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法制观念教育、法律教育、法学教育、法制教育和普法教育的辨析,提出了大学生法制观念教育的涵义。并对法制观念教育相关的概念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我校900名大学生法制观念现状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仍然存在着"对权力心存畏惧与无奈、对平等理解不深入、权利意识淡薄、诚信行为选择从众性明显"等不足,同时体现出"法制观念与学生年级高低呈反比关系"和"文科生法制观念强于理工科学生"两个显著特点。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一是要着力发挥校园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二是要大力优化社会法治环境,三是要充分发挥家庭法制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 指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违法犯罪在高等学校正呈上升趋势,但也绝没有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由于大学生犯法的高智商性和高损失性,故应引起社会的重视。作者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新特点入手,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进而找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确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法律观念的变革,应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设定义务更注重保护权利,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遵守法律为荣破坏法律可耻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类型、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探索构筑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即完善学校内部安全防范工作机制、健全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学校教育机制、构筑全社会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明清时期徽商的法制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徽商是我国明清时期富甲一方的地域性商帮,关于其成功致富的原因有很多,但其良好的法制观念无疑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树立法制观念、严格依法行事、恪守商业准则、不搞商业欺诈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徽商的法制观念及其主要表现。指出:明清时期徽商法制观念中的“法”尽管带有很大局限性,但徽商对它的遵守和利用,是其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高校不可回避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其主客观根源 ,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与外界环境的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违法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原因 ,高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有力的预防措施 ,将大学生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以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如军 《南都学坛》2002,22(3):97-99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 ,少数学生因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扭曲而涉足违纪违法犯罪 ,自毁前程。大学生违纪违法犯罪的成因 ,既有个人的主观因素 ,又有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与管理等方面的客观因素。预防大学生违纪违法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调动社会各种积极因素和可能的力量 ,采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行政和法律等综合手段 ,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才能有效堵塞漏洞和空隙 ,消除诱发违纪违法犯罪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法律危机现象,处于“维持”“救火”被动状态的思想政治工作,放纵或苛刻的家教失误,不学法与不懂法,精神空虚与自控力差等,是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高校法律教育有赖于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倡导大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相统一,法制教育还应注重“爱”字当头,注重多样性与生动性的结合,注重与理想道德教育的结合,注重与性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与革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大学生的罪错案例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也促使人们对高等院校的法制教育进行反思和重构。通过反思发现现存法制教育的缺失,通过重构提出法制教育的革新措施,以期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供思路并最终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法治思维是其未来参与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应把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作为法治教育的突破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涉及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法治情感、法治信仰等因素,应通过让大学生“知法”以获得法治思维的认知基础,通过“守法”以领悟法治的神圣感,通过“用法”以提升法治认同感。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在高校法治教育中效果差强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育过程过于压缩,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培育方式过于单调,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培育环境趋于行政化,缺乏民主性和渗透性。高校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路径,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法为主线”的理念,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手抓,同时进一步做好培育系统的顶层设计,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和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为对象,围绕本校工科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及社会对工科大学生法治观念的评价展开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到工科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所掌握法律知识的来源情况、课堂教学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他们的客观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精神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法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大学生消费明显存在着几大误区,表现为:消费总体水平穷富两极分化、消费结构严重错位、消费方式明显偏执、特殊消费超前。究其原因与其所受的大学教育、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年龄特点有着极大的关系。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经济上尚未获得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大学生对消费产生了很多误区,甚至引发了一系列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指出其误区,分析其原因,提出其对策来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消费,使其树立理性的法律的道德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大学生是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和我国入世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法理认识、培养宪法意识、法律权利与义务对等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五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即正确认识创新,树立创新意识;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课堂主渠道,倡导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积极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营造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需要依赖于全体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大学生是公民中先进的特殊群体,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对实施依法治国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意义。在认清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法律基础课建设,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贯穿法律意识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尊重法律意识和法律主体意识,逐步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法律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有关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研究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法治的突破口.鉴于我国目前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界定不足,建议首先从法律上明确典型高等学校学生为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接受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取得学籍的受教育者,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学生,分别研究,以期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