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被征占以后,失地农民面临生活质量下降、再就业机会不多、医疗和教育支出多和不适应城市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产权制度的强制性、土地征用制度的随意性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狭窄性。“可持续生计”作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目标,需要政府改变工作方式,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和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国外土地整理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我国土地整理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土地整理的基本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是补充耕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优化城乡用地格局、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塑造景观、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文章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内涵,并从我国农村土地立法的缺陷着手,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缺失的原因,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地关系按研究范畴不同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 ,人地关系的协调始终是人地关系发展的核心。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涵是谋求人与地的和谐共生。人地协调论是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论 ,它对选择与确定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模式 ,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标体系 ,形成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行为的有效约束机制 ,加强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调控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成员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总是在特定的道德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道德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人们在对社会生活的意义认识体验的基础上的价值定位。道德具有实然的特性,也有形而上的品格,道德应然也即道德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只能从作为主体的人的根本需要中去寻找,道德价值目标一经确立,就会成为道德追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土地肥力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肥力是土地的客观属性;土地肥力包括了许多要素;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业基本生产资料;土地自然肥力是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土地经济肥力是人工肥力和自然肥力的统一体;科学技术在土地肥力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然土壤向农业土壤的转化和发展,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地政策目标是以整个农业发展目标为基础 ,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基本出发点的。然而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客观规律的作用及内外部环境的制约 ,土地政策目标在现实生活中频频发生矛盾或错位。具体表现为 :( 1 )土地使用权与产权异化的矛盾 ;( 2 )土地资源保护与比较利益的冲突 ;( 3 )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因此有必要重新选择我国土地政策的中心目标。我国土地政策的核心目标应是以效率优先为原则 ,扩大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边界 ,以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而具体的实现途径包括 :( 1 )推动土地承包的物权化和产权持有 ;( 2 )增加投入与激励相结合 ,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 ;( 3 )培养土地市场与价格体系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 ;( 4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优化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德川幕府的土地分封制度──石高分封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中国和西欧都是一种土地制度和基本经济单位从一而终,而日本则不然,它相继存在过三种土地制度和社会基本经济单位。德川时代的封建立地所有制形式—~采邑分封制,更是独具特色,与其说它是土地分封制,还不如说它是稻米分封制,即石高分封制准确些。本文拟从班田制到庄园制到分封制、土地分封制和土地分封制的特征三个方面.浅析德川幕府的土地分封制度。一、从班田制到庄园制到分封制封建时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贯彻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小农:西欧是封建…  相似文献   

9.
和谐人地关系亟需树立土地伦理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土地危机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必须树立一种土地伦理道德观念,自觉地爱护和尊重土地,从根本上去协调人地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人地关系和谐以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是土地伦理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土地伦理思想的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海洲 《老友》2011,(7):9-9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同样,新中国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还是土地问题。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耳标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实现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整体利用.通过苏锡常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认为应该以区域为整体,建立该区域粮食安全目标、建设保障目标、整理挖潜目标等目标体系,构建适合具体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探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再生产的物质条件。作为农业自然资源的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代替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生产能力。土地经营,是农业经营的基本要素,其目标是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谋求持续地、最大限度地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农业中的土地经营要求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认真进行筹划和决策,运用各种方式方  相似文献   

13.
论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方式是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方式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理想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和谐精神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中国现代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其基本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其基本模式是“文明、健康、节约、合作、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江苏实现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进展情况,即到一九九三年止,江苏国民生产总值在一九八○年基础上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提出了江苏全面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即二○一○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达到两个具体的短期目标:一是改革目标,用五年左右时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二是发展目标,到本世纪末实现第三个翻番。配套措施有:实行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速经济国际化进程;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素质;坚持“两手抓”,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在孟加拉首都达卡的街头,像这样的行乞者随处可见。他们原来可能就是依赖土地而生活的人,粮食对于他们是每年都会收获的希望。但是,现在他们离开了土地,依附于城市而生活,食品对于他们就是需要用尊严来换取的血浆。他们确实不受土地的束缚,却真正为贫困所厄。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最基本的社会共同体,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所以,人们的基本生活活动大都是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进行的。社区具有诸多社会功能,开发社区的社会功能的基本立足点应该以满足人们需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农村集体土地是维持农民生存的基本保障,而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土地制度因分散经营而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对于共同富裕奔小康目标的实现,其功能是非常有限的.对农村集体的土地依照市场法则统一进行有效经营、形成规模效益是在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主要措施,这也是我国已经实现小康目标农村的普遍作法.但目前对农村集体土地依照市场规律进行统一经营尚存在法律制度上的障碍,主要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以及缺乏核心权能(处分权),使集体土地所有权并非真正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中央已经明确城乡统筹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原则,与此相适应,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应该与城市土地法律制度统一起来,这是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它不仅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也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及人民生活的立足点和发展空间。马克思曾指出:“劳动和土地”,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①,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可以说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发展之道。因此,合理利用土地,使有限的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耕地持续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耕地持续利用问题的思考刘明正一、问题的提出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环境。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从土地中索取了大部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资料,同时,人类对土地也倾注了极大的关注,特别在人口不断膨胀、资源日益紧短的今天,如何合理利用土...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对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入法提供了有效路径,但仍需进一步明确与细化,《民法典物权编》主动承担了补缀修葺之重任,但也存在些许不足。"三权分置"政策中的土地承包权不是土地承包资格权,也不是没有身份属性限制的新型用益物权。从《民法典物权编》的规定看,采取了通过完善已有用益物权即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来实现"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基于"家地一体"的农村生产生活传统和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现实考量,土地承包经营权宜以户而非成员为权利主体,其并不影响因特殊情形而进行的土地调整需求。遗憾的是,《民法典物权编》并未将非农户经营"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而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出去,纳入可以登记强化保护的土地经营权范畴。土地经营权是受法律特别保护的债权,允许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土地经营权办理权属登记进而赋予其对抗效力,能够满足权利稳定性和公信力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抵押权能,其客体是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本身因身份限制仍不能抵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