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百年来,东巴文化研究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不断有创新成果,成为国际文化研究的对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热潮,研究成果丰硕,一个国际性的纳西东巴文化学正在形成。伴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东巴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推动东巴文化全方位走向市场,东巴文化传承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东巴文化研究向深层次发展,东巴文化产业市场化出现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纳西东巴文化研究国际化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东巴文化研究国际化历程。对东巴文化研究国际化的成因、国际化研究的意义、现状及前景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3.
1999年10月在中国丽江召开的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暨国际东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东巴文化的诸多方面作了多角度探讨,取得了许多新成果。本文是对此次研讨会学术探讨与成果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及筹办民族文化生态村的设想东巴文化研究所整理已故原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工作部副部长、云南省民委语言文字委员会主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所长和万宝同志,曾于一九九四年多次向云南省委及有关部门同志提出“东巴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东巴文化走向世界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回顾了东巴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百三十多年历史,提出五个发展时期说;并对“东巴文化即将在这个星球上消失”的预言进行探究,认为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应该是东巴文化走向世界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6.
旅游开发背景下东巴文化的新际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旅游开发热潮给丽江东巴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政策、纳西民众、旅游市场、知识分子等因素是东巴文化再生产场域中的主要作用力,而对于曾经与纳西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着丰富内涵、多种形式的东巴文化来说,围绕它进行的所有行动也许并不能改变这一文化在未来越来越渺茫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国大型学术年卷《国学研究》第四卷已出版发行,该学术大刊刊登了纳西族学者戈阿干的长篇论文———《纳西东巴骨卜和象形文骨卜书》,将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化推向国学研究高峰,拓展、加深了东巴文化的学...  相似文献   

8.
东巴古籍的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巴古籍的整理与研究萧霁虹云南的纳西族以保留古老独特、宏大精深的东巴文化而著称于世。东巴文化主要以世界上罕见的活的东巴象形文字书写的古籍文献──东巴经,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童年时代特殊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画卷。东巴古籍内容宏富,涉及哲学、历史、地理、宗教、医...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古老的东巴文化,有其丰厚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可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谈论东巴,大都从宗教方面着手,也有许多论及东巴与纳西族文化的文章,惟多侧重于文化的某个方面。对创造,传承纳西族传统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东巴经师的全面研究则多少有些忽视。从纳西族文化的发展来看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七世纪以前为原生文化,从七世纪到十三世纪初(唐宋)为形成纳西族传统文化——东巴文化时代;元明两代为双轨文化——东巴文化和接受汉族文化并行,从清初丽江改土归流到公元1949年,东巴文化与汉文化逐渐交融,形成新的纳西族文化。本文试图将东巴放在纳西族文化总体发展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1.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把文物中承载的各种信息抽取出来,将传统的静态文物转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数字化信息,使访问者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随心所欲地在博物馆中漫游、学习。因此,以丽江市东巴文化博物馆为原型构建东巴文化虚拟博物馆。虚拟博物馆通过向访问者全面展示蕴含在展品中的文化精髓外,充分结合人机工程的特点,将用户的心理特征、使用习惯和学习兴趣纳入到虚拟博物馆的设计中,最大限度考虑"人"的使用因素,不断突出人与虚拟博物馆之间自然、流畅的交流与协作,在为访问者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访问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使东巴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能够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东巴文化展览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展览之一,于九月十日至二十七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引起了强烈反响。费孝通、阿沛·阿旺晋美、钱伟长、胡绳、程思远、司马仪·艾买提、江平、伍精华、赵延年、任继愈、钟敬文、黄胃等党政领导人和学界名流莅临并题辞留念。各界人士近千人出席了东巴文化展开幕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十几家新闻单位报道展出盛况。一些外国记者也来展厅采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和艺术学角度考察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现状 ,提出并论述了三个论题 ,即文化模式生成于生命存在的意义化、当下中国美术文化的集成空白、良好对话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建构 ,以及文化变迁之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发展传播学作为一种旨在把现代传播技术和理念纳入传统地区发展的理论范式,进入后发地区学者和施政者的视野.其中所突出强调的传统与现代化结合的思路框架,对考察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发展传播学可以很好地解释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东巴文化的传播现象,借助网络等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古老的纳西族东巴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纳西传统文化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数字丽江""数字纳西"等新媒介传播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东巴民间绘画及其可持续性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东巴民间绘画艺术扎根于东巴教文化传统,形成多样化形式,如何保持东巴文化传统的根,又继续延伸着东巴民间绘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持其在国际国内艺术领域独特的文化身份和地位,我们通过分析现状,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语言文字学角度对纳西东巴经《九个天神和七个地神的故事》进行考察,探讨东巴经书在文字排列、字词关系、停顿、省写、字符组合、字形风貌等方面的特点,这些书写特点展示了东巴文化的独有内涵,也为东巴经语言文字研究的深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丽江古城旅游资源持续开发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丽江古城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恢复流官府衙、雪山书院、文庙、武庙等文化古迹,并注意特色原则、协调原则、适度原则;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应重点开发东巴文化、纳西古乐和民间歌舞。在开发古城旅游资源过程中,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古城旅游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旧称“么些”,见之于晋、唐古籍)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勇敢,自古以来就居住在滇、川、藏边境。据一九八二年普查,现共有245,154人,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其主要聚居区,有167,066人。她有强烈的进取心,善于学习先进文化,远在古代就创造了独特的东巴文化。  相似文献   

19.
纳西象形文字与仪式象征符号体系关系至密,给我们澄清仪式象征意义的本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反过来,象征符号的意义一旦被澄清,相关的文字符号即可获得触类旁通的理解。从东巴教的各种祭祀仪式的场面布置、过程及东巴文字的书写来看,"魂灵"是东巴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人、鬼、神是魂灵存在于不同时空的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20.
论纳西族巫师“桑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西族除了东巴教的祭司东巴以外,还有一种自称为“吕波”(leebbuq),民间称之为“桑尼”(Sainid)的巫师。东巴与桑尼有很大的差异,研究桑尼,有助于了解纳西族的多元文化,对东巴文化的研究也有裨益,本文对桑尼试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