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古代学术中的"时中"、"时义"等观念不仅从物理、生物上,而且从社会、历史上观察整个宇宙人生的变化,是一种社会视野的时空观。中国古代"与时偕行"的观念,以取法天地四时的运行为基准,是一种四时循环论的变化观。而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与时俱进"思想的含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创新精神,它的哲学基础是科学进化论。"与时俱进"这一表述通过对中国古代《易经》、《庄子》等经典的吸收,丰富了自身的思想内涵,也建立了一道联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为民父母"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家国天下"的观念在孟子的时代已经非常流行,文章以为其社会基础在于古代社会"家"、"国"功能的一体化,而<诗经>、<尚书>等早期经典则明确记录并十分推崇此种观念.儒家所主张的"家""国"一体的理想状态,乃是<诗经>中的"民之父母",以及<尚书>等典籍中的"作民父母"者所能达到的水准.在仔细研读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文章讨论了"民之父母"这一思想和古代社会机构、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经典之间对于这一思想的共同重视.文章亦对现代学者一些有代表性的看法作了分析和回应.  相似文献   

3.
<正>近代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前,影响最大的思潮当推进化论。它的传入引起了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走向,还成为了一种新的思想方法和学术方法。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目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总体来看,学术界十分重视挖掘与评价中国古代和谐思想资源及其当代意义,而对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和谐理念研究甚少,将进化论的传入  相似文献   

4.
<四声通解>是16世纪韩国朝鲜时代的一本韵书,该书是为了朝鲜人学习汉语语音和词汇而编写的一种工具书.通过该书和中国韵书、<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教材之间的比较,我们发现了本书的编排体例明显地反映着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韩语特征,即以"韵部与字母第一,声调第二"为原则来编写.这是与中国传统韵书<广韵>有所不同的,而与元代韵书<蒙古字韵>完全一致,而且与现代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和工具书的语音教学部分的体例之间也有一致性.我们可以说<四声通解>是在"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编写的一种汉语语音学习参考书.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是王金华教授继<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论纲>(四川人民出版社)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纵向看,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和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深化的;横向看,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和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又是一个有机整体,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时期时代理论的精髓.这也正是作者独到选题的价值和基石.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老的"天时"观念不断地渗透到古代小说文本中,从而形成独特的叙事机制.<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不断地通过"天时"观念来演绎社会人生的兴亡律.与此同时,因"天时"变化而形成的天气异常意味着宇宙失序,与之发生感应的社会就会发生变故,这也给古代小说叙事带来了很大动力.另外,由"天时"观念引发而来的"时运"、"时机"之说也对古代小说叙事甚有影响,有的作品借此传达某种人生警悟,有的作品借此形成"天人之道"循环结构.  相似文献   

7.
时间是<蝇王>文本构建的重要艺术手法,小说以未来时间开头,以原始时间延续,以现代时间结尾,形成一种独特的原始与现代交融的时间变奏.这种未来-原始-现代的时间变奏,与戈尔丁前三部小说<蝇王>、<继承人>以及<品彻·马丁>的背景时间达成默契,而与<蝇王>本身的明暗对比模式形成强烈的反差.借助这种独特的时间建构,戈尔丁深刻地阐明了人性恶的无时间性,表现出他对历史进化论的怀疑.  相似文献   

8.
朱熹的礼仪观与《朱子家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礼仪是中国古代社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南宋理学家朱熹注重家庭礼仪规范的研究和立制,认为家礼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民俗风情的变化而改变.家礼是自家之事,继承传统,顺和乡俗,应简单易行,不必拘泥于古制.<朱子家礼>在元明清社会家庭广泛流行,后代许多人否定此书为朱熹所作.根据朱熹的礼仪观及其所作著述分析,两者的风格和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家礼>是朱熹未及最终写成的草稿,而非他人著述.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所要解决的是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解决的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复杂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表明,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的不竭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0.
损益思想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上帝观念"、"天命思想",包括损人益天与损天益人两个重要阶段.从损益思想角度考察,<易传>与<老子>有相似的一面,都重视"反"的功能和作用,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关系.但<易传>思想明显有进一步的成熟与发展.<易传>在解<损>、<益>两卦时,<彖辞>侧重上下,<象辞>侧重己人、过善,从而将<老子>、<论语>等所探讨的天人之间的损益观念,吸收融会并进一步具体化起来,更加突出修养论.随着后世学术史的演进,<易传>与<老子>的相互结合与分辨形成了新的思想和观点.  相似文献   

