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论坛》2010,(11):16-16
<正>女甲传统弩立姿决赛是在郴州市体校的体育馆举行的。因为很早,前来观赛的观众较少,场上的运动员忙着调试弩,裁判员们忙着做赛事安排。清晨的阳光渗透到场馆,倒也显得几分舒适。  相似文献   

2.
方可 《民族论坛》2014,(11):18-19
说起奥运会项目射击、射箭。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不过说起射弩,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其实射弩.射击、射箭这三项运动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历史悠久.民族性强.讲究瞄扣……  相似文献   

3.
弩的起源,文献中说法不一。又由于古代弓弩是用竹、木、筋等材料制作,很难考证何时发明。1952年在湖南长沙南郊扫把塘的战国楚墓中发掘出来的弩,是至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弩。弩不但制造精巧,而目弩的扳机是铜铸造的。据《吴越春秋·  相似文献   

4.
阿紫 《民族论坛》2011,(2):44-44
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木地人"即土著居民。古代为白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魏普后称僚人,宋代朱铺的《溪蛮丛笑》中称为"仡佬",到了明代基本就定下来了,田汝成的《行边纪闻》中明确地说:"仡佬"一曰"僚"。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夜郎"解体后,僚人大量外迁,和汉、苗民族杂居,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远古时候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日历来安排一年四季的某些活动。根据Б·А·雷巴科夫的解释,公元4世纪波利安人地区出土的最古老的斯拉夫人日历就是用于农业—法术的目的,日历上标出了基本农活和多神教的喜庆日。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卡尔戈渡尔地区(阿尔汉格尔斯克)广泛流行的俄罗斯北部民间刺绣品,即所谓“圆环”或  相似文献   

6.
古老象雄文明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史。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到迄今地球某些角落尚有处于原始社会形态的民族部落,都有着各自程度不同的文明。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自古以来就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据大量文献和出土文物考证,藏族的历史可追溯到七千到一万年以前的新旧石器时代。在漫长的历史中,她也同其他民族一  相似文献   

7.
李立 《民族论坛》2014,(11):36-36
在第八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项目比赛场馆,记者遇到了怀化市代表团射弩运动员姚茂炎,和很多年轻运动员不同,老姚今年已经60岁,是本届民族运动会年龄最大的运动员,而且,除了参加比赛,他还很关注选手们用的传统弩。  相似文献   

8.
熊晓辉 《民族论坛》2003,(11):30-30
酉水是湖南沅水的支流,河谷峡窄,滩多水急,河道曲折。自古以来,行驶在酉水河上的船工们都有喊号子的习俗,他们坚强、勇敢,他们的号子生动、激昂,形象地刻画了船工们与急流恶浪激烈搏斗的过程。酉水河的号子是古老的,酉水河的旋律是悲壮的。一酉水发源于湖北省鹤峰西北部,蜿蜒流经湘西自治州龙山、保靖、古丈、永顺等县,汇入沅水,是湘西土著文化的发源地。千年来,酉水号子传唱于酉水河畔,孕育着古老的湘西民族文化,传流出优美神奇的传说故事,是一种最朴实的民歌体裁,它能指挥劳动,因为船工们在喊号子时统一了动作节奏,在演唱中鼓舞了大家的情…  相似文献   

9.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其中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是德昂族聚居区。人口为15462人。德昂族使用德昂语,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可分为纳盎、布雷、若买3个方言。大多数德昂族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德昂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少人能用汉文或傣文。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  相似文献   

10.
在广阔的松嫩平原上,有一座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名城,这就是古老的齐齐哈尔。"齐齐哈尔"是达斡尔语,意为"边疆"。齐齐哈尔作为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曾为黑龙江省省会。今天的齐齐哈尔市,共生活着35个少数民族,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散杂居的现代城市。作为中国最早兴建的老工业基地,这里为社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中国的魅力城市",这里日新月异,景色怡人。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新型工业园区、生态文化名城、绿色食品基地、民族旅游之乡"正在悄然崛起;在富裕县,我国目前唯一保留着完整满语口语的三家子村已然成为"世界满语活化石"。各民族同胞在这里和谐共融,共谋发展,共同实现着历史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杨素筠 《中国民族》2010,(11):48-51
在千百年来纷繁复杂的民族迁移融合中,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县的嘉绒人一直保持着自己古老而神秘的"二牛抬扛"农耕方式和习俗,每年春播时节都要举行类似远古中原地区"祈年"的耕作仪式,伴随它的是一系列古风犹存的宗教仪式活动。嘉绒人通过这些仪式向上苍和诸神求助并表达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2.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让这条辉煌的大道陷入沉寂中。元代马可 波罗来中国时走的就是丝绸之路,返乡的时候他选择了海上丝路,到了明清两 代,这条路渐渐失去了往日军事和经济的意义,迅速蜕变为一个被皇帝们遗忘的 苍茫边关。  相似文献   

