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内外关于大城市空间增长的研究二战以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大量的农村人口纷纷向城市集聚,形成了一些人口密集,结构单一.规模超过50万,100万,乃至逾千万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迅速向外膨胀,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外扩散.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人口的再分布出现逆向,人口和就业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小城镇、甚至更远的农村地区转移,称之为逆城市化.无论是郊区化还是逆城市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城市外围区域的增长快于中心城区,所以统称为非中心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关于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1%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的现状特征,并且研究外来常住人口在上海的分布状况,从而更好地全面认识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地理分布、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本研究能够为上海市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做好工作、构建融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城市空间扩张的速度加快,人口和产业增长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显著。在多部门非中心化的序列过程中,第二产业为带头部门,其次为第三产业,最后为人口。这一扩散特征和国外以人口带动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扩散过程显著不同,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会经济的最佳发展,在客观上有一个适度人口规模。 在未来五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时,该城市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是研究总人口规模的重要依据。 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和上海的战略地位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上海优越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才条件和国家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上海将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将承担带动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以至全国经济新发展的重任。为此,上海的城市化地区必将有一个极大的发展。搞大都市、建城市群、走城乡一体化的路,是上海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海有3340.50Km~2土地,且以每年新淤增1—2万亩土地的速度不断扩大,预计总人口将达3000万之众。 总人口规模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大相适应,与不断增多的劳动岗位相适应,与现代化市政设施的建设速度相适应,与不断提高人均道路、人均住房、人均绿地面积相适应,与多中心的城市群分布形式相适应,与改革户籍制度和加快人口城市化的进程相适应。方方面面的适应与协调,必须在土地利用和资金投向等宏观调控指导下进行。达到现代化国际花园城市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人口的生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无锡是江南著名古城,中日甲午之战后,无锡近代工商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到本世纪30年代,一跃而为苏南地区的经济中心。解放后划出城区和近郊区为无锡市,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后,无锡市管辖范围扩及江阴、无锡、宜兴三县,土地面积4650平方公里,总人口390万人(1985年)。建国三十多年来,无锡市(含三县)经济发展迅速,到1985年,工业已实现第六次翻番,1985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94倍。1986年,无锡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6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和苏州,居全国第五位。无锡已成为国内一个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6.
陈依岚 《西北人口》2008,29(3):23-26
家乡的推力和流入地的拉力.促成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流动人口在大城市郊区的聚集,引发了居住紧张的问题,并导致了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解决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单纯依靠市场或政府力量规范出租房市场,只会引发“恶性循环”。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为研究对象,发现流动人口在华新镇聚居是当地低端企业的大量就业机会和低生活成本的吸引所致.因此产业结构升级才是根本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蓉 《人口学刊》2020,42(1):17-29
生育意愿研究有水平研究和趋势研究两个视角,后者更能反映人们观念的变迁,更能预判未来生育水平的变动。文章以上海市为例,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法(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将1981年以来的30多年间上海市范围内开展的26项涉及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串联起来,结合其中5项调查的个案数据分析,考察我国大城市不同社会经济特征人群的生育意愿纵向变化趋势并进行子人群间的比较。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户籍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均不断减弱并且二者逐渐趋同,生育意愿的"城乡之别"已然消失;在沪外省市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强于户籍人口,"内外之分"仍然存在,但也显示出未来有趋同的可能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比较显示户籍人口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差异极小,流动人口中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略强于独生子女;从不同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人群比较来看,文化程度越高的户籍人口生育意愿越强,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流动人口,高收入人群的生育意愿均相对较高;但是无论哪个人群的平均意愿子女数均已低于2个孩子。  相似文献   

8.
