,但又对伊壁鸠鲁主义进行了后基督教的修改。为解读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施特劳斯将霍布斯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进行了对比,揭示出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不同于古典及基督教政治哲学的基础。为进一步解读霍布斯的自然权利,施特劳斯再次将霍布斯的自然权利与古典的自然法进行了对比,以此揭示出霍布斯的自然权利存在弱点与缺陷。以古今之争为视角,施特劳斯勾勒出了一个与传统进行决裂的霍布斯,同时也揭示出了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彭姗姗 《东方论坛》2010,(1):114-121
施特劳斯试图以诸多"双重倾向"来阐释卢梭的政治哲学,解开卢梭梭作品中那些表面的龃龉。然而,施特劳斯在卢梭所展示出的诸多双重倾向之间选定哲学或准自然状态一极,却是出于其自身的隐微写作。施特劳斯的多数弟子遵循了施特劳斯的阐释策略:卢梭以一种回归古典的姿态,进一步推进了现代性,引发了现代性的危机。但他最杰出的弟子布鲁姆却通过对《爱弥儿》的重新解读,试图在卢梭这里发现堪与古典哲学匹敌的新的政治哲学根基,从而对施特劳斯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风靡于欧洲的精神分析学派,不只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艺理论流派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精神分析由最初的病理学理论发展为普通的心理学理论,也由一种医学思想扩展为一种世界观、一个哲学方法,广泛地影响着宗教、伦理、政治、语言、人类学尤其是文学艺术等领域,并一举成为欧洲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文艺理论最具规模的一支,精神分析学派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批评理论学派,它以接近文学解释为途径,以心理分析为切入点,旨在说明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方式,并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及心灵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研究是从犹太教问题出发的。我们只有从他的政治哲学研究与他的犹太教传统的关系入手,才能对他的政治哲学思想的内在理路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这对于我们思考现代性问题和自己的民族传统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批判现代性,马克思和施特劳斯这两位哲学家的政治哲学理论联系在了一起,基于对现代性危机的不同认识,施特劳斯和马克思两位哲学家进行了政治哲学领域内的对话。施特劳斯将现代性危机归于理论危机,而马克思将现代性危机归于实践危机。基于此,两位哲学家提出了基于不同政治哲学路径的解决方案。回归政治哲学,可以看出,二者的哲学思想都是对"人类应该如何更好生活"这一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德勒兹与瓜塔里从他们的欲望政治哲学出发,提出了"少数族文学"概念,并概括了少数族文学的三个显著特征,以表明它具有解辖域化的政治功能。卡夫卡关于"小民族文学"的思想观点影响了德勒兹,卡夫卡的创作也体现了少数族文学的生成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