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英国哲学家波普尔以对经验和逻辑的非传统观点、提出证伪主义,作为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的基础,倡导一种科学探索的逻辑。他把这种逻辑概括为 P_1→TT→EE→P_2(问题_1→试探性理论→消除错误→问题_2)这样一个简明的四段图式。在波普尔看来,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科学知识增长的问题,而科学知识就是沿着这个图式不断增长的。由于这种逻辑重视批判精神和强调理性作用,因而它一经问世,科学、哲学界曾为之耳目一新。不少人把它誉之为一幅科学自由探索的逻辑图景,给人以解放思想、不断革命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2.
颜中军 《学术界》2012,(3):78-84,284
长期以来,逻辑知识被赋予一种特殊的认识论地位,把它视为先验有效、不证自明的真理。这种观点被称之为"逻辑绝对主义"。哈克继承了蒯因、普特南、皮尔士等人的思想,主张更加彻底的实用主义逻辑观,严厉批判各种逻辑绝对主义,为逻辑可错论和可修正论扫除了认识论障碍。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进化认识论述评廖廷弼波普尔作为一个批判理性主义(或证伪主义)者已为我国哲学界所广泛接纳。早在1981年虽然我国就有人译介过《波普尔的进化认识论》①,但这并没有引起波普尔思想研究者的重视。他们没有把波普尔作为一个进化认识论者来看待,当然,也没有较...  相似文献   

4.
李国山 《中州学刊》2004,(3):142-144
波普尔错把维特根斯坦当作了实证主义者,批判并没有切中要害,甚至带有误解.波普尔与维特根斯坦在是否存在真正的哲学之谜以及科学与哲学之间是否有严格的分界线等问题上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5.
波普尔是进化认识论的奠基人之一 ,其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知识的增长问题 ,是通过向真理的一步步逼近而实现的。然而 ,波普尔的这种逼真性真理观也存在着一些非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科学哲学的价值论转向--科学进步模式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进步及其标准问题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哲学研究的重点及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综观现代科学哲学的历史,从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真理"模式到劳丹的"科学→解决问题"模式,尽管反映了对于科学进步问题的认识发展,但均未超出认识论领域,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难;由于它们忽视科学的社会性与实践性,因而无法根本解决科学进步的合理性问题.科学哲学研究从认识论到价值论的转向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在扩展劳丹"真理与价值相通"思想和发掘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为目标的"科学→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发展使得纯粹认识论的研究范式发生了改变,认知科学将传统的认识论研究日益推向技术化的向度。在研究论域上,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与波普尔的进化认识论都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同属于当代认识论范畴的波兰尼与波普尔的认识论,都是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产物。在哲学的研究范式发生转向的背景下,二者消解传统认识论的同时,怀着深切的人文情怀,建构起新的科学认识论,但在认识论模式的具体建构和话语表达上,他们的分歧是明显的。默会认识论与进化认识论的思想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是否完全否认了经验"证实"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具有把经验证伪原则推向极端的片面性,理论界对此问题基本上作出的是肯定的结论.本文通过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和"试错法"的分析,认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虽然突出的是批判和革命在科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但与此同时,波普尔通过"可证伪度"、"确认"、"确认度"等概念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的进一步说明,以及把"试错法"同"逼真性"真理观结合起来,使他的科学方法论也十分重视科学理论的稳定性,从而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把否定和肯定、证伪和"证实"统一起来,避免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谭扬芳 《云梦学刊》2000,21(6):13-15,29
波普尔的“逼真性真理观”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思想是一致的。他在探讨科学知识的增长过程时,提出用“逼真度”代替“绝对真理”的主张并没有通向不可知论,相反,他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有着启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模式的视角对比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四段图式和杜威的思维五步法 ,可见二者在对问题的重视程度、对尝试行动的强调、与进化论思想的相关性以及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思想方面的异同点 ,从而为波普尔哲学的杜威起源提供佐证。波普尔和杜威在认知模式中都突出了“问题”的重要性 ,这正是其科学价值所在 ;有关尝试行动的思想 ,对于我们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颇有教益 ;所蕴涵的进化论思想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杜威和波普尔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其他领域的观点对今天也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尼采虽然部分肯定了科学和真理的作用,但反对实证主义科学观。他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源于他对理性的批判,而他批判唯科学主义的科学观源自其透视主义认识论。此外,尼采还从艺术和生命角度出发对科学进行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从"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看证伪和"证实"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是否完全否认了经验“证实”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具有把“经验证伪”原则推向极端的片面性,理论界对此问题基本上作出的是肯定的结论。本文仅通过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的分析,认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虽然突出的是批判和革命在科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但与此同时,波普尔通过“可证伪度”、“确认”、“确认度”等概念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的进一步说明,使他的科学方法论也十分重视科学理论的稳定性,从而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把否定和肯定、证伪和“证实”统一起来,避免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讨论中,涉及一个重要问题——心理主义。波普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波普尔、沃特金斯、阿加西等都讨论了方法论个体主义与心理主义的关系。波普尔始终坚持批判心理主义,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科学方法的统一性、社会理论的自主性以及社会科学解释的合理性;沃特金斯在其早期认为心理主义有助于对社会现象进行彻底解释,但在其后期提倡的中层解释方法中,心理主义却几乎没有立足之地。阿加西原则上对心理主义持反对态度,他主要是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制度主义的个体主义理论。本文通过论述三位波普尔学派代表人物对心理主义的批判,以求更好地理解他们关于方法论个体主义的主要思想和侧重点,并为更加准确地评判方法论个体主义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在真理问题上,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的可知论者。他在批判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康德的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过程中,以客观唯心论为基础,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系统地深入地发挥了他的唯心主义可知论的真理学说。黑格尔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学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研究黑格尔的真理观。对于我们在真理问题上划清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艾战胜 《兰州学刊》2007,2(3):10-12
当今学术界对波普尔科学哲学的研究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对波普尔提出的理解理论并没有给予重视和专门研究.实质上,波普尔的理解理论与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有着共同的基质:科学发现与客观理解具有共同的模式,即"P1→TT→EE→P2",而且波普尔的理解理论与科学哲学都以理性批判为基本方法,以三个世界理论为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浅析波普尔的科学知识进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普尔的知识进化论主要将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的增长描述成达尔文式进化理论式的过程 ,科学知识如同生物进化一样 ,也经受着“选择”和“淘汰”。猜想与反驳 (批判或证伪 )好比选择与进化 ,知识正是在猜想与反驳的互动中获得增长  相似文献   

