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治国方略.本文从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分析了“以德治国”的内涵及其意义.一是从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角度,阐明“以德治国”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二是从道德与法的关系角度,阐明它们的相互弥补作用及共同推动人类文化发展.三是从党性与德性的统一角度,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人民服务既是建党宗旨、党性原则,也是最高的道德范畴.社会主义道德与以往的道德虽有继承关系,但也有本质区别,它是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为指导,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落脚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道德. 相似文献
2.
陈建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当前对“以德治国”的理解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错误。“以德治国”根本不同于传统儒家的“德治”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以德治国”的落实主要在于制度道德的建设 ,而不仅仅限于公民个体道德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杨曦希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2):5-7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互为基础 ,功能互补 ,相得益彰。因此 ,要充分发挥德治功能。贯彻以德治国方略 ,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加强道德教育和制度建设 ,突出官德建设 ,努力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小西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45-4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具有其必然性法律与道德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其理论依据;对我国传统德治和法治思想的扬弃与超越是其历史背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其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倪国玉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1-2
法律与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紧密联系的两类社会规范 ,又是治理国家、规范行为的不同方法。只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二者并重 ,才能营造安定团结、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 ,把国家治理好。 相似文献
6.
运用邓小平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论述了以德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指出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证。通过把握以德治国的根本内容,实践以德治政,建设先进的思想道德、文化体系,达到以德治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广庆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30-32
法律与道德虽属两类相对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法治和德治也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两者的统合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两者的统合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基础的全新构架,是在法治主导原则下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是现代各国的大势所趋。古往今来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国者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社会规范。法治和德治两大治国方略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关系。道德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评判标准。法律应当以完善道德为目的 ,以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为基础。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征途上 ,应当同时注重道德建设 ,以“法主德辅”为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0.
11.
顾肇基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规范复杂的社会行为 ,不能只靠法律 ,道德也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江泽民同志把德治提升为治国的方略 ,并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是一伟大创举 ,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沪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社会治理模式 ,在人类历史上都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 ,只有法律与道德双管兼施、紧密配合 ,才能使社会步入协调稳定的发展轨道。因此 ,我们要将法律与道德有效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两者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治国之道 ,以期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3.
谢太洵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3):56-6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对于一系列执政新理念的概括和总结.本文结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在对两种治国方略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和分析了"德法并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国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3-8
"德刑并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当前我国的治国方略,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德治的紧密结合.道德建设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社会成员,在治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德治是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既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传统.实施"以德治国"不会影响"依法治国",也不会导向"人治". 相似文献
15.
张学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6-11
以德治国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 ,是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目标追求之一和重要的推动手段之一。本文试从这两方面来探讨以德治国与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以德治国"思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传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6):39-42
认为"以德治国"就是要以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和人民,治理国家.它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党对道德建设的领导,抓好政治道德建设,坚持以德治政,从严治政,深入开展道德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强道德建设的舆论文化氛围.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文章还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森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4):25-33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进步,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正确选择:依法治国,有其发展的必然根据. 相似文献
18.
制度和道德在发挥各自的作用时,在依据、范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即同源、同质、同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取长补短,却不可替代.因此,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可以也必须结合起来,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 相似文献
19.
陈金波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52-55
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其秩序构筑应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为指导思想,其基础在于健全的经济制度,完善的法制与监督机制,以德治国要遵循人性化、理性化、时代化的原则,通过适当的方法与途经,最终实现德治价值系统的完美构筑,从而形成从日常生活、制度到观念层面的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