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过渡,也揭示了符号、符号消费对消费者的诱导、导向作用.在消费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理性地解读符号,各种所谓个个性化消费,实际上已被趋同化、从众化的"隐性"潮流所遮蔽.符号误读是一种对消费文化的误读,是消费文化趋同化、从众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文化消费质量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锋 《北方论丛》2008,(3):142-144
从消费结构考察,时下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有限.倡导改变消费结构,增加文化消费,应侧重强调文化消费质量,通过质量的提升促进数量的积累.在告别了经济短缺时代之后,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消费质量,既包括物质消费质量、精神文化消费质量,也包括文化生活质量.故此,在倡导增加文化消费"量"的同时,还应倡导高质量、高层次的文化消费,着力提升文化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3.
消费及消费品均是表达意义的符号体系和象征体系,因此消费社会学将消费看作是一种文化。消费文化的出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从社会变迁的多重视角进行历史省察。工业革命的到来,福特主义以及后福特主义的出现,不断为消费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鲍德里亚、伊舍伍德、萨赫利斯、道格拉斯、布尔迪厄等学者也用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着人们对于消费文化的认知。而消费文化自身的范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符号价值走向了物的社会意义。西方消费文化理论,对于中国消费社会的建构有着诸多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社会分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消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地位符号",它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并体现有价值(显示地位)的事物(如财富、声望、权力等),因此消费文化成为社会学分析社会分层的基本范式和角度。消费文化的社会分层机制主要体现为生产消费文化与媒体消费文化的作用;消费文化的社会分层特征表现为炫耀性、类别性、区隔性、品位性、冲突性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韩若冰 《东岳论丛》2015,36(1):61-71
日本动漫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后现代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直接影响日本社会消费文化而生成的结果。而由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等文艺作品而衍生出来的角色、角色消费和角色市场则成为后现代语境下日本符号消费的典型表现。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发展和角色消费异化的消解,日本动漫角色消费模式逐渐从"物语消费"转向重新"组装"角色元素的"数据库消费"。这种角色消费模式的自然建构不仅反映了日本动漫文化产业的开发深度,而且也给动漫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观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6.
刘九洲 《江汉论坛》2004,(4):120-124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正通过"移位"改变着中国当代媒介文化市场的传统格局前者日渐中心化而后者则日渐边缘化.在中国当代平面媒体中,通俗小报所传播的大众文化是一种"快餐式的文化",具有模式化、同质化、易复制、粗俗、浅薄等特征.这种"快餐文化"所运用的消费策略是"夸张的寻常化",这种消费策略虽表现各异,但其手法均为"化雅为俗".这种消费策略之所以能在中国当代媒介文化市场上大行其道.从表面上看与通俗小报的市场化程烫度较高有关,但从深层上分析,则为我国当代媒介发展的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定义文化消费的内涵.说明文化消费在明清时期已经产生,并分析其蓬勃发展的原因.接着,从书籍、教育、祭神和旅游这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明清时期文化消费的内容,最后,基于明清时期文化消费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得出中国有需求也有务件发展文化消费的结论,并给出政府应引导群众进行健康的文化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是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背景下,运用高新科技和前沿技术,实现文化科技与现代消费深度融合、嵌入融合的文化生产方式(消费范式),其特征由表及里依次表现为拟态化的呈现形式、数字化的经济形态和弹性化的社会运转机制。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以优质内容提升文化素养、以便捷通道重构消费范式、以智能和智慧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更好服务和引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未来,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将以推动科学技术向善发展、提升人的数字素养水平、促进人—机—物的和谐和深化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为重点方向,不断开发出服务于数字时代消费者更高精神文化要求的文化消费新场景。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极富活力的消费群体,其消费伦理主要表现在:时尚消费理念上的享乐主义者、赤字消费实践中的地位追求者、浪漫消费"品位文化"的跟从者与制造者.青年消费伦理既有可取之处,也存在不少误区,这正是青年成长困境的原因所在,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制动因素所在.为此,需要有相应的对策对青年的消费行为进行积极地引导,健全青年人的消费道德人格,树立以质量型、生态化、均衡性为基本特征的消费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文化消费与文化发展的走向是关系我国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文化消费和发展的走向日渐呈现大众化的趋势,学术界对于文化消费和文化发展的大众化一直进行着争论。一种观点从资本主义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出发批判大众文化消费,另一种观点则主张社会大众在文化消费中的主观能动性,并据此支持文化消费的大众化。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使得我国文化消费和文化发展的大众化走向成为一条正确路径。我国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发展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导向,以人民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文化自觉"为原则,以多元融合、综合创新为途径的大众化走向。  相似文献   