17.
波普尔关于科学哲学、认识论问题的奠基性的著作是《科学发现的逻辑》。这本书最初以德文在1934年秋在维也纳出版。原来的书名是:《研究的逻辑》。1959年译作英文出版。在这本书的第一章《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考察》中,波普尔提出了他认为是“几乎所有其他认识论问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中,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已成为现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科学知识的价值越来越大,因而,探讨知识的辩证运动、研究知识内容、结构及体系,揭示科学知识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已成为现代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一、知识应是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什么是知识?《辞海》解释:“是人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科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体系.科学知识的本质是揭示客观世界及主观思维发展的规律性,其作用能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知识作为实践经验的总结、认识成果的结晶,它属于不属于认识论研究的范畴呢?列宁指出:“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它一切领城中  相似文献   

19.
科学知识增长的问题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其科学发展的四段论模式,即:问题→猜测→反驳→新的问题。其逻辑同时也体现着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学说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他的学说的走向与归宿。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在许多情况下是违反逻辑程序的,因而对科学发现的行为很难进行逻辑的整体分析.用形式逻辑的规律诠释科学创造,并不能从本质上揭示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特征.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一再强调,在科学发现过程中,从科学观察和实验到一种创造性思想的真正产生,并没有"逻辑"的桥梁",而必须借助于科学直觉和科学灵感.对此,当代西方享有盛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指出:"人怎么产生一个新思想——无论是一个音乐题材、一个戏剧冲突,还是一个科学理论——这个问题,可能对经验心理学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它同科学知识的逻辑分析毫不相干."①波普尔的观点被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