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途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突破性的发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注意防止和反对来自“左”右两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伴随着时代的演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艰难与曲折,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诞生于15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必要对“时代精神的精华”做出新的总结和概括。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由于受过去“左”的时期的影响,特别是受从前由前苏联引入的“斯大林体系”的影响,当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很难说彻底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很难说完全合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甚至可以说,它与“时代精神的精华”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立足现时代,立足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举世瞩目的南巡讲话中,极富有现实针对性的重要论点之一,就是谆谆告诫正处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境遇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切中时弊的现实分析和清醒洞悉,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深切反省,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步伐,加强改革力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_ 本文试就长期以来一直困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极“左”现象,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便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刚 《日本研究》2009,(1):66-69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有三条,即日本、欧洲和苏俄,由于“一传缺位”,十月革命前日本成为当时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早期日本的社会主义者依据日本特定的语境,从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依靠力量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学理上的解读,形成了日本语境下“学理的马克思主义”,这种经过日本社会主义者选择、理解和重新阐释过的马克思主义,通过留日学生再理解和介绍从日本语境来到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双向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焦坤 《学术交流》2007,(1):17-19
教条主义是革命的大敌。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对“左”倾关门主义、右倾“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批判,成功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反对教条主义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四项基本原则,特别要注意到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以及中央领导同志一再指出的,“要警惕右,但是主要是防‘左’。”必须切实注意到,“左”在我国是根深蒂固的、在警惕右和防止“左”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两点论──既反右也反“左”,同时切莫忘记重点论──主要是防“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归宿的,我们必须突出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要为科学社会主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力争写出一本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傅扬  朱广学 《社科纵横》2010,(2):105-107
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当时各种社会主义理论都得到展现,马克思主义并未被显著介绍。但在“五四”期间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主要用来指“马克思社会主义”,从此开始了“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化的历程。为什么中国人唯独青睐马克思主义呢?当然有社会历史背景,但本文力图从马克思理论的思想内容和方法找到根据,提出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打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  相似文献   

8.
包心鉴 《社科纵横》2009,24(10):5-10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60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经验是:把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搞清楚“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黄文城 《探求》2001,(Z1):80-81
“左”的思想和“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有着很长的历史及恶劣的影响。所以“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一至理名言一经邓小平同志提出,很快就为人们深刻认识。但在中国这块小生产仍有广阔市场的国土里,“左”的东西不但恶种难绝,而且还极易繁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俊 《学术交流》2003,42(6):6-11
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关于“发展”的理论思想 ,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质”的规定 ;“第一要务”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量”的规定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度”的把握。同时 ,在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方针政策和方法论意义上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等理论点上 ,都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袁久红  李昊远 《阅江学刊》2022,(6):15-23+167
在对象性依存关系及其交互作用中建构彼此的自我认知与实现共向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年相结合的基本逻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先后呈现出“互释融通”“互补融合”“互观融创”的历史理路。“共产主义”“小康社会”“实事求是”“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融合性概念接续凝聚思想聚点,得到理论界的认同与呼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终走向就是二者融为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华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继而推进这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共同创造性展开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杨晓梅 《社科纵横》2009,24(4):16-17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了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只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种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取得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实现理论成果的重要价值,并使哲学社会科学不断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我国哲学界,人本主义的思潮有所抬头。一些哲学文章热衷于谈论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散布了一些错误观点。我们认为,在理论上进一步澄清这些重大原则上的是非问题,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必要的。一有的文章认为,“人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主题”就是研究“人的本质、人性的异化和复归、人的解放”的问题,因此,人性的异化和复归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这些论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首先应该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以人为出发点,它直接背离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则立场。尽人皆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关于“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质上是一种文化重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要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从中国文化场的实际出发,在重构的过程中把坚持与发展统一起来。还要重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使马克思主义出现的“变形”和“失真”,以及注意克服文化主体在重释马克思主义过程中附加给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新胜利,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按照文化重构的固有规律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尚明瑞 《社科纵横》2005,20(4):43-44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根植于实践并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文章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缘由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和时代特征,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复杂图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广阔的语义空间,提示了种种可能的思路,但它与政治实践相脱离的这一根本缺陷,以及其内部的张力和冲突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范畴的简单转换,更不是用中国传统哲学去“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在这个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民族形式”;建构中国马克思学绝不能忽视实践对文本的任何一种“重读”,对哲学体系的任何一种“重建”,在根本上是现实的实践活动所激发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中国现代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潮不断斗争,从而逐步丰富和发展的文艺理论体系。毛泽东文艺思想包括新文化思想,文艺反映论,“双百”方针和“二为”方针,是系统的、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本质,就是文艺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在双向结构的运行过程中所达到的一致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破除了“左”的束缚,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代替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解放了文艺生产力。“二为”方针的提出,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是新时期文艺的历史要求,它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正确地反映生活,评价生活,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因此,研究、探讨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邹诗鹏 《求是学刊》2001,28(1):9-12
21世纪中国人学研究从总体上看仍然是最近 2 0年来中国哲学界沿着人道主义、主体性、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路向 ,以及尤其在 90年代明确地以“人学”为口号所展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经过长达近 2 0年的积累和酝酿 ,结合中国在新世纪的社会发展状况及问题 ,中国人学研究可望在新世纪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一、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风格与气派 ,实现当代语境下的中西方人学的建设性对话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主要理论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具体来讲即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亦即历史唯物主义。通过人的历史实…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提出许多新的理论观点,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而检验“发展”的客观标准是生产力,即所提出的新的理论观点,是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三大初步总结、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进一步概括的十二条,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双百方针”,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和繁荣文学艺术,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