11.
消费社会日益成为人们理解现代西方社会结构与变迁的重要叙事系统,成为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消费的逻辑演绎着经济和文化的社会过程,消费异化导致行为技术无法消解的现代社会危机,其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消费享乐主义价值观.因此,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倡导责任消费,有利于促进人们科学生活方式的建立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生产社会过渡至消费社会、居民收入提质增速与消费刺激复合效力等现实背景下,中国消费者产生诸多不同过往的消费惯习。尤其是中产阶级群体出现一种消费场域扩张与资本流动矛盾的两栖格局,集中表现为:长期性与即时性消费的空间挤压、自目的性与嵌入性消费的范式博弈、"台前"与"后台"消费的徘徊取舍以及基础耐用与文化趣味消费的艰难平衡。剖析当前两栖消费属性来源,既要从经济转型与体制转轨带动生活质量改善、中西方理念激荡模糊价值判断等因素着手,又需从网络媒介软性禁锢主体性建构和顶层政策安排敦促消费风险式微等方面综合审视,实现对两栖消费精准的结构化认知。  相似文献   

13.
论大众媒体对消费文化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道成 《中州学刊》2005,(6):239-242
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大众传媒对消费文化的建构作用不容忽视.媒介文化促进了消费意识形态的生成,大众媒体在消费文化和消费生活方式的形成中扮演了"共谋"的角色.大众传媒通过媒体文化左右着消费观念和消费时尚的方向,传播消费文化,建构消费意识形态.大众媒体以引导和刺激消费为切入点,利用自身颇具诱惑力和煽动性的宣传,使人们在休闲、消费和感官满足的快乐之中接受了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催生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时间偏好与扩大内需政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居民受传统文化影响在消费时表现出"重未来、轻现在"的时间偏好.本文揭示了这种时间偏好特征中蕴含的认知偏差根源,并用行为经济学双曲线贴现模型对其进行了技术表达和逻辑演绎,以此剖析了农村居民消费拖延行为偏差的形成机制,从而可从"内因"的角度解释中国农村高储蓄、低消费之谜.该模型派生出来的消费锁定技术能有效克制农村居民的消费认知偏差,抑制其不规则时间偏好作用发挥,纠正消费拖延,达到"治本"的效果,可成为在农村实现扩大内需政策创新的一个理想选项.  相似文献   

15.
消费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贯穿于人类文明演进过程的始终,并体现出不同文明形态下消费模式的时代特征.文章基于经济学与生态伦理学的双重视角.阐释了人类文明范式转换中消费模式嬗变的历史轨迹和生态消费模式构建的目标指向,这一研究对于科学地引导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升文化消费与健全社会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以来中国人均产值从1000美元增至3000美元,民众人均收入和消费也相应增长.但"人均产值3000美元带来文化消费高涨"的国际经验,民众收入大幅提升和消费结构变化带动文化消费增长的经验推论,在现阶段都显得失灵."十一五"头三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增幅持续下滑,恰恰是"积蓄增长负相关效应"的表现.破解拉动内需、扩大消费难题,首先要解除广大民众的后顾之忧,让人们放心大胆消费,因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论信息消费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消费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信息消费主义是信息时代来临和消费主义兴起的产物.信息消费主义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及其衍生品的一种过量需求甚至畸形与病态的消费活动,其根源体现在技术和生产力的转型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是对"信息生产主义"困境的一种应对.信息消费主义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现实的和潜在的负面影响,它导致信息的价值被扭曲、消费的意义丧失以及人的异化,因此需要通过积极推进正确的信息消费价值观和建设健康的信息消费文化来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18.
文化和旅游消费是人们为满足精神文化或休闲娱乐的需求而采取的购买文化和旅游产品或服务的行为,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主要指对实物形态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的消费,如购买报纸杂志、景点门票等;第二类主要指对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的消费,如观看展览演出、购买导游服务等;第三类主要指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所需设备、用品的消费,如购买广播电视设备、旅游纪念品等;第四类主要指因文化消费、旅游产生的相关消费,如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从城市功能类型的角度看,文旅消费城市是一种以提供文旅消费和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文化型城市,未来可将其纳入人文城市建设构想的总体框架下,作为我国人文城市的一个重要类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城市功能体系,为城市建设走出"千城一面"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消费社会理论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消费社会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告别物质匮乏时代,进入丰裕时代。时代的转换要求相应的理论范式的转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者有关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消费社会研究的理论脉络和实践源头,并探讨了现行消费社会悖论式的运作方式。最后在综述消费社会已有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消费社会的建构要求:在发展马克思的生产理论的同时,建立和发展消费的生产范式,从而建立一个不同于西方世界的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20.
文化和旅游消费是人们为满足精神文化或休闲娱乐的需求而采取的购买文化和旅游产品或服务的行为,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主要指对实物形态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的消费,如购买报纸杂志、景点门票等;第二类主要指对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的消费,如观看展览演出、购买导游服务等;第三类主要指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所需设备、用品的消费,如购买广播电视设备、旅游纪念品等;第四类主要指因文化消费、旅游产生的相关消费,如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从城市功能类型的角度看,文旅消费城市是一种以提供文旅消费和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文化型城市,未来可将其纳入人文城市建设构想的总体框架下,作为我国人文城市的一个重要类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城市功能体系,为城市建设走出"千城一面"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