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欢 《老人天地》2010,(11):4-5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有关老年人的生活、居住的一些问题也愈发显现出来。在绝大多数老社区或一些以中青年上班族为主流居住人群的新社区中,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中老年退休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多知多寿     
正鼓励老龄化小区"变身"养老社区北京市正在探索适应未来重度老年社会的适老化住宅标准,按照平房区、老旧小区、新建小区等不同类型,对社区布局结构、住宅建筑、生活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等进行适老化设计和改造。鼓励社会企业按照标准规范设计、开发适老社区,为老年人集中养老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嘉兴市“老年人宜居社区”建设是通过建设以社区为基础,安全保障、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和社区照料为支撑的为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创设适宜的居家养老环境。  相似文献   

4.
西方社区整体环境:老年人宜居 西方国家社区的整体环境大多适宜老年人居住,社区的硬软件设施都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并辅以周边资源的支持,将社区照顾渗透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使老年人得到整体的关怀。如在普通超市里开辟“老人角”,让产品排列、服务方式等更适合老年人;银行开辟“老年窗口”,给老人足够时间记清密码,慢慢刷卡;  相似文献   

5.
家居设计必须立足于家居的特点、居住人群的特点、兴趣、偏好、习惯进行设计,关注于设计的实用性、合理性、安全性和舒适度,文章从现代家居设计理念、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社会老年人口生活特点三方面得出当今社会老年化问题与现代家居设计现状存在的矛盾,提出适老家居的概念和关于适老家居设计及改造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老年人居住环境建设主题论坛”分论坛上,境内外专家、学者、企业,与我国相关部门政府官员、养老机构从业者等养老产业的参与者、探索者们群策群力,积极建言构建高质量的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系统和服务体系,共同推动和促进我国老年居住产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表示,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的构建应该是一个整体工程、系统工程,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还缺乏制度层面的统一设计和法律层面的高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日益成为一个显著现象。其中,老年人随着子女迁移、流动,成为"老漂",更是近年来越发被公众关注的现象。如何保证"老漂"群体更好地融入流入地的生活,不仅关系到"老漂"以及"老漂"一家的和睦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区乃至社会的稳定发展。系统分析"老漂"在流入地遇到的现实问题,并从个体、家庭、社区、社会四个层面对加快"老漂"融入流入地社会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孝文化角度分析了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老年居住发展概况、机遇与挑战,并基于不断变化的孝文化,探讨了未来我国城市老年居住模式的发展趋势,提出若干完善城市老年居住模式的应对性策略,使城市老年住房的发展形成满足老年人多重需求、互为补充的多元化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吉林省长春市某社区进行实地调查,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了解该社区老年人养老需求与社区供给情况。其次对为老服务供给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为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将志愿服务组织引进为老服务队伍中来,构建完善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在家里居住养老。在家庭日益小型化的情况下,了解和掌握众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了解和掌握众多分散的为老服务资源,才能及时快捷地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两方面信息的对接,才能真正在社区层面打造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相似文献   

11.
识别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是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尤其对于阶梯纵横的山地城市。现有研究多将老年人视作均质整体,忽略不同行动能力老年人之间的差异。本文以重庆市团结坝社区为例,采用活动日志与行为注记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山地城市社区不同行动能力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特征及差异。本文进一步分析老年人户外活动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行动方便与行动迟缓老人的主要活动场地及分布模式存在共性与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老年友好环境并不是均质的,应与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差异化适配,使资源更高效地利用。最后本文提出山地城市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以更大程度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支持老年人自主生活。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街道共有14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有老年活动站.各社区利用老年活动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唱红歌、舞蹈、聊天、健康讲座、书法、太极、兵乓球等一系列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的老年人参加.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街老协经过认真研究,发现由于经费问题导致活动规模不高,有些老年人还是不乐意参加,老协挖掘金融机构资源、挖掘传播媒体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帮助老人走出家门,走进社会,促进老协工作切实为老年人服务.  相似文献   

13.
老旧住区是我国城市老年人居住的主要场所,住房与老年人经历了共生长和共衰老的“双老化”过程,此类住区是老旧住区更新的重要类型。积极老龄化框架下的老年友好社区实践作为改善居家社区养老的方法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其旨在为老年人塑造出满足安居(吃住看病和基本锻炼),乐居(个人兴趣的满足和开发)和家居(邻里共建和贡献参与)三个层次目标的宜居社区,但目前在此框架下开展的针对“双老化”住区更新的研究和实践仍存在不足。为此,本研究选取北京四个典型的“双老化”住区,采用活动路径记录法归纳老年群体从事积极生活行为的规律特征,并结合以老年人为主的针对多方利益主体的非结构式访谈进一步分析环境空间,经济等维度的要素影响其行为积极度以及阻碍制约住区可持续更新进程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从城市—社区,社区—住区,住区—建筑三个空间尺度提出“双老化”住区的环境改造策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区家庭养老护理的情况如何?有哪些问题?这是新时期老龄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居家养老的方式,更科学、更规划地做好社区家庭养老护理工作,最近无锡市就“社区家庭养老护理”专题开展了调研。我们采取了上下配合、点面结合的办法。调研的方式:一是由各地区各选择一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居委,组织老年人一人一表问卷调查,由社区居委会统计,市老工办汇总;二是各地分别召开由老年人代表、家属代表和老年人协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要求。调研工作涉及到12个社区居委,被调查的老年人达5376人,有效问卷3911份。通过汇总分析,我们对社区家庭老年人养老护理的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杨艳红  陆伟伟 《城市》2008,(6):62-64
21世纪.我国将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和谐社会里.关心老人.研究老人的需求和行为规律.满足老年人的要求.成为居住环境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完善社区服务项目、改善居住建筑环境,对于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确定2000年北京市老龄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强老龄调研和科研工作,做好北京市社区医疗为老服务现状的调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的要求。我们确定了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课题,以生活半自理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研究对象,了解老年人在护理方面的需求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以社区为中心,养老服务由以社区为依托的各种社会力量来提供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老人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由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其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自己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能够自理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的赡养问题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虽然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不过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从我国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现状出发,就我国社区养老助老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11,(17):52-53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保障的发展速度滞后于老龄化、城市化、工业化的速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养老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体系势在必符。社区是一个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微型社会,包含有组织服务、人际情感交流以及邻里互助等功能,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而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就在社区。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社区发展已有上百年历史,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方面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尤其在社区为老服务和管理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社区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载体,家庭在社区内相对经济地位、居住房屋的质量和社区的环境等都会影响青少年健康。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两期数据分析社区因素对于青少年健康的效用,结果如下:青少年居住社区内的相对剥夺与其自评健康、精神健康和客观健康都显著相关,家庭在社区内相对经济地位越高青少年健康则越好。青少年居住质量越好,他们自评健康状况越好。青少年居住社区的环境越优(安全、卫生、无污染),他们的自评与精神健康越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这三者相关,但不能完全解释这三者对健康的效用。因此即使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仍可以从卫生条件、社区安全等方面入手,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状况。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