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把“重叠共识”理念作为解读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切入点。在西方社会“理性多元论”的背景下,正义论伦理只是诸种合理性伦理价值的一元,无法获得罗尔斯所期望的社会成员的一致认肯。政治自由主义正视“理性多元论”的事实,借助“重叠共识”理念在各种完备性学说与正义观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政治自由主义就有可能完成正义论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现代多元社会的正义稳定铺平道路。“重叠共识”的理论运思无疑对利益日趋多元化的中国社会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在不同时期用来解决稳定性问题的核心观念是不同的,在<正义论>中是"正义感",在<政治自由主义>中是"重叠共识"(overlapping consensus).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认识到<正义论>对稳定性问题的解决是不成功的,因此试图通过"重叠共识"的观念来重新证明正义原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重叠共识"理念作为解读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切入点.在西方社会"理性多元论"的背景下,正义论伦理只是诸种合理性伦理价值的一元,无法获得罗尔斯所期望的社会成员的一致认肯.政治自由主义正视"理性多元论"的事实,借助"重叠共识"理念在各种完备性学说与正义现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政治自由主义就有可能完成正义论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现代多元社会的正义稳定铺平道路."重叠共识"的理论运思无疑对利益日趋多元化的中国社会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多元、文化多样是当前多民族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族际界限不是变得模糊了,而是越来越清晰,民族多元在给世界呈现多样化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发展制造障碍。文章以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为视角,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走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余金刚 《兰州学刊》2011,(8):196-198
罗尔斯的正义感和重叠共识的概念主要是尝试解决现代自由主义所面临的危机:正义感是运用正义原则和按照正义原则即按照正义观点去行动的一种有效欲望,正义感这一概念的问题在于作为完备性学说的一种无法获得其他学说的赞同;重叠共识概念是对正义感的修正,它同样无法解决稳定性的问题,因为人们在公共政治问题上可以围绕政治的正义达成重叠共识,但在公共领域之外,各种各样的完备性学说实际上是无法达成共识的。正义感抑或重叠共识的理念不仅没有弥补自由主义在人性哲学方面的不足反而使问题更加的复杂。  相似文献   

6.
诺齐克不相信罗尔斯公平正义这种通常形式的分配正义有可靠的逻辑和道德基础。他批评它们的非历史原则、模式化和接受者正义的弱点。他不认同差异原则,认为它充满反例,侵犯个人权利。差异原则无论对于重叠共识还是平等主义都是一个难点,它关乎平等的范围和限度。诺齐克的个人自愿行动的权利转让体系对社会本身的理念、全面的政治关系的考虑不完全周全,它偏重道德基础论证,但缺乏共识性考虑。不难看出,罗尔斯的正义共识理想比之诺齐克的权利正义观就缺乏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刚 《学术论坛》2012,35(8):26-29
面对理性多元的事实,罗尔斯在对秩序良好社会的建构上,放弃了以往的正义观,提出了不同理性的政治正义原则。该原则的理性不但能够达成多元理论的重叠共识核心,而且也具有现实可能性,并将成为建构秩序良好社会的可靠保障。但当面对当今的政治现实状况时,罗尔斯的秩序良好社会仍然只能看成是逻辑上的可行性,而缺乏实践上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8.
稳定性对以多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非常重要。从重叠共识这一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罗尔斯处理稳定性问题的理论思路,并指出政治自由主义运用重叠共识处理稳定性问题的得失及其留给我们的开放性课题。在秩序良好的社会中,如果能寻求一种重叠共识,使公平正义的政治正义观念居于核心地位,而且这种重叠共识能够获得各方力量的支持,那么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社会稳定即可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9.
施新磊  曹玉娜 《理论界》2010,(8):200-201
文章回顾了华盛顿共识之后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和理论,并尝试分析和回答华盛顿共识之后是否存在关于经济发展共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政治转向”的初衷是为解决内在于《正义论》稳定性论证的一个问题,但它似乎带来了更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重叠共识的可能性难题和政治合法性标准的设定难题。对罗尔斯“政治转向”的已有解读忽视了罗尔斯“政治转向”和西方社会新自由主义转向的深层次关联,无法对以上难题提供解答。借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分析,可以洞察到:重叠共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政治价值和生活观念都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塑;自由主义政治合法性原则在经济分配方面要求并且只要求社会最低受惠额,是新自由主义转向后西方社会公共政治文化在政治理论上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的国际社会是一个多极化和多文明的社会 ,文明的冲突和基本人权的扩展并行不悖。这一新趋势既存在于各个民族国家内部 ,也同样存在于国际社会。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罗尔斯的“重叠共识”论为我们理解和把握现时代的这一重大趋势提供了可谓是互补性的基本分析框架。也许 ,两者之间的某种“综合”可能为“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的建立提供一种可行的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12.
