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的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要通过研究师生的双边活动来探讨教和学的关系,而且通常是以研究具体的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来进行。但是,教学活动并不是个别教师与个别学生的活动,也不是这种活动的简单总和。我们只能在研究这种活动的过程中,从个别到一般地分析、综合出其共同的特点,从而看到教和学的关系。 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搞好教学的主要因素;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因素。在这两个主要因素中,我们往往着重研究“教”,而把“学”放在从属的地位,于是,就过多地强调了“教”的主导作用,以致使人们误认为教学活动就是教的活动,而不是学的活动。由于这种误解,教师就单从“教”这一方面下功夫,对“学”这一方  相似文献   

2.
邱阳  邱营 《理论界》2004,(6):233-233
一、教学中“学”的内涵学校中,教学就是教与学,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在德育教学中,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学,更为重要,有必要认真理解。1.学生的“学”,是由被动到主动消化教师的“教”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的深化过程。德育教学更是如此,教师讲了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对人民无限热爱的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语文教学的效率低,质量差,这是为人家所公认的事实。这低与差是包含着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内容的。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与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分析课有直接关系的。若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则应从课堂教学中的分析课入手。要着眼于教会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方法,就必须冲破旧的传统授课格局,寻求新的理论指导与教授方法,要把语文的“讲读”变成“教读”,即改授受型为导读型。所谓教读,就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教读过程中必须坚持讲知识、教方法、育能力的原则。本着这一原则,自1982年到现在,我做了语文教读法的实验,并已取得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准确而精辟地概述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其自觉学习、继续学习的能力,这其实就是完成由“教”到“不教”教学目的的桥梁.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特别是在学生生理、心理正逐步成熟的初中阶段,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由此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社会、时代的发展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而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学习的能力能促进他们不断地、努力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贵有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在举国上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进而形成能力。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去适应教师,教师怎样教,教什么,学生就怎样学,学什么。教师更注重的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教师教了什么?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其效果是不理想的。今天,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起到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学都是以教课本为目的,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及.本文拟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观念阐述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问题,提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陈文显 《南方论刊》2009,(10):105-105,102
教学,是教师主要的工作。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其实造成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教学效率低下是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教学需要“改进”和“解放”,其核心就是倡导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通过课堂生活的重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需要教师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8.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功能是选拔而非发展”的教育理念提出了质疑,在各国的教育实践中,已被证明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掌握学习理论的理论基础是教育目标分类学,核心思想是“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在掌握学习理论中,布卢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诊断,强调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主张教学的目的不是要对学生进行分等,而是要了解学生是否已掌握所学内容,这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过程中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和教 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始终是教育过程中主动参加者。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是,由于受“教师中心论”、“教材中心论”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依赖教师迷信教材 的心理,根本不懂主动学习的真正含义。如果说所谓的主动学习,那也是“认真”的听课,“勤奋”地作笔记,“苦苦”的背教材,一旦面临问题,便…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教”应是合规律性与合个性的统一。当教师的教学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合规律性与  相似文献   

11.
毕业教学是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充分发挥“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综合能力,是工科院校毕业教学中目前急待解决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从毕业论文教学的特点着手,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等问题,论述了提高“教”和“学”两方面主现能动性的一些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内容多 ,教学任务重 ,尤其复习更使科任老师伤脑筋。怎样复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笔者认为采用“渗透式”教学 ,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收到较好的效果。“渗透式”教学 ,就是将初中语文知识分为若干个知识点 ,把第一至第四册已教过的知识渗透到第五和第六册的教学内容中去 ,改变教完全部课程后集中在一、两个月内突击复习的做法 ,可以防止过去常常用“题海”、“强化”来求全的老办法。“渗透式”教学有如下三个优点 :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先导 ,成功的动力。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 :…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上课,都离不开课堂提问。但课堂提问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角度。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其最佳角度在哪里呢?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转换提问视角,采取“一例多问”,即对同一例句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以开拓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例如,《银杏》一文中有“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本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对的引人的燃料吗?”对于这一个大反问句,教师可从联系旧知识的角度来提问:“这个大句子是…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主要基地,对于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的“教学”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和探索的焦点。不过,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从小学到大学,尤其是中小学,“旧八股”虽然没有了,但机械呆板、因陈守旧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时刻都在研究的,都想努力做好的。这里的课堂教学是指在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是区别于现场教学,在课堂内进行的教学。什么叫教学?不少教师回答是“教学就是教书”。按照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提出:第一,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因此研究教学不但要研究教而且要研究学。  相似文献   

16.
赖晓妍 《南方论刊》2009,(8):112-112
“点线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抓点勾线的教学方法。“抓点”就是抓重点段,突出重点段里的重点词句,或点出课文中的重点、要点、难点,引起学生的思考,强化理解;“勾线”就是按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勾勒线索,理清文章思路。这种阅读教学的模式就是让教学能开门见山,直奔中心,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让学生找准感悟点,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在复旦大学参加“厚今薄古”大辩论,听到这样一种意见:就是教莎士比亚这门课,怎样贯彻“厚今薄古”?这倒是个实际问题了。关于这类问题的怀疑,还不限于莎士比亚。在第一师范学院的一个会上就有人提出,在古典文学里如何贯彻“厚今薄古”的问题。除了“厚今薄古”之外,在文学教学上还有人提出“厚中薄外”的问题。有些人看来,凡是教古典文学的都是“厚古薄今派”,或至少是个“古今兼厚派”;凡是教外国文学的都是“厚外薄中派”,或至少是个“中外兼厚派”,这种看法恐怕太笼统,在专长古典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朋友们听来,也恐怕未必服气。至于说从数量上看,多讲古代和外国,就是“厚古”和“厚外”,少讲或不讲现代和中国,就是“薄今”和“薄中”,这是严重的现象,必须  相似文献   

18.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阐明了语文教学尤其是文学作品教学中,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的必要性、叶老认为:“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这里所说的“接受美感体验”,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人生的受用”也就是思想上获益,即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总之,无论“美育”还是“德育”,都必须首先接触到作者文章中的意境,才能得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论述钢琴教学在初中起点五年制音乐大专学生中的功能,并指出当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不足,然后从改变上课形式(以集体课为主,个别辅导为辅)、改变教学作风(从“只教知识”变为“教会学习”)、调整教师知识结构这三方面对如常和优化钢琴教学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认知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具有重要意义。从分析元认知概念、元认知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出发 ,根据大学生元认知的发展特点 ,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中国古代元认知教学思想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 ,大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应从“反思教”与“反思学”、启发式提问法、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