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古风一卷,凡五十九首。这一组诗是后人辑录的,李白原来可能有“古风”这个名目,后人把同类型的作品加了进去,成为现在看到的规模。其实这类作品不只五十九首,王琦本《李太白文集》卷二十四之《效古》二首,《拟古》十二首、《感兴》八首、《寓言》三首、《感遇》四首,都和古风同类。《感兴》八首其四、其六、其七,分别是古风五十九首中其四十七、其二十七、其三十六之别稿;而五十九首其九,《河岳英灵集》题作《詠怀》;五十九首其八与其十六,缪本《李太白集》均题作《感寓》。这些诗属于同一类型是明显的。这类诗现存实有八十多首。葛立方《韵语阳秋》称“李太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可见宋时有的李诗本子,古风也不只五十九首。  相似文献   

2.
汪伦与李白     
<正> 李白《赠汪伦》诗脍炙人口,其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是,时至今日李白的研究者们对于汪伦其人,或说为“村民”,或说为“豪士”.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我觉得持汪伦为“村民”说的,本于清代王琦.他在《李太白文集》辑注中引南宋杨齐贤旧注说:“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有些人只不过将“村人”改为“村  相似文献   

3.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三七杂言古,载王琦辑注本《李太白文集》第二十二卷。王琦谓此诗“题下似缺‘别人’字”。统观全诗,王琦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因此,诗题应是“下途归石门旧居别某人”。“下途”当是“南下途中”或“江行顺流而下途中”(“东下途中”同)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全宋诗》卷一九0一据明张表嘉靖《江阴县志》卷一,录余壹《重修朝宗门楼集句呈王宰》一首,此诗第四句为“津途去不迷”,集自李白。检安旗教授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詹铁教授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均未收录,当为李白佚句。”太白斗酒诗百篇”,其散落人间者甚彩,然历经宋、元、明、清以及当今学者的收集,遗珠渐次归读,但仍有遗佚。余读《全宋诗》而有幸发现李白两个位句(另一句为“满舢载酒糙鼓过”——《寄贺监诗》),甚喜,特为表出,供李白研究者之参考云。“津途去不迷”──李白佚句@房日晰  相似文献   

5.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小传》云:“樊州诗四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樊川诗四卷,加上外集一卷,别集一卷,明明只有六卷诗,何以编为八卷呢? 经检核,《全唐诗·杜牧集》前三卷,与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以下所引《樊川文集》,均用此本)前三卷所载诗同,编次与《樊川文集》亦同。不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杨玉环仪态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句,历来各家注释,只注字义.有名的权威著作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长恨歌》竟略此两句不笺. 惟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沿袭·回眸一笑百媚生》云:“白乐天《长恨歌》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盖用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云‘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谁边.'”吴曾虽对这两句诗作了笺释,但仍未注出“无颜色”的来历.白居易这两句诗,不仅有对前人的借鉴,而且同他本人的生活际遇有关.故写此文,以补其缺.  相似文献   

7.
《论语·子路从而后》章有“以杖荷蔡”句,一般选本及教本对“杖”字均不加注,以为“杖”即日常作助行用的手杖。这是一种误解。由此下文“植其杖而芸”的“植”字也就难以解释,于是便用通假的办法训“植”为“置”。如北大《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该句注云:“‘植’同‘置’;……此言丈人把杖放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名篇《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历来脍炙人口,其中“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中的“小谢”,现今的注家几乎众口一词,皆以为是指谢脁。我以为这实在是误解,试述理由如下。首先,李白这首诗中的“小谢”应该是指南朝诗人谢惠连。早在钟嵘《诗品》中谢惠连即有“小谢”之称,如“小谢才思富捷”云云即是(《诗品》卷中)。而谢惠连素为李白钦慕,他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中曾说:“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  相似文献   

9.
“白也诗无敌”。李白是“以诗名家”的,在盛大诗名的掩盖下,李白的文章却鲜为人重视。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上韩荆州书》两篇文章,由于被《古文观止》选录,广被流传,家喻户晓,是大家所公认的名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已成为脍灸人口的熟语。但李白其他的文章,则少为人知了。李白集注本,传世的有南宋杨齐贤注《李翰林集》,元朝萧士贇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朝胡震亨的《李诗通》,  相似文献   

10.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唐人殷瑶说:“白……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河岳英灵集》)然而,自唐以来,对于此话的系年及主旨一直众说纷纭,本文拟就此提出管见,以就正于大方。 研究李白之《蜀道难》,首先必须弄清其创作年代。唐孟棨《本事诗》云:“李太白初自蜀入京师,舍于逆旅,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  相似文献   