重视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分布变化——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几十万、上百万户籍人口从内环线以内迁到内环线以外 ,这给迁出地、迁入地的社会、经济、教育、卫生、治安等各方面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和问题 ,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大问题。这种数公里数十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变化 ,必将影响上海整个城市形态、城市结构 ,有利于新型的城乡结合型的新城的建成。上海有六千多平方公里冲积平原 ,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应不断扩大城市化地域范围 ,与其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随着四化建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形势,而大城市地区的城市化,又以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明显的先导作用,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从人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参与率(以下简称劳参率)是测度劳动适龄人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对劳参率的研究有助于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妥善解决就业问题。大城市由于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口状况,因此,对大城市人口劳参率的研究,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求平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等人口结构变化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人口结构的转变体现在方方面面,本文从人口结构的变化出发,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人口教育结构等,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说明了人口老龄化,城乡人口比例失衡对于江苏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口教育结构的优化即高素质人才比重上升,对于江苏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一定程度对于经济增长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欧阳慧 《南方人口》2001,16(4):34-39
文章首先指出超大城市日益严重的土地资源短缺迫切要求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然后以广州为例,具体阐述了在超大城市的土地优化配置中要如何重视与人口分布、管理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中外来流动人口数量日趋增加,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大了人口、社区管理的难度。勿庸置疑,随着限制人口迁移流动的政策法令的相继废止,未来城市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外来流动人口数量仍将呈继续增长之势。外来流动人口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评估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兴利除弊,进一步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成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持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则催生了一个日益增多的特殊老年人群体:候鸟式老人。他们频繁地往返于原居住地与城市之间,其生活特点、需求与本地老年人有较大差异。本文选择了广州市外来移民较集中的穗园小区和中山大学小区为研究案饲.调查候鸟式老人在社区中的休闲生活状况,分析他们在原居住地和广州居住小区之间的活动差异,总结了城市候鸟式老人的特点。由此提出从城市、社区、家庭三个层面来改善城市候鸟式老人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5.
16.
城市的不同区位,单位面积所分布的路长、设立的公交站点数差别很大,故路网密度与公交站点密度是体现公交设施空间分布差异性的重要指标。而道路、站点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将在分析上海公交设施设置与人口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人均路长、人均站点数据揭示两者关系,并最终建立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7.
人口转变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兼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口老龄化其实是人口转变所必然引致的一个人口学后果 ,是人口转变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继下降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一次人口转变过程的完成不仅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由高向低的下降过程 ,同时也是人口年龄结构由低向高的“抬升” ,即“老化”过程。当然 ,人口转变与人口老龄化在发生时间上并不同步 ,前者始于死亡率的下降 ,后者始于出生率的下降 ,由于两者初始下降所存在的“时滞”效应 ,因而人口老龄化的显现在时间上总是晚于人口转变。人口转变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演进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 ,一般讲 ,在人口转变初期出现的是人口年轻化 ,或称“逆老龄化” ;到了人口转变中期 ,出现以生育率下降为主导的 ,具有相对意义的“底部老龄化” ;当人口转变进入后期阶段 ,代之而起的将是以死亡率下降为主导的 ,具有绝对意义的“顶端老龄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回顾已有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效果评估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人口转变的角度来进一步说明计划生育带来的快速生育率下降对中国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本文引进人口乘数的概念,即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规模增加倍数,来说明中国计划生育引导下的快速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人口乘数达到发展中国家中的最低水平,对中国的发展将作出历史性贡献。本文最后探讨了中国人口控制给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同时存在的一些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下,适度的人口规模及合理的人口产业结构将有效促进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本文以辽河源头区为例,采用多目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辽河源头区在四种未来发展方案下的水环境人口承载力,研究人口产业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节水治污政策偏好决策方案是辽河源头区在规划期内的最佳发展方案;该方案下辽河源头区2020年的水环境人口承载力为550.32万人,人口承载指数为0.90,规划目标在水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可承载从业人口规模为302.68万人,人口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4∶19∶37调整到24∶25∶51,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将初见端倪是辽河源头区在规划期内人口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上海市“人户分离”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大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户籍管理与口籍管理并轨的双籍管理为过渡,最终以口籍管理代替户籍管理的构想,并就如何完善与户籍挂钩的大城市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