在上诉程序中当事人可以通过合意决定某些具体程序的进行。该命题的提出与诉讼契约理论的兴起有密切联系,同时也是程序主体性原则以及发挥上诉程序效能的要求。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可以享有合意提起反诉、合意变更或追加诉讼请求、合意撤诉以及合意放弃上诉权等权利。  相似文献   

13.
程宏 《学术探索》2010,(2):67-72
由于刑法和民法的严格分野以及“重刑轻民”的传统司法实践,刑民交叉案件中合同效力的认定在刑事司法审判中往往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尽管司法解释对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机制已有部分规定,但这些规定较少从民法的角度考虑本属于民法范畴的问题,因而存在严重缺陷。合同行为属于典型的私法行为,在合同纠纷中涉及刑事犯罪的,应当按照《刑法》的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合同效力的认定则应当依据《民法》以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转型国家的实践证明 ,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以及以新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后华盛顿共识”并不能解决转型国家的转型问题 ,理论界也正在寻求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 ,而中国转型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新的共识即“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应取代“华盛顿共识”并逐步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将造福于世界人民 ,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建立了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成员间的争端,然而CAFTA的成员除老挝外均为WTO成员,这就意味着WTO对CAFTA大部分成员间的争端也具有管辖权.WTO和CAFTA争端解决机制在争端解决的费用,当事方对争端的控制程度、适用法律,上诉、争端解决的时限、执行措施的力度等方面各有优缺点.中国在涉讼时应立足于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定位,在考虑上述因素的同时,结合案件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决定诉讼场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先后出现了"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两种经济转型模式。两种"共识"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政策主张、追求目标和改革方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及前苏东国家转型实践中遭到的挫折和"北京共识"在中国取得的成功说明,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只有结合自己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在转型过程中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也是"北京共识"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拟声词常常叠用,用来表示声音的多、杂、连续、反复等,还可以加强所摹仿声音的节奏感.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A式拟声词的重叠形式有6种,从式有4种、AB式有15种.而每个拟声词可重叠的类型是不一样的,有的类型多一些,有的则少一些,还有一些特别是那些具有书面语色彩的拟声词则没有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18.
共意性社会运动充当的角色不是制度的变革者和抗议者,而是政府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比较而言,共识性社会运动的译法较共意性社会运动更为恰当,因为共识既表达了价值认知的内涵,又彰显了其制度性支持的特征,而共意有可能是带有偏见、解构甚至对抗的体制外力量汇聚体。在中国语境下,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信任度差异,共意性社会运动中的核心指标如舆论共识度、媒体支持度和官方支持度均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景象。总之,对于共意性社会运动,只有结合特定语境,考察背景的差异性和概念的适应性,才能进一步规范研究,拓展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集笺注>中所收的陶氏诗文中,重叠式的使用非常频繁.出现于陶氏诗文中的重叠式主要有五种不同的类型.一方面,这些不同类型的重叠式出现的频率不同,另一方面,它们大多在近代汉语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总起来说,中古时期重叠式大量出现有来自语言外的社会原因和语言内部自身的原因两种.前者不可忽视,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者,即受到了先秦诗歌、楚汉辞赋音节节律和构词法的影响以及语用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所谓"共识",即指两端或多方在某些见解上达成的一致认识.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利益共识"、"教化共识"、"达道共识",分别为先秦法家、先秦儒家、先秦道家所倡导,笔者根据其不同的范围与价值,将其再划分为"初级共识"、 "中级共识"和"高级共识".为实现秦国由弱变强的理想,先秦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商鞅、韩非提出了系列主张,其中,针对趋利避害的人性所提出的"以刑去刑"的重法思想和"利出一孔"的理论,为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创造出双赢、多赢的"利益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