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裴峰 《科学发展》2013,(2):28-33
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大背景下,社区已经成为城市管理服务的主阵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的"前台"和"窗口",推进"一口受理"是其提升服务能级的必然选择。推进"一口受理"公共服务模式关键是整合资源、再造流程,这就要求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健全管理机制为核心,不断完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门式服务、一口式受理、一体化运作"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方彬  吴靓星 《城市观察》2021,(1):140-151
继"特色小镇"模式之后,2019年浙江省又在国内率先提出"未来社区"的概念.通过梳理浙江省关于未来社区的工作动态和余杭区的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优势,对未来社区的概念进行初步界定,并介绍了国内外的未来社区建设情况,重点解读了加拿大的水岸社区案例;结合余杭区的优势,提出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以"1平台4场景"为抓手推进余杭区未来社区的创建工作,即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重点打造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邻里、教育、健康、交通"四大场景;最后尝试厘清余杭未来社区的创建思路,并提出思考和建议,以助力余杭区先试先行,打造一批"余杭样本",为全省乃至全国未来社区的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存量社区更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资源从行政配置走向市场配置,中央城镇化会议亦强调"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以新区建设为主的城市建设方式正逐步转向增量与存量并行的城市经营。本文以厦门沙坡尾社区更新行动规划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存量社区的规划转型,即"从空间设计走向制度设计,从政府主导走向自发生长,从大规模重建走向小尺度更新,从快速式突变走向渐进式营造"的更新策略,建立社区营造中心、产业培育机制和空间管理系统,以创新机制引导传统社区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目标,应对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要求。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石,社区规划是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区治理层面延展社区规划内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社区、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三个基本概念辨析出发,探讨社区规划深入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和机遇;同时以重庆市首个城市社区发展规划为例,论述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社区规划的地方途径。研究认为,公众全过程参与社区规划和有效的行动计划是实现社区治理乃至社区发展的关键;由于地方自然、人文和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探索社区规划的地方途径是社区规划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智慧社区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一种实践创新方式,如果沿着技术治理的角度推进,则难以起到优化当前社区治理结构、重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及优化社会体制机制的作用,也难以真正形塑出一种新的社区形态。通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周镇的实证研究表明,以人为核心的智慧社区建设是社会治理智能化的重要价值导向,可以回应居民需求、优化社区治理结构、强化党建引领的治理格局,但是,信息暴露、技术理性以及技术依赖是制约智慧社区建设朝向社会治理社会化的多重限制。新时代智慧社区建设要增强技术的社会属性和价值属性,坚持"社会为体、技术为用"的实践逻辑,将引领社区治理朝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6.
任致远 《城市》2014,(6):3-8
正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这是一个大目标。要全面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城市梦"。因为城市是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中心和重要标志,发挥着巨大作用,只有实现了"城市梦","中国梦"才能落实。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职业教育结构的改革,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人才的要求,职业学校办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也是把专业现代化建设引向深入的必由之路.因此,应秉承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式课程为主体"的思想,全面进行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8.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将其纳入社会教育系统,对于培养现各类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目前全国社区教育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学校为中心,连结所在社区的工厂、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另一类是以社区为中心,由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教育机构等企业单位共同参与组建;  相似文献   

9.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突发,是对城市基层社区应急防控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的最小细胞,社区的预防水平与抗疫能力成为重要议题。基于城市社区规划与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社区体检模型",使用截止4月15日南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数据及行政区划空间数据,以15分钟生活圈作为最小评价单元,从源—汇城市人系统、点—群公共点系统、集—散流行病系统三个平行层面分析了南宁市中心城区范围内评价单元的社区健康指数,分析得出低于5分的亚健康单元,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地带,有着较高的建设密度与较差的通风环境。并借此提出针对性的规划管理建议,以期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威胁下社区有效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袁俊 《城市》2007,(1):76-77
2005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该规划将北京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同时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新规划提出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将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建设包括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等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制"的解体为城市社区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理过程中,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社区治理,"多中心"治理都将是最终的理想状态。为此,在多中心治理视角下探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期是我国城市建设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而交通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先导。本文以"道路"为中心,从租界的建设实践讨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起源;从孙文的《建国方略》中讨论该时期宏观层面的全国范围内的交通建设规划战略;从《道路月刊》的史料中讨论当时的全国城市建设实践。在对相关史料的整理研究的基础上,从外界实践的影响,知识的引入传播,以及全国内城市建造实践三个方面,来研究这个时期的全国格局以及城市内部的城市交通建设,并以重庆的城市建设为例,浅析城市内外道路交通的建设发展对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陈伟 《城市》2016,(12):39-43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务区,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带动西安、 咸阳两市经济融合发展.笔者以西咸新区中央商务区建设为研究对象,以SWOT模型为理论支撑,分别从优势、 劣势、 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对西咸新区建设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务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西咸新区中央商务区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全球生产和创新网络发生深刻变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经济功能上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面向"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上海要在未来跻身国际大都市"首位方阵",需要重点明确和加强位居核心地位的经济功能建设,使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最终要服务的是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上海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了金融、贸易、航运"三个中心"的建设,但不能说上海的制度创新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建设,因为金融、贸易、航运都是服务业,把信息技术加进去就是现代服务业;上海要成为"四个中心",还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而发展实体经济,更要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健康经济,发展智能制造业。  相似文献   

16.
邓伟志 《科学发展》2009,(12):65-67
社会建设是一门大学问.社会建设在今日之中国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自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狠抓GDP是应该的.GDP蒸蒸日上是天大的好事.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完善"和谐人居"的社会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锦钊 《城市》2005,(3):8-9
一、"和谐人居"的探讨正合时宜 "和谐人居"是从建设"和谐社会"中引申出来的.从层次来分析,首先要从"和谐家庭"开始,构成"和谐社区",再由成千上万的大大小小的社区组成"和谐社会".可以说,只有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和谐的,才会有更高层次的和谐.在人居环境中营造和谐局面,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带来社会治理的变革和创新,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契机,但社会治理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推进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树立大数据思维、统筹发展规划、推进平台建设、强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春节之际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组织管控、医疗救护、社区防疫的全民防护过程中,社区在疫情防控、健康生活维系、社区集体心理疏导以及社区文化和精神凝聚方面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因此,基于社会生活组织网络体系的城市居住社会及其空间单元,对于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突发性重大公共事件,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韧性价值与属性特征。从规划的全局观反思,基于多元主体和治理理念,规划除了预留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城市安全预留用地,同时,基于城市社会属性特征,更要注重建构以人为本、与城市社会组织结构匹配的"生态链—防控链—组织链—流通链"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基层安全防控的"安全空间单元",进而基于安全防护体系下原有配套设施系统如何更好适应疫情防护需求,形成既有设施与疫情防控需求的弹性设施嵌套体系,又能在全民医疗和健康体系的框架之下充分考虑城市居住社区基层防护的社会价值和潜在的可能性。本文基于疫情防控的视角,从城市社会的基本属性出发,论述了基于疫情防控的社区安全系统的建构及其防控规划体系与常态化规划建设的设施嵌套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上海要贯彻交通强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战略,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构筑新时代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章围绕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人民城市"的目标,分析未来五年上海交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提出"十四五"上海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