11.
《尚书·说命》及其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经典.为弄清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渊源与承继关系,不研究<尚书>是不行的.<说命>是古文<尚书>中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篇章.<学记>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如"教学为先"、"学学半"、"循序渐进"等,皆引自<说命>.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本文对<说命>之真伪、价值阐述了作者的意见,并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剖析.这在教育史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2.
"东亚儒学"既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作为空间概念的"东亚儒学",指儒学思想及其价值理念在东亚地区的发展及其内涵.这个意义下的"东亚儒学",因为视野较"宋明理学"、"德川儒学"或"朝鲜儒学"更为广阔,所以从"东亚"视野所看到的儒学的问题,与仅从中国、日本或韩国单一地区所看到的儒学内部的问题大不相同.作为时间概念的"东亚儒学",在东亚各国儒者的思想互动之中应时而变、与时俱进,而不是一个抽离于各国儒学传统之上的一套僵硬不变的意识形态."东亚儒学"领域未来可以深入探索的新方向有三:第一,"东亚<论语>学与<孟子>学"研究,第二,"东亚遗民儒学"研究,第三,"东亚身心关系论"研究.只有将儒学研究放在东亚脉络之中,才能弘扬中华文化在21世纪奎球化时代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把气看作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源性物质材料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中国古代的阴阳说、五行说基本都是以"气"为根基的一元论学说.形成于战国时期的<管子·内业>篇中已经初步形成了气一元论理论的雏形.到了宋明时期,从张载到罗钦顺、王廷相,一直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更是将气一元论的学说一步步发展到成熟而完善的地步.可以认为,气一元论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始终占据着主导潮流的地位,这一学说中体现出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统一论思想直到今天仍有诸多可供借鉴和启迪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把"与时俱进"郑重写进了政治报告.从此,"与时俱进"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思想或观念,"与时俱进"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其发轫于商、周时期的"因时而变"、"与时消息"思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与世俱进",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升华."与时俱进"以其紧随时代,求新、求变的特质,贯穿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庄子>内七篇中,<养生主>是较为重要的一篇,前人对其意旨的理解多有不同:有用玄学思想将之诠释为"养性"的,有援佛教义理将之诠释为"守空"的,还有借理学观念将其诠释为"顺理"的.这些似<庄>而非<庄>的解读,在使庄子养生论之真实涵义变得淆乱不清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多元思想整合的现实风貌.  相似文献   

16.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王光明先生的<文学批评的两地视野>①是毫不夸张的.所谓"十年磨一剑",不仅意指该书的出版距其上一本专著约10年时间,更重要的是,它勾勒出作者孜孜不倦的探求者姿态.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学者明星化和文学批评时尚化大行其道,而王光明固守一方清静书斋,以清明的理性深入反思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诸多问题.在卓有建树的现代汉诗研究之外,王光明对当代文学批评家和批评文本的研究,也显示出一种独到的眼光.<文学批评的两地视野>一书即为这方面研究的成果汇集.  相似文献   

17.
敦煌变文<太子成道经>叙述释迦牟尼从其母"右胁出身胎"、"袖中生"出,这与印度古代的种姓等级制度密切相关,是婆罗门教所谓不同种姓的人从梵天不同部位生出的神话之体现,"右胁"出生主要是秦汉以后"尊右卑左"观念的影响;释迦太子出生后"九龙吐水"洗浴其身,"九龙"是佛教输入后中国化的产物;释迦牟尼娶妻时所问"三从",是借用儒家提倡的妇道,来表明印度古代妇女在宗法家族中的卑微地位.  相似文献   

18.
对张西堂先生的<诗经>研究进行评析,以其<诗经六论>为依据.张西堂认为<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乐歌总集;古代并无采诗之事,故亦无古诗三千而取其三百之事;孔子删诗亦不可信;关于<诗经>的体制,张先生认为"南"与"国风"不同,南、雅、颂都是乐器;张先生驳斥了<毛诗序>之种种谬妄,对于<毛诗序>之作者,张先生亦力辨其非.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张先生也有剀切入里的分析.张先生的<诗经>研究,对于后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虽然有的结论可商榷,而张先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罗列比较法和以诗证诗法,体现了朴学的严谨扎实的学风.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之"文",在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与今天的"文学"或"文章"都并不一致,这正说明我们现代文艺学的"失语"--失去了我们传统的话语.实际上,<文心雕龙>之"文"的内涵原本是清楚明白的;在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关于"文学"、"文章"的基本含义,也是一以贯之的.只是到了20世纪初叶,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literature"被翻译成"文学"并得以广泛运用,中国古代漫长的"文学"、"文章"概念的应用历史基本中断,"文学"一词也就陷入尴尬之境.按照<文心雕龙>和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章"、"文学"的基本话语,"literature"不能翻译为"文学",而应该翻译为"文章",这也就是<文心雕龙>之"文";而作为"文章之学"(Literary study)的"文学",或可翻译为"Philology".  相似文献   

20.
陆云龙<词菁>成于明末,其体现出的理论思想有不同于明代传统词学观念之处.在崇北(宋)还是崇南(宋),婉约和豪放词孰重的问题上,<词菁>所体现的理论思想分别影响了清初浙西词论和阳羡词论.这是陆云龙<词菁>理论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