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蜀商的激情岁月有人说,蜀商没有文化。著名管理学者、四川省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几十年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的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黎永泰却说,“蜀商的历史就是蜀商文化形  相似文献   

2.
早在秦汉时期,蜀地的商人就以大显身手,富甲一方的姿态表现出了其卓越的经商能力。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李白的这句诗可看出,蜀地应该是地理环境比较差的地方,交通条件的限制使很多交流和贸易都不能实现,但就在这样的情势下,蜀地商人以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把物品带出了四川,带向了国际,将蜀地的商品远销到西亚、印度、东南亚、东北亚等地,向世人展现了四川物资的富饶,同时,蜀商也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和地位,蜀商盛极一时。然而,世间万物总是起起伏伏,蜀商在以后的发展和转变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蜀商自身心态使其在盛极一时后开始黯然失色。回顾历史,我们有些遗憾,当徽商、晋商、温商这些代表性的称谓响亮地出现时,蜀商这个曾经辉煌的名号缺席了。值得欣慰的是,当经济的浪潮席卷到蜀地后,蜀商又以迅雷不及之势迅速崛起。2006年,四川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6.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3%。这是一组来自四川省政府部门的一组数据,数据反应了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担负的重要作用以及蜀地商人在新一轮竞赛中取得的戍绩,这也标志着蜀商的名号重新被拾起。但这并不意味着蜀商的名号已经辉煌。本期,西华大学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所陈国先所长以及于代松副所长做客本刊,就蜀商精神和蜀商发展做出了精辟阐述。  相似文献   

3.
魅力蜀商     
<正>也许,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也许,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也许,他们从事不同的行业。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蜀商”;他们身上都铭刻着同一种的精神:“蜀商精神”:他们都追逐着同一个梦想:复兴蜀  相似文献   

4.
古之蜀商,总被人以“吃苦耐劳”而概之。言外之意,蜀商只会使蛮劲,不会动脑子。针对这一说法,蜀商们从来就是保持沉默,也从来没有人站出争辨或质疑。自改革开放以来,蜀商开始变得精明,有文化,务实,有社会责任感……但他们更懂得如何在风雨泥泞中大步向前,用韧性和理智战胜一次次的挫折,用辛勤的付出去换回那累累硕果。所以,“吃苦耐劳”反而成为蜀商们乐于承认的一种精神优势。这不是说蜀商没有智慧,没有远大的抱负,这恰恰是对他们真正的赞赏。在困境中逆转,而后翔于九天,无不体现了蜀商坚韧不拔,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把这种精神鲜活到具体的一个人身上,自贡鸿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彭布尔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5.
时值全国诚信宣传月,四川省工商联合会副会长钱卫东作客本刊。在他看来,诚信为中国建设之大业计,为蜀商复兴之运动计,为芸芸蜀商之发展计。钱卫东  相似文献   

6.
说说诸葛亮     
先民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光彩夺目的形象,一个是知识分子的形象诸葛亮,一个是妇女的形象观世音菩萨。最近,重读了陈寿的《三国志·蜀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仰望璀璨的历史星空,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一面镜子,那镜像里蕴藏着久已沉淀的历史,更折射出发展变化着的现实与未来。照照陆逊这面"糊涂镜子",或许我们会从他的"糊涂"里有所体悟。三国时东吴名将陆逊以"糊涂"名标青史。公元大221有"年黑,刘云备压倾城举城国欲之摧力"之亲势率。蜀东军吴千朝里野奔一袭片,讨恐伐慌东。吴陆,逊临危受命,出任东吴大都督,国家安危系于一身。此  相似文献   

8.
一、从成都城市性质.看个性化成都 国务院在批复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成都城市性质为:四川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成都是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它建于先秦。汉代为中国“五大都会”之一,唐朝与扬州齐名;号称“扬(扬州)一益(成都)二”。五代时期的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都曾在成都建都称帝。成都至今仍具有鲜明蜀文化特征,城内有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49处、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55处,  相似文献   

9.
正在对三国之蜀、吴的分析研究中,笔者曾把蜀汉的管理体制归结为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力行以法为本,而把孙吴的管理方式提炼为亲情化的管理模式,以情为本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其首要管理理念。以上两种管理模式、两种管理理念都着眼于蜀、吴本身的国情和力量对比,但我们看到,无论是高瞻远瞩的以法治国还是最接地气的亲情凝聚,都没有能改变其失势的命运,这里面当然有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当政者的见识和决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曹丕代汉建魏后,虽然继承了其父的政治遗产,但国内矛盾也比较尖锐,官僚集团争斗不休,政治形势非常复杂。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曹丕在用人上放弃了  相似文献   

