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稼轩词中的用典具有丰厚的情感意蕴.辛弃疾凭借典故的运用,抒发了"热爱"、"怀念"、"豪迈"、"歌颂"、"勉励"、"仰慕"、"惬意"、"离别"、"困惑"、"鄙夷"、"悲慨"、"忧虑"等各种复杂的感情,为运用典故抒情开创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辛弃疾的词作中,大量用典,经、史、子、集信手拈来,就《世说新语》一部书来说,620多首词中有94首词含有《世说新语》典,总共用了117条,内容涉及《世说新语》许多方面,诸如任诞、简傲、言语、排调、识鉴等等。运用《世说新语》典故所包含的词人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对国事的不能忘怀,对友朋离别的伤感,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感慨等等,辛弃疾大量用典,这当然反映词人知识的广博,同时也反映词人的遭遇和心理情感,以及与宋代诗坛使事用典,"无一字无来处"也是息息相关的。从《世说新语》典角度考察稼轩词对我们理解辛弃疾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气对作者而言,即创作主体不同的个性心理所形成的不同气质和个性。稼轩词的风格同他的身世、个性、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论稼轩词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稼轩词所包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审美特质。稼轩词的气主要表现为英雄豪杰的志气、勇气、豪气,忠臣义士的骨气、正气、愤气以及闲人雅士的清雅气、旷逸气。因“其气之所充”,稼轩词不仅有震动古今的气势,更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稼轩词是一部具有情感美的伟大词篇。这种情感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对国家和个人前途的忧虑之情。这种情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
辛稼轩的咏物词具有独特的个性风神,他将身世经历,风神志意灌注于物象之上,通过情和物的结合,寄托了家国之思、政治愤慨、俊逸风神和闲适情怀。辛稼轩的咏物词同他的其他题材的作品共同陶写了英雄志意。  相似文献   

7.
有明一代,《草堂诗余》盛行,但仍有许多词人热衷于追步辛稼轩。与宋、元比较,《全明词》对稼轩词的接受面更宽,接受度更强。事实证明,在推动稼轩词经典化过程中,明人并未缺席,且为清初稼轩词风的流行作了铺垫。究其原因有三:词学理论的转向、豪放词风的延续和时代因素的影响。从明词与稼轩词关系入手,可为进一步深化对明词的认识、重新估价明词的历史价值找到一个新的观测角度。  相似文献   

8.
东坡"清"词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其中的"清"主要指向客观的自然景物、主体的审美心境以及诗乐的独特格致,但很多时候这几种意蕴在东坡"清"词中是合而为一的,即东坡"清"词从整体上呈现出了独特的"清"美。  相似文献   

9.
情感美是稼轩词中所蕴含的最珍贵的精神资源。这种情感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生无常的困惑之情,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和表面旷达实则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这些情感反映了南宋时代有识之士的普遍情感,发掘这种情感,对于认识南宋社会士人的心态,准确地解读稼轩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湖湘景观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王船山运用湖湘景观的文化意蕴,以凄怆幽怨的词牌音韵,结合作者独特的人生际遇和历史背景,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创作《潇湘怨词》,使得其内心沉郁的骚楚情结得到驱遣,同时也为湖湘景观增加了新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船山)是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中唯一有词作传世的学者型文人,故其在时代乱离之际接受稼轩更具文学上的优势.<潇湘怨词>代表了船山词的最高成就,分<潇湘小八景词>、<潇湘大八景词>与<潇湘十景词>三组,其中<小八景词>与<大八景词>效法辛稼轩词体而境界更深广,故国之痛更深沉.在表达艺术上,船山词以用典写家国之悲且取材广泛同于稼轩.船山虽疏于音律,但其风格因受稼轩影响而对振兴词坛具有巨大的贡献,词史地位不容抹煞.  相似文献   

12.
辛稼轩把君国之忧,身世之感和不平之鸣一并被填入咏花词中,用婉丽的笔致抒发英雄豪情,表现出刚柔相济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3.
清人对稼轩词的评价与接受随词派理论的消长而变化,这些变化既彰显出辛词的丰富内涵,又折射出清代词学思想的某些新变。清人一方面将稼轩词推至"一时无两"的高度,同时又视其为词中变调之代表,这种看似矛盾的评价背后实则蕴含着清人"第当分正变,不当分优劣"的新的正变思想。周济的"退苏进辛论"不仅将同类词人的比较研究推至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而且显示出常州词派重性情、重门径、重统绪的词学思想。而陈廷焯由辛胜于苏到苏胜于辛的转变,反映出的正是自身词学思想在由对外部形式之美的取重转向对内部性情之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稼轩熔铸经史,驱遣前代诗人佳作如己出,其熔铸杜诗以入词,极大地提升了辛词的品味,增强了辛词的感染力。稼轩之所以能够成功摄用杜诗,一方面得益于宋人对杜诗下大力量整理的外部机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辛杜二公的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二人遭际有类似处,这可以看做辛词摄用杜诗的必然性。对杜诗的取用构成了稼轩词风构成的一大强劲助力,也是两人诗词风貌具有相似性之来源。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大量的宴饮、赠答、记游词中对杜甫诗歌信手拈来的化用,表明辛弃疾对杜诗非常熟悉。稼轩词引用化用杜诗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宋代印刷术为杜诗结集及其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其二,辛弃疾爱国、忠君、入世的儒家情怀与杜甫的思想一致。其三,宋人对杜甫精神及诗风的普遍推崇。  相似文献   

16.
年龄指称词是专门用来指称年龄的词,一般可归纳为借代型、隐喻型、字迷型、白描型、衍生型、综合型等基本类型。透过蕴涵于年龄指称词中的传统文化事象与民族文化心理,可以窥见汉语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两宋词史上留存题序数量最多的人。稼轩词题序纪实性强,注重社交功能的发挥,经常有"戏作"、"解嘲"的字眼。稼轩词题序的特点反映了他作词所受的多方面影响,展示了他一生心态的变化。其题序创造了一个"白首为功名"的爱国词人形象。  相似文献   

18.
死亡,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全人类讳莫如深的话题,为了避开这个黑色的禁忌词语,古人在语言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委婉替代词。“死亡”替代词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成为了社会文化的镜像,它与社会等级制度、丧葬星象及鬼神宗教等文化现象休戚相关并互为影响。它的运用不仅避开了直言死亡禁忌的尴尬,而且符合礼貌得体原则,在社会交际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之所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关键就在于大家都是从自己认为正确的角度去展开阐述的,而忽视了这部魔幻现实小说的文化内涵的多义性。《西游记》的文化意蕴是多重的:既有对现实生活底蕴的揭示,也有超现实的传奇化描写所造成的魔幻意趣,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给人留下的是永无止境的审美回味,其所蕴含的宗教的、哲学的或其他方面的哲理思考,又都给人以深刻而又隽永的启示。从生活、传奇、审美、哲理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死亡,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全人类讳莫如深的话题,为了避开这个黑色的禁忌词语,古人在语言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委婉替代词。死亡替代词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成为了社会文化的镜像,它与社会等级制度、丧葬星象及鬼神宗教等文化现象休戚相关并互为影响。它的运用不仅避开了直言死亡禁忌的尴尬,而且符合礼貌得体原则,在社会交际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