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法新约》历来被认为是个不平等的条约。事实上,条约是否平等应从缔约双方利益得失的角度进行衡量。而清政府实际上无论是在陆战还是海战中,军事上都处于劣势,镇南关大捷也只是局部胜利。《中法新约》中虽然有不利于清政府的内容,但就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和整体利益来看,条约的签订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清政府在军事上是失败的,而在外交上是成功的,即《中法新约》基本上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2.
1875—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从各自的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形成了其相应的朝鲜地缘价值观,使朝鲜成为双方的必守与必夺之地。清政府的战略守势与日本的战略攻势构成了各自对朝政策的基本取向,由此形成了中日之间的20年国际纷争,其结局是中朝宗藩体制的终结并由日本开始独霸了朝鲜。清政府的朝鲜地缘价值观具有封建性,而日本的朝鲜地缘价值观则有明显的殖民性。对于此时期清政府和日本所推行的控制朝鲜的诸政策,应当给予必要的批判和谴责。  相似文献   

3.
中法战争后期,中国军队曾经一度取得了较大的军事胜利,然而清政府却没能指挥军队坚持抗战,而是抱着“乘胜即收”的妥协方针,接受了法国的屈辱的议和条件,造成重大外交失败。对此,史学界一般看法认为,这是清政府的腐败和它奉行“投降卖国”方针的恶果。那么为什么清政府会在中国军队打了胜仗后急于求和?这样做出于怎样的考虑?本文拟对中法战争后期清政府“乘胜即收”的原因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开始了以编练新军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改革,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覆灭。晚清军事改革,作为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引起了正在中国进行激烈争夺的列强各国的广泛关注。而当时的清政府对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军事制度、战略战术和训练方式等方面的情况,仍然所知甚少。因此,以军事近代化为目的的军事改革,便不得不依靠外国教习和顾问的帮助,列强各国特别是德、俄、日三国为控制中国的军事力量,扩大在华利益,围绕着中国新军的训练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本文旨在对德、俄、日三国与晚清军事改革的关系及其影响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内忧外患的接连冲击下,为挽救自身命运,清政府开启了以"师法"西方为中心的近代军事变革。德国以其先进的军事科技赢得清政府的青睐,在武器装备更新、编制体制调整、军事训练和教育上对中国近代军事变革施加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逼下,清政府被迫参与了世界近代以来的第三次军事变革。清政府推行的一系列变革举措虽然也曾使中国军事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军事制度变革的滞后、军事教育的缺陷、军事理论的陈旧,导致晚清军事变革在低水平上徘徊,成效甚微,国家和民族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1860年的大沽战役是这次战争胜负的关键。影响这次战役成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清政府在政治上对西方列强采取避战求和的“羁縻”政策,影响了前线的军事部署;第二,大沽统帅僧格林沁在战术上犯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如:弃守北塘,认为夷兵不善陆战等。这两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清代福州满族社会教育形态的演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福州旗营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早期纯粹的军事教育,逐渐演变为文化军事教育并重的形态,其是一种军事教育为核心的特殊教育制度,其目的只有一个,为清政府的统治培养自己的人才,尤其是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的平等思想主要体现在敬奉上帝、领导人之间、组织安排、官员选拔、政务决策、司法制度、科举制度和妇女地位等方面 ,这既是对历代农民起义平等理想的继承和发展 ,更是清政府黑暗统治下的现实反映。同时 ,基督教、白莲教和天地会等教义中的某些平等思想也是其重要来源。由于农民意识的封建性 ,其平等思想不可避免地又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中兴办洋务的官员的思想观念出现近代化,主要表现在:“夷夏之防”和传统技艺观的突破;对西学的推崇和引进;引进机器制造技术的思想及人才观念、经济观念和军事观念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俄国帝国主义即俄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是短暂的。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算起,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后不过二十年左右。俄国资本帝国主义复灭最早,这种独特的历史命运是由它的特点即根本弱点所决定的。应该怎样认识俄国帝国主义及其特点?苏联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是:俄国帝国主义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它的特点就是军事封建性。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清末安徽合肥人,淮系军阀,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是洋务派重要首领。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驳骎内向”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如火如荼的情况下,他认为清政府唯有“变法”才能保护  相似文献   

13.
俄国帝国主义即俄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是短暂的。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算起,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后不过二十年左右。俄国资本帝国主义复灭最早,这种独特的历史命运是由它的特点即根本弱点所决定的。应该怎样认识俄国帝国主义及其特点?苏联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是:俄国帝国主义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它的特点就是军事封建性。例如,雅可夫列夫写道:“俄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细珠 《中华魂》2013,(22):13-15
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晚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其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了此前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挽救王朝垂危的命运,然而事与愿违,清王朝在新政10年后很快被辛亥革命推翻。但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没有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反而长期陷入军阀混战之中。据此,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按照清政府新政改革的方向,可以更好地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晚清军事变革与德国军事技术有很大关系。本文在回顾晚清政府向德国学习先进军事技术的动态历程后,评估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在开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外语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为了搞好改革,看看我国外语教学的历史和现状,无疑是有益的。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来谈这一问题:一是外语教学的历史,二是外语教学路子的演变。一、我国外语教学的历史鸟瞰我国外语教学的历史,有人认为始于1902年,有人认为应从1834年算起。从现代史的文字资料来看,我国外语教学的历史,应该算得更长一些。早在1727年(雍正五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俄罗斯  相似文献   

17.
清季,清政府大量引进西方军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装备水平,并为清末军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外洋军械的输入成为清军武器的重要来源,推动了清军装备的革新,促进了清军军事制度的变革。同时,清政府军械输入也有诸多局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清军的近代化起到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德军火贸易中,李鸿章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促使清政府购买更多的德国军火,德国政府想方设法讨得李鸿章的欢心。在李鸿章的积极推动下,清政府向德国购买了火炮、军舰、枪支弹药等大批军火。在向德国购买大批军火的同时,李鸿章派遣了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到德国去学习军事,并聘请德国专家到中国来担任教习,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促进了清朝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傩戏产生于什么年代,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产生于宋代,有人认为产生于元末明初,也有人认为产生于明代中期以后。从现存的史料分析,明代确实有修戏流传,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要把傩戏产生的年代推到元代以前,就显得证据不足了。最近,笔者在查阅《江西诗征》时检得南宋诗人刘镗《观傩》一诗,诗中对当时江两民间的傩戏作了详细、生动的描绘,是研究傩戏产生年代的珍贵史料。下面,先将该诗及诗前所附作者小传抄录于后,再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一股贬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潮流:有人认为“诸葛亮是杰出的封建阶级政治家而主要不是军事家”;有人说他“短于奇略”,“并不擅长直接统军作战”还有人则干脆说诸葛亮是一个“平庸的人”,“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说,在三国时代是较为逊色的”。对于这些观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