10.
程宇宏 《管理学报》2009,6(9):1266-1273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粤商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气质.改革开放以来,新粤商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继承与延续了粤商文化的传统.与西方基督教商人相比,粤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体现出中国乐感文化的精神气质.从乐感文化的角度解读粤商文化现象,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PC竞走     
张锐 《经营管理者》2002,(10):28-30
<正> 当20世纪80年代IBM公司推出第一台家用电脑,几乎与国际PC商的成长历史相同步的中国PC商们,一方面尽可能地摆脱国外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努力着本土化的尝试,在与国外PC巨头们的对撞中开拓和争夺自家门前全球最大的PC市场。  相似文献   

12.
于绍文 《经理人》2014,(2):106-106
正我们来做一个互动—将海豚会的使命、价值观和口号集中起来,你有什么发现?使命:商智互助,成就卓越;价值观:分享,互助,公益;口号:我们互助!我们卓越!你发现了!"互助",唯一的同时出现在三者之中。海豚会,通过"商智互助",破解经营管理挑战,造就明星企业家;通过"商智互助",自我升华,从优秀到卓越。如果用一句话说明海豚会,怎样说?海豚会是《经理人》创立的商业精英俱乐部。还可以这样说:海豚会是一个商智互助的圈子。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有了空前丰富的信息资源。会学习,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对现代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进入历史教学中。它可以让古老的历史变得鲜活,让学生有触手可及的亲近;它可以扩大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在更广阔的知识海洋里遨游;它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的快乐;它还可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三星堆的发现改写了中华文明史特别是古蜀历史,但对其形成和消失的研究还比较初浅,特别是对这些遗物为什么多有火烧和损毁的痕迹,更没有很好的解释。我们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和"还原法"对三星堆进行再思考,提出"三星堆起源于大禹,损毁于雷击"的观点,希望有关研究者批评和指教。"雷击说"是我们第一次提出,依据在于古代没有接闪杆即避雷针(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之前,1752年),古蜀盆地是雷电频发地区,许多建筑、森林、动物、船只等经常被雷击烧毁,因此三  相似文献   

15.
正"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60年来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用最先进的思想政治成果和智慧所选择出的强国之路,它包容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探索。事实雄辩证  相似文献   

16.
魏伟  李若 《经营管理者》2011,(10):71-72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村人口的政治权益。当我们着眼于村民自治的过去、当前与将来时不难发现:其产生有必然性,是历史、经济、整治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发展具有显著的历史意义,极大地推动了民主进程;而它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挑战。本文将就村民自治溯源、历史意义以及时代挑战进行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7.
项奇  何靖 《决策与信息》2009,(11):13-14
在商主体制度的历史演进中,企业逐步取代商人(商个人)成为了主体制度的核心,体现在外部形式上,则由自然个体向企业组织体发展过渡。企业成为商主体的核心是现代商法的必然选择,主要基于经济的发展、社会本位思想的滥觞以及商第本质要求。商主体制度的演进对民商事立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出于理论和现实的双重需要,应当完善商事企业为核心的我国新商主体制度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8.
刘备的儒术     
刘再复 《领导文萃》2010,(17):101-105
<正>笔者说《三国演义》是中国权术的大全,机谋、权谋、阴谋的集大成者,是指它展示了中国权术的各种形态。全书所呈现的政治、军事、外交、人际等领域,全都凸显一个"诡"字,所有的权术全是诡术。史书只说"春秋无义战",但未说"三国无义战"。魏、蜀、吴的长  相似文献   

19.
<正>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它认为世间万物大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衍生变化所构成。笔者认为,古代先哲将宇宙生命万物分类归纳为五行,也蕴含了为官做人的本性品行,即智商硬度(金)、魂商纯度(木)、情商风度(水)、胆商温度(火)和哲商厚度(土)。从五行·五商·五度中悟出一些修炼官德的哲理精髓,对  相似文献   

20.
孙和平 《经营管理者》2022,(11):104-105
<正>中国传统诗词历经千年,出现过多种名称,或曰诗(经)、楚辞、汉赋,或曰唐诗、宋诗、宋词,亦名汉诗、古体诗,也叫传统诗等等。但在西南一隅的四川,人们将本土意义的传统诗词称作“蜀诗”。作为一个概念性词语——蜀诗,自然天成,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诗词文化集聚的必然,是赋予四川本土文化的一个符号标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