11.
清代对李白集的编刻情况相对简单,主要有明人编纂李集刊刻、清人注释李集、清人重编李集,以及据两种宋本覆刻。主要成就体现在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三十六卷及李调元、邓在珩编订《李太白全集》十六卷上。这些代表了清人李白研究的主要成绩。此外,因为宋版原刻本今已佚失,清代覆刻的两种宋版李白集对保存李白集文献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白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宋十六璟》一诗,宋蜀本于题下注云:“疑乌江及宗字误。”为此注者可能是曾巩。他不了解宗璟乃李白妻弟,胡震亨已辨之甚详,兹不赘。曾巩持巫山遇赦之说,李白从流放首途至于巫山,有无乌江其地,确属可疑。而这一问题,从此遂成千古疑案。 王琦云:“按《浔阳记》载九江之名,一曰乌白江,三曰乌江。张须元《缘江图》载九江之名,四曰乌土江,六曰白乌江。《太平寰宇记》引《浔阳记》云‘九江在浔阳,去州五里,名曰乌江,是大禹所疏。’知此诗所谓乌江者,指浔阳江耳,非和州之乌江县也。”此说一出,后之注释者及研究者均翕然从之,似乎这一疑案已彻底澄清。  相似文献   

13.
萧统《文选》卷四十二所载曹植“与杨德祖书》云: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其中“德琏发迹于此魏”句,李注云:“德琏,南顿人也。近许都,故曰此魏。”胡刻宋本李善注《文选》,四部丛刊影印宋本《六臣注文选》皆同。应场字德琏,为后汉应奉之孙。《后汉书·应奉传》云:“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也。”李注谓应场为南顿人,不误。据司马彪《续汉书·郡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最初给李白的诗作注的人,是南宋的杨齐贤。杨齐贤,字子见,宁远(湖南省零陵地区宁运县)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应制科试,名中榜首,被举荐为贤良方正,任通直郎。此外的生平事迹就不清楚了。不仅如此,令人遗憾地是:杨齐贤的李诗注本已经失传,书名及卷数都无从得知。萧土赟见到的四川左绵(四川省绵阳市附近)刊本,被认为“博而不能约”,甚至有错误之处(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序例)。  相似文献   

15.
李白《蜀道难》末章云: 剑阁峥嵘而崔鬼,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 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 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 早还家。 其中,“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二句的解释,过去似乎不曾出现过分歧。清人王琦《李太白全集》、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对这两句的解释,都出自宋人萧士的《补注》。萧注曰:  相似文献   

16.
《说文》无“其”,有“丌,下基也。”段注:“字亦作元,古多用为今渠之切之其;《墨子》书其字多作元,元与丌同也。”《说文》又有“丌,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从丌,丌亦声,读与记同。”段注:“《大雅》‘往■王舅’,假借为语辞也。《王风》‘彼其之子’笺云:‘其或作记,或作己,读音相似。’《郑风》笺云:‘忌,读为彼己之子之己。’《嵩高》传曰:‘远,己也’.笺申之曰:‘己,辞也,  相似文献   

17.
予读王伯申《经传释词》以“不”“无”为语词说,窃有惑焉。盖古人于反诘句,本是相反见意,故注家亦相反为说。反诘之肯定句释为否定,反诘之否定句释为肯定。句意本当如此,非释词也“不”“无”既表反诘,岂为语词?试看,凡反诘句,其句型肯定者,其句意则为否定。注家皆相反而说之。如《书·尧典》“嚚讼可乎?”此肯定之反诘句。某氏传曰:”可乎?言不可”。“可”,言“不可”,此相反为说也。故此句意实为否定。《左传》成公十五年,“欲免得乎”?杜预注:“言不得”。昭公元年,“敢乎?”杜预注:“言不敢”。《周语下》:“齐其有乎”?韦昭注:  相似文献   

18.
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历代学者虽然非常关注李白诗文集的编集、辑佚、笺注工作,但是对李白年谱的编订却用力甚微,由宋迄清仅有三种年谱流传于世:南宋薛仲邕的《唐翰林李太白年谱》明代胡震亨的《李白年谱》和王琦的《李太白年谱》。相对而言,薛、胡所订年谱疏误甚多,内容较简略;王琦编订的李白年谱则准确度颇高,在李白生平重大问题方面,年谱编纂方法和李诗系年方面都有自己的贡献,为李诗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 宋人程大昌的《禹贡山川地理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图三十一。”并云:其图据归有光跋称,吴纯甫家有淳熙辛丑泉州旧刻,则嘉靖中尚有传本,今已久佚。……“今以《永乐大典》所载校之,只缺《九州山水实证》及《禹河》、《汉河》二图。其余二十八图,岿然并在,诚世所未觏之本。”按,《禹贡山川地理图》非三十一图,而为三十图。宋刊本非唯嘉靖中尚在,并未久佚。近人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云:“宋刊本,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二字,白  相似文献   

20.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虚舟》一诗的首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历来被释为李白飘然隐逸学道求仙而自比楚狂,嘲笑孔丘。如:《唐诗选》注曰: 在起句中李白自称“楚狂”,并对被唐玄宗尊为文宣王的孔丘直呼其名,予以嘲笑,表现了他敢于蔑视权威的精神。楚狂,从前孔丘到楚国,楚狂接舆唱着“凤兮”之歌讽刺孔丘,走过孔丘车前。……李白对孔子的态度,真的是如此不恭吗?我认为从李白的思想、言行来看,事实并非如此,现简说如下。一、李白并非自比楚狂,实以孔丘自比,托孔丘以自伤。楚狂,据《高士传》记载:“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为食。楚昭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