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恢宏工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当割断历史”。文化建设更不应当割断历史。伴随着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鼓吹“全盘西化”、大搞民族虚无主义的批判,一股“传统文化热”正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尤其是教育对于我们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不屑一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在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首先,他把历史的时间点和当今的时间点结合起来考察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前人的精神生活在时间上的传递。它既有作为历史遗产向后人传递的一面,也有新生的一面;对于现在,它是过去;对于过去,它又是“现在”。因此,如何考察和看待传统文化往往有这样两种视角——站在当今的时间点上与站在历史的时间点上。前一种立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生活,室内环境中传统文化的融人不仅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活实际的需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发展提高的要求。室内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强调实际使用功能,但又往往和精神意识联系在一起,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情结。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如何具体地传承、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呢?现代审美理念和方法如何融人到室内空间中去?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继承和体现?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寄托于一定文化体系之中、由诸多民族精神构成的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系统.民族精神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回溯近代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构过程中,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部分优秀西方文化都曾施加过影响和作用而沉淀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处于整体重构时期.中国企业建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提升“仁”性文化精神,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美国人类学的发展渊源与特点,通过对博厄斯及其弟子提出的考古、体质、生态、文化人类学4个学科架构的论述,发现美国人类学自诞生之初就深受德国自然科学经验主义和人文哲学的影响,强调文化精神或民族气质,关注文化的历史性以及文化与环境的互动,形成独特的美国人类学“文化研究传统”;美国人类学发展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争,引发了民族志表述危机。  相似文献   

6.
德国人的勤奋敬业的工作观和职业观在世界各国是非常突出的,并构成其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德国,有谚语说:“工作使生活愉快”,还有“工作第一,享受第二”。这些均表明了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即其职业道德的突出与特别。这一特点在德国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于在德语中,表示职业的词汇不是“profession”,而是“Beruf”。而在宗教改革时的德语中“Beruf”(职业)往往与“profession”(召唤、使命)同义,所以马克斯·韦伯说,德语的“职业”一词含有宗教和经济的双重意义,即职业不仅仅是一个工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且更包含一种神圣的…  相似文献   

7.
国家文化利益在国家利益中越来越重要,主要是由文化的重要性所决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种精神性和物质性的力量,最终体现为一种“软实力”。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体现为一种“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现“和”的魅力,追求“和而不同”,维护国家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传统工艺美术,是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达斡尔族生活史中,始终像一面光洁的镜子,反映出达斡尔族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因此,对它的研究整理,对于了解达斡尔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及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美化人民的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的“白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居于我国湘鄂川黔接壤地区的土家族,其悠久的民族文化可上溯到远古时期。这种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以“白虎”事象为民族文化网络建构的一个基本历史内核,并形成一种笼罩于土家族历史演变各个阶段的独特的“白虎文化”。几千年来,在土家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白虎文化”也随之而发展演变,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景观上,都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这种烙印,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战略的强大历史背景,中国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其发展目标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观念。中国梦是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成果。中国梦彰显“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全面理解中国梦战略的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中国精神”,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中国梦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反对复古主义与虚无主义,科学地对待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努力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振兴中华民族的今天,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永葆“礼仪之邦”的美名,是炎黄子孙的神圣责任.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数千年悠久文化的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有着极具特色的习尚礼仪、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以刚健有为、崇尚气节、重义轻利、当仁不让、“忧”先“乐”后、宽容达观等为特征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这些习尚礼仪、价值取向使中华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名.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光大.  相似文献   

12.
“和”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经过历代先贤的阐发,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孕育了中华民族注重现实和刚健奋进、群体本位和公利为上、整体和谐和爱好和平、知行合一和求是务实的精神传统。在当代,通过继承和弘扬、批判和筛选、发掘和升华、重构和创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作为传统文化主脉的“和”文化传统,重塑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伦理资源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民族精神对民族振兴、国家兴旺意义重大。着眼于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规范,挖掘其优质伦理资源,找出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致性,并就传统伦理的继承和发展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达到对大学文化建设、优秀人才培养和民族精神培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它蕴涵于儒家、道家、释家等思想体系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世纪之交,继承和弘扬“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对21世纪人的健康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绘画的美学思想及理论框架,是在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影响下而逐渐发展成熟的。同时,它又是在本民族整体文化诸多因素渗透下所积淀的产物,其超越自然的理念,富于浪漫色彩的表现语言与注重内在精神品质的创作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宏大而深邃的艺术境界。“天人、物我谐一”、“大象无形”、“虚实相生”等哲学的思辨在传统绘画形式上无不打上深刻的烙印。因此,只有加深对中国民族的深层意识、民族精神、文化心理结构的理解,才能站在较高的视点品味中国古典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1)“天人合一”的精神;(2)“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精神。文化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的。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性格和风貌,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蔡玳燕讲师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德国的饮食文化是德意志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积淀、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社会文化,它不仅拥有物质文化的内涵,也有精神文化的内涵。将饮食文化与德意志民族性格联系起来,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仅是对德国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一种深入了解,也是对当代德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18.
刘锴 《社区》2012,(21):55-55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到过德国的人,对这个国家的共同印象。在德国,读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民日常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一种生活习惯,整个国家都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因此,有人评价说:“德国,是一个阅读的民族!”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在安葬仪式上,宋庆龄,沈钧儒代表各界人民将一面白绸为底,用黑绒绣着“民族魂”三个字的旗帜盖在鲁迅身上。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无产阶级“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今天,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精神,同时广泛吸取各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可以说,鲁迅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继  相似文献   

20.
尽管有“东方的幽默”一说,指的是东方人的幽默含蓄内向,自成一体。但从总体上看,由于生产方式、社会政治结构及社会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善幽默的民族性格。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中国人也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这一民族性格特征在教师这一群体中更显突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不仅被视作传递文化的载体,而且被视为世人的行为楷模。教师的这种“师表”行为固然有其积极的进步的一面,但其封建意识的介入也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