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白居易名篇《长恨歌》的主题,向来有不同看法。本文想结合作者创作前后的政治思想、文学观点和同时期的其它作品,也来谈一点他写作此诗的创作意图。根据陈鸿《长恨歌传》最后的交待,我们知道这首长诗作于元和元年。从元和元年到元和五年,即从白居易三十五岁到三十九岁这五年间,是作者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他的政治思想、文学思想有很大的发展,诗歌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写出了“新乐府”、“秦中吟”等光辉诗篇。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由于作者本身世界观和当时社会的局限,以及唐玄宗本身历史功过给人留下的印象,造成这部作品主题思想的复杂性,众说纷纭.一般认为:这篇长诗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行径,揭露了中唐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对他们的爱情悲剧只是稍有同情态度.人们大多认为这是一篇讽刺之作,但笔者却认为:这是一曲回旋曲折、宛转动人、哀怨缠绵的恋歌. 相似文献
3.
《长恨歌》是以玄宗和杨贵妃为主人公描述爱的无限力量的作品。一个男人,如果真爱上一个女人,就会沉溺于中不可自拔,从而一味地向这个女人求爱;而一旦失去了这个女人,就会沉浸在无限的思念和悲叹之中,这就是《长恨歌》描述的爱的真实。这与《李夫人》一诗中用"苦"、"惑"等负面形容词来表达对爱美女的厌恶之情而达成"鉴嬖惑"的目的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白居易认为,《长恨歌传》是讽刺李杨沉溺情爱的文章、《长恨歌》是描写玄宗对贵妃之情爱的诗歌。由于有了《传》,"批判"的任务可由《传》一力承担下来,所以白居易就可以毫无顾虑地让"深刻的爱情"成为《歌》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常见的<长恨歌传>的疑点提出解读,同时分析<长恨歌>与<长恨歌传>之区别,并提出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打出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 ) ,《首席执行官》则以大江东去、壮士断腕般地激情触摸着时代的脉搏 ,由此打造出城市文学中的两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关于《长恨歌》的主题,研究者提出了十几种说法。这些说法可基本上归纳为针锋相对的两类。(一)、讽谕说。认为此诗主要是讽刺或暴露了统治者荒淫误国,主要不是甚至完全不是歌咏李、杨的爱情。但此说很难令人信服。首先,白居易自己就不把它编入“讽谕 相似文献
7.
8.
9.
《长恨歌》主题思想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居易的名著《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在长时间里,褒贬之辞,毁誉之说,竞相争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一些文章的观点趋向一致,都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歌颂爱情,似有总结和定论之势。但是,我觉得用“爱情说”来概括《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不妥。我认为,在《长恨歌》里,白居易通过对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的讥讽和对他们彼此怀恋的描述,表达了对唐玄宗晚节不终的深切惋惜,以告诫后来的帝王慎始善终。下面,对此谈些粗浅的意见,以引起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11.
在中国诗歌史上,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很有影响和特色的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面貌的一个新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爱情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本文通过题材的创新与深度、反思和表达的情感重心、现实创作观与浓郁文学色彩的并行等三个方面,对《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重新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2.
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张泽晖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我国古代叙事诗中不可多得的名谝。本诗以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爱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题材,溶入诗人丰富的想象,以精湛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写成。一千多年来,广泛传诵,被誉为“古今长歌第一”(明何良俊语)。对于《... 相似文献
13.
对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很多评论家总认为,它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但在思想内容上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理由是玄宗后期政治黑暗,生活荒淫,从而招致祸害天下的安史之乱,白居易根本就不该去歌颂他与杨妃之间的什么“爱情”。这就是说,《长恨歌》的创作是不符合人们心愿的,其思想内 相似文献
14.
周煦良同志和俞平伯同志就《长恨歌》有关问题的通信很好,现征得作者同意,刊载于此。信是既有在学术问题上的探讨,又有互相尊重对方的切磋,观点不同,友谊常在,不因学术上的争论,而成为个人关系上的隔阂,这种风气在学术研究上是值得积极倡导的。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如果追求美的境界,语言是其必经的桥梁。语言进入文学领域,即成为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材料。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作品里的语言符号运用是美的艺术。 文学语言的一个经常使用的手法,是把事物披上美的外衣,如赞美青春:美好的青春、黄金般的青春、火热的青春;如赞美夜月:皎洁的月亮、弯弯的月牙儿、玉盘般的明月;如赞美流水:流水潺潺、浪花飞溅、大江东去,等等。 相似文献
16.
《论语》蕴涵丰富,形成了系统的生死观,表现为重生慎死,以仁义为依托,以人生价值的实现为归宿。 相似文献
17.
郭绪权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在《人间喜剧》这座艺术的金字塔中,《高老头》占着特殊的地位。它标志着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作家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卓越才能,体现了巴尔扎克创作上独特的艺术风格。《高老头》巧妙新颖的艺术结构,正是从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了巴尔扎克小说的创作特色。关于《高老头》的写作,巴尔扎克曾经谈到,他想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一位象“基督教的神圣的殉道者”般的父亲,描写“一个上流人物,一个野心家如何抹煞良心如何走上邪路”,借此揭露巴黎衰败的世风。《高老头》的艺术结构,是服从这一创作意图的。在作品中,巴尔扎克精心设计伏盖公寓这个场景,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这两条线索作为结构的骨架,以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作为情节矛盾冲突的基础,对整个情节结构作了严密的巧妙的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18.
试谈前期的《论语》半月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半月刊是论语派的主要阵地。1932年9月16日创刊于上海,1937年8月1日因抗日战争爆发停刊,1946年11月复刊,1949年5月终刊,共出177期。《论语》活动于文坛前后达十七年之久,这在旧中国,可以算得上是个“长寿”的期刊了。 《论语》在三十年代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刊物,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围绕着《论语》和它的幽默文章,曾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鲁迅自己在1933年前后所发表的关于幽默、讽刺、滑稽的种种意见,绝大多数与《论语》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实事求 相似文献
19.
朱凤相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25(4):62-65,88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唐代诗歌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但在诗的主题思想方面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爱情说”、“讽喻说”和“双重主题说”等看法。本文总体上分为“述”和“论”两个部分:述的部分并非“述而不作”而是以“述”为主,“述”中有“论”,“述”“论”结合的形式,论述了学术界有关《长恨歌》主题两次论争情况;“论”的部分则在“述”的基础上从“长恨说”中推演出《长恨歌》“永久遗憾说”。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的《长恨歌》,就其诗的表层文化意蕴而言,指陈时事,表达作者在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时希望以诗谏君,上达天听、下启愚顽,以鉴君主“惑色”废政;就诗的深层文化意蕴而言,作者以艺术真实对历史、人生、婚姻和爱情进行诗化剖折。《长恨歌》唱出了作者对唐朝盛世的咏调与哀挽,唱出了人生的无常、短暂,同时也有对爱情的赞叹以及对文士婚姻的反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