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三味药     
《新天地》2012,(12):21
胡适曾给毕业生开过三味药。第一味药叫问题丹,每个人总得带一两个麻烦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作伴,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第二味药叫兴趣散,人生总得有个乐趣,不为名不计利的爱好,避免心灵枯竭。第三味药是信心汤。  相似文献   

2.
“港”味、家味、都市味是港区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港区经济的同时,积极促进港区文化建设,是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应围绕“港”字做文章.本文试就新兴港区的文化定位及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小丘 《社区》2014,(33):56-56
国庆节,我和朋友相约去天津玩,一大早,我们乘坐便捷的京津城际快轨,半小时就到达了“地处九河要津,陆通七省舟车”的天津卫。第一件事儿就是直奔南市食品街,品尝地道的津味小吃,再到茶馆里听几段相声,美食与津城独有鲋‘哏”文化混搭起来,独有一番风味。  相似文献   

4.
以“味”论诗是中国诗味论的核心,作为一种论诗方式,本文认为它的形成与中国文化的独特底蕴有深刻渊源。本文旨在从中国文化独具的思维习惯、原初审美意和艺术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味”成为一种论诗方式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商朝宰相伊尹有一篇烹饪专著《本味篇》,被吕不韦收在《吕氏春秋》里: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这篇3500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和汪曾祺的作品都具有浓郁的中国味,但其中国味的内涵却迥然不同。赵作品以传统文化中的俗文化为主导,以民俗文化和地理文化为辅,从而形成多元整合的以“俗”为主的入俗美。而汪作品以传统文化中的雅文化为主,以民俗文化、地理文化和外国文化为辅,从而融合为以“雅”为主的素朴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滇味”食俗的表象例证小吃与民族菜系切入 ,论证了其文化底蕴及产业开发价值 ,指出云南是照叶树林及亚洲稻作文化的发源地 ;“滇味”食俗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结晶 ,因此在对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中 ,有广阔的产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益希单增小说不仅是藏族人民现代生活的形象记录 ,而且刻画了具有独特民族文化心理和性格的藏族人物形象 ,描写了西藏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 ,洋溢着特有的“藏味”——糌粑味和酥油味。  相似文献   

9.
《左传·昭公六年》记子产铸刑书,叔向写信批评他,内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这段话是研究古法史的一条重要材料,经常为人引述。然而,究竟何为“乱政”?“禹刑”、“汤刑”、“九刑’指何而言?所谓“乱政作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迄今尚无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为北京消费者带去了一场精彩的瓯菜文化体验,赢得了满堂彩。" 5月26日,为期一个月的温州瓯菜(北京)美食节在北京民族饭店落幕。此次美食节以传统"瓯菜"文化为根基,为万千食客送上舌尖上的"瓯味"。活动现场,5位来自溢香厅酒店管理集团的瓯菜名厨开展技艺大比拼,现场烹饪三丝敲鱼、咸呛蟹、酒炖黄鱼等经典瓯菜,以及猪油膏、永嘉麦饼、鸭舌等小吃美食。肉嫩汤鲜的敲鱼汤、口感嫩滑的大  相似文献   

11.
“味”成为古典诗论审美范畴有其现实与历史人文的必然性。现实世界本身的丰富性,及审美关系中主体赋予超过客体自性的丰富性,为用“味”概括艺术表现现实的审美层面提供了原发性潜质。言意关系及其极大艺术表现力为“味”用于诗论审美提供了表现中介。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审美心理结构与文化思维取向等民族历史文化渊源,则决定了“味”意蕴由生理向精神、审美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丰顺县隍镇九河村是处于潮汕、客家两个族群边缘的一个宗族村落 ,透过对九河村宗族文化对潮汕文化的逐渐认同过程的详细考察 ,可以窥见关于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的有趣联系 ,可以得出结论 :即产生文化认同的原因与行政归属、婚姻网络、人口迁移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动等诸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文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味论发展到了宋代,明显地不同于唐代,是将"淡"作为味论的审美理想广泛推崇.究其原因与庶族地主的崛起与平民文化的兴起,儒学朝理学方向发展的影响,宋代文人生活环境与心路历程,以及宋代文学形态和风格变化的要求密切相关.从中看到味论的延展性,也为考量味论融入当代文论体系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苯教是研究象雄文明的珍贵钥匙,也是藏族早期文化的真实写照。探讨"苯教九乘"思想,并与藏传佛教"宁玛派九乘"的相关教法进行比较,对于研究古代藏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但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史料推断,苯教的九乘和藏传佛教各教派之间必然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须深入研究探讨方能进一步理清两者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真珠花菜     
潘伟斌 《社区》2014,(2):63-63
潮州人喜欢吃真珠花菜。妻一大早到市场上购了几块新鲜的猪血,然后到自家阳台上摘了几把新鲜的真珠花菜。忙活了一阵,一道有股草药味的真珠花菜猪血汤就做成了。我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有关真珠花菜猪血汤的点点滴滴的回忆由模糊变清晰在脑海中浮现。  相似文献   

16.
丰顺县 隍镇九河村是处于潮汕、客家两个族群边缘的一个宗族村落,透过对九河村宗族文化对潮汕文化的逐渐认同过程的详细考察,可以窥见关于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的有趣联系,可以得出结论:即产生文化认同的原因与行政归属、婚姻网络、人口迁移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动等诸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由于索尔·贝娄的犹太身份和美国生活的双重背景使得他的作品兼具浓郁的犹太性和美国味。在他6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的犹太性逐渐减少,而美国味逐渐增强。对索尔·贝娄三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中主人公进行分析,探索他写作中的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表现了贝娄的跨文化写作特性和世界作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趣味”说入手,阐释中国古代的美感论,剖析其文化性格。中国古代美感论的民族特色有二。一是以“味”为“美”,二是以“趣”为“美”。以“味”为美,反映了重感觉经验浑融的中国文化特色和审美中的“口腔化倾向”;以“趣”为美,则是宗法社会“向心”文化派生的表现主义审美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顾颉刚等的"疑古辨伪"活动,郑振铎提出"古史新辨"的设想。发表于1933年的《汤祷篇》一文,便是这种设想的体现。在此文中,郑振铎借助文化人类学理论,对载录于中国古籍中的商汤祈雨传说进行了还原。今天看来,《汤祷篇》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其运用异文化资料研究上古传说的方法,依然有积极意义。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兴起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潮流,便是对这种方法的隔代传承。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人类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但是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标志。中国伊斯兰教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文化借壳”现象引入注目,外来的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轨,成为文明对话在中国的成功范例之一。而“文化借壳”,体现出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及其穆斯林教下在恪守伊斯兰教信仰根本的前提下对“主流文化”“国家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促进了西北地区多民族杂居中的文化交流,减少了文化冲突,有利于文化理解与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