13.
易庆  陈康 《中国民族》2007,(7):57-57
美丽而神秘的岷江上游两岸,生活着一个十分悠久古老的民族——羌族。他们主要聚居在汶川、茂县、理县的高山峡谷之中。勤劳勇敢的古羌人,不仅以其独特精湛的建筑技艺闻名于民族之林,而且以其精美的挑花刺绣与能歌善舞著称。在众多的舞蹈中,“羊皮鼓舞”的历史最为悠久。  相似文献   

14.
中美洲系指新大陆上自墨西哥到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的狭长地区。这一地区的居民原为印第安人。那里的文化散见于书籍杂志,吸引了大批的历史学家和研究古民族文化的专家。在前哥伦布时代,中美洲的文化是突出的。在那个时代,它有一种固定的书写形式:一些自上而下刻写的象形文字的铭文,其中还有数字。那些铭文与当时口语至少有  相似文献   

15.
从江孜县城往南四公里,有一个叫做班觉伦布的小村庄,村口立着一幢由高大的院墙包围着的三层小楼,这就是西藏现在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老庄园——帕拉庄园。 旧西藏的庄园领主有三类:政府、寺庙和贵族。帕拉庄园属于贵族庄园。在  相似文献   

16.
居住在广西西部山区的黑衣壮,以独特的环境、亮丽的服饰、优美的山歌、古老的干栏、奇特的葬仪和淳朴的民风而闻名中外,吸引着无数海内外学者游人纷至沓来。作为黑衣壮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习俗,不仅葬仪隆重,而且葬式奇特。在黑衣壮人的观念里,认为凡是80岁以上去世的老人,表示他们已圆满地走完了人生的全部历程。所以,整个葬礼是在一种轻松、平和的气氛中进行,没有太多的悲伤,时而还穿插抹红脸、跳舞等嬉戏活动。麽公按照程式化的超渡仪式,设坛为死者鼓乐喃经、挥剑破狱、引送灵魂、过油锅净场;全村人穿戴白色孝服、点火…  相似文献   

17.
坦荡辽阔的大草原.驰骋不羁的追风骏马。蒙古包的袅袅炊烟.余辉下的勒勒车影.所有的人世悲欢.所有的岁月流转。都在悠悠的马头琴声中化为琴曲。  相似文献   

18.
<正>遗产发现地:通道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播阳镇一带出产的侗锦在湘黔桂侗族地区很有名,这里的侗锦花色品种十分丰富,工艺也十分讲究。织锦这门古老的手艺,是一代代侗家女子灵巧的指尖传承下来的。纺织、刺绣,是侗家女从小就演练的功课,有道是"女看锦边,男  相似文献   

19.
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用详实的考证说明了祆教作为近邻大食的一个强势文化对古象雄苯教形成的影响,论证了象雄的地理位置及其著名的象雄十八王国,用珍贵的手抄本资料阐释了作为古象雄穹部落后裔东迁的曲折历史和传说,作为比较研究结果提出沃摩隆仁是藏族先民对中亚历史地理的整体记忆,是象雄中部的地理地貌和佛家西方极乐世界的启示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代中亚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在藏族苯教文化中的深层积淀的崭新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考古工作中, 曾发现一些人面木牌, 它们实为尖桩或尖底人偶, 或称人面尖桩人偶。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尖桩人偶是支撑帐篷的木桩。因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迁徙不定, 住所都是简易的帐篷, 为了防止风雪袭击, 帐篷必须用绳索固定, 绳索拴在木桩上并钉在地上。不过, 帐篷所用的木桩仅仅是一根短小的尖木棒, 没有任何装饰, 更不会绘人面等图案。由此看出, 考古发现的人面木桩不是为拴帐篷用的, 而另有他用。一种认为人面尖桩是支撑火炬的。所谓火炬即火把, 是可以移动的火种。但火把是由木柄和火炬组成的, 其中的木柄并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