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英两种语言根植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体系,它们之间的行文表达习惯存在明显差别.本文从汉英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入手,提出在汉译英过程中,进行语言对比分析,培养各种"翻译意识",以提高译者的素质和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2.
山水诗与山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画都是传神写貌、抒情言志的艺术形式。而中国的山水诗与山水画之间的相通相融之处则更多。但作为两种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诗与画自然也有不通之处。二者的一致性、互补性扩大了彼此的表现范围,丰富了彼此的表现手法;而他们的不同处,则又体现了两种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不同的艺术功能和美学个性。  相似文献   

3.
人类虽然处于不同的文化区域、文化环境,但为了维持人与自然系统的平衡,他们有许多共同的遭遇,反映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理想追求和意识构想,在美学上也有许多共通的审美心理和美学理论.然而这毕竟产生在不同的文化区域、文化环境,必然要受到不同的文化形态的牵制,会出现不同的理论形态,即使是一些比较接近的理论范畴也常常隐含着内在差异.本文所讨论的"虚静"论和"距离"说就是曾经被人们混淆的一对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4.
冯静 《齐鲁学刊》2002,(5):99-101
乌鸦意象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都具有丰富而又复杂的文化内涵。东西方文化对乌鸦的不同态度表明各民族文化中的乌鸦意象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渊源。同时 ,东西方文化赋予乌鸦的感情色彩及其相应的文化内涵又存在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狂欢"与"逍遥"分别作为巴赫金和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就喜剧精神这一点来说具有相通之处,又由于它们在时空上相隔甚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东西方喜剧精神的差异,所以本文从世界观相对性与相对主义;发展观肯定与否定或生与死;价值观此在的自由与存在的自由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复义理论是新批评派文论中的重要理论,它在西方的文学理论界具有重大的影响。同复义理论相应,中国古代文论中也有关于“含混”这一美学现象的论述,通过两种文学理论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外文论在“复义”这一概念上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古典文论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但也并非全无相通之处.文章从立意观、传统观、语言观三个方面入手,对中西方文论史上两部著名的论诗诗<戏为六绝句>和<诗艺>展开比较研究,力求揭示二者之间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进而深入发掘中西方古典文论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霸权理论与"独尊儒术"这一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在内涵上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而流行于当代西方的文化霸权理论与葛兰西意义上的文化霸权理论亦有本质上的区别.文章主要讨论了葛兰西意义上的文化霸权与"独尊儒术"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文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霸权理论与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儒术"这一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在内涵上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而流行于当代西方的文化霸权理论与葛兰西意义上的文化霸权理论亦有本质上的区别.文章主要讨论葛兰西意义上的文化霸权与"独尊儒术"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拜读了周来祥教授提交第十届国际美学大会的《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一文。这篇佳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先进的观点,对比东西方古典美学理论,从而指出这两大传统的许多相通之处。首先必须说明,我对中国古典美学所知甚少,对中国美学的发展这个专门问题加以评论,是我力不从心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最好是聆听,学习中国学者的意见,把我的评论只限于讨论西方传统。周教授的论文,比较研究了两大平行历史的发展。对东西方美学任何一方保持缄默都是违反比较精神的,也正是这种比较的精神,才使周教授的美学理论显得生机盎然。作为一个比较研究的拥护者,只能就一方文化发表见解,我对此所具有的局限性深感遗憾。但是,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死亡”是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小说表现的共同主题,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又使他们在表现死亡主题时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英民族文化不同于汉民族文化,因而动物名称“鸡”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动物词语“鸡”在英语和汉语中语义相同、语义为一语独有以及喻义相似动物名称不同等方面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英汉民族对动物“狮子”的属性有相似的认识,同时又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因而动物名称“狮子”在汉英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以汉语中的“狮子”和英语中的“lion”这两个对应词为例,探讨汉英民族动物词的国俗语义同异现象,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代性"在中国仍是未完成设计的议程,因此用"公共空间"表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似乎更切题旨.自晚清以来,中国的文化"公共空间"以现代大众媒体、物质性的公共构造以及具体的公共文化事件,共同见证了中国"现代性"进程.而1990年以来对"现代性"的反思,则直接引发了当代文化公共空间的裂变.  相似文献   

15.
西方理论语境中的“意象”(“image”)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 ,这一概念目前已被广泛地使用于美学、文艺理论及批评中。但现代中国学术的建构以及现代汉语本身实质上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西方理论的翻译构成当下汉语学术的主要资源之一。“意象”在西方理论语境中的对等翻译概念是“image” ;但实际上这两个概念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内涵差异 ;本文通过对image在西方的使用历史的考察 ,揭示出这一差异以及因此差异而显示出的两个概念之间的互补意义 ,为在当下汉语语境中重塑“意象”概念提供比较的视野和内涵的丰富。  相似文献   

16.
魏真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129-131
"玉器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考古界提出的一个历史分期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良渚文化遗址中出现的大量玉礼器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信息.对"玉器时代"应该慎下结论,特别是在目前考古材料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只能将其视为良渚等文化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宗法制度的形成、玉器的礼器化为特点的.  相似文献   

17.
"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论是盛行于晚清思想界两种影响较大的中西文化观。这两种文化观产生的背景、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方式方法、思想特色、客观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一致性的地方,同时也有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两种文化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之梦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古籍《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记载了大量的梦,如果从出处、梦者、梦的主题、释梦等角度予以解析,可以把梦分成预示、胎梦等六种类型,由此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梦离不开韩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其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知止”三义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知止”。“回到你自己”是“知止”的根本义。这涉及到今人所关注的“认同”问题:自我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内容上讲,知止这一观念强调的是文明与自然的内在贯通。由此,知止的观念又展开为三重意义:回归自然、回向历史与成德知本。此三义辐辏于第二义而贯通为一体。其特点则表现为一个“复古”的历史精神。但“知止”并非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而是要在“进”与“止”之间保持一种内在的张力和协调的关系。“知止”观念从存在实现论意义上凸显了一种历史的精神和思想文化的差异原则。这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英语语篇理解中存在的顺势思维、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差异分析,指出学习者应避开由此带来的语言陷阱,正确地理解语篇中词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