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重庆大学中外古典园林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严重缺失关于重庆本地园林的内容,包括周维权、汪菊渊等学者的书著中,也不涉及重庆园林,甚至巴蜀园林也提之甚少。学生们了解的主要是世界遗产级别的古典园林,这会让学生忽视本地地域园林。因此,作者尝试探讨如何看待大学所在本地的历史园林提供的园林历史教学的实践性,并提出在不名地域和地区大学的中国园林历史课程上,本地域的土地历史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实习和参考对象。对于本土地域风景园林发展的未来,作者认为应加强本地域历史园林的地位,以弥补历史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和与现实脱节的弊端,真正发挥古典园林历史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国之根本,也是民众广泛关注热议的话题。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定位不准确、缺乏地域性特色两个弊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精准规划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目标及建设实践路径,由"教书"转向"教书育人",聚焦地域特色,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资源配置为手段、以特色为引领,由内而外强化地方高校建设发展实力,实现双一流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字景观     
正风景园林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代风景园林实践的内容早已超越了传统"园林"的范畴,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面,自然环境、建成环境、区域景观、乡村景观、风景区、城市绿地、雨洪系统等都是现代风景园林学关注的对象。面对复杂的巨系统,风景园林师更加需要在大范围、多层次、多目标的视角下认识人居环境逻辑结构和空间秩序的手段和工具。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4.
自有风景园林艺术以来,中西方的园林就从两个角度开始了截然不同的研究道路,中西方风景园林艺术的差异也就成为学者专家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要远远领先于西方,甚至影响了现代日本风景园林的设计.西方古典风景园林一直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环境,这种态度使得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以科学生态的手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良好趋势.但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却面临窘迫的状态:古典园林文化在当代设计中并未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甚至被曲解;现代园林设计过于强调古典园林的形式而忽略了其真实内涵,使得设计只停留于表面的光鲜.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找古典园林与现代设计最恰当的交融点,开创中国风景园林的"后园林时代".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徽州地区建筑创作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呈现巨大的时代变迁,逐步形成传统地区特有的地域建构机制。然而此段历史在徽州建筑相关领域却鲜少论及。文章立足于1980年代以后在徽州地区所进行的建筑地域性实践,试图从地域渊源、类型演变、自然场所、乡土营造以及城乡共生等诸多方面阐释应对时代变迁中的地区新生价值,探讨当代徽州建筑地域性建构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会议动态     
正2016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东北林业大学举行12月9日至12日,2016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与首届全国风景园林学科博士研究生论坛在东北林业大学隆重召开。此次大会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由我校园林学院承办。本届大会主题为"多元化与层次发展——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面向全国开设风景园林、园林、环境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负责人、教师代表,具有风景园林学科硕士、博士以及专业学位授权点  相似文献   

7.
浙江农林大学以"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因而在校园建设上更加趋向于园林园区规划,整所学校绿树掩映,湖光山色,成为一个集校园,植物园和研究园为一体的特色校园。山西大学在校园建设上更遵循"有特色,高水平"的理念,所以在校园建设上处处别出心裁,例如在校门出口的草坪,方形图书馆等。而山西大同大学建设理念基本上以"创新,现代化,张扬个性"为主。而山西大同大学新校区去建设与2006年,因而其建设理念基本上以"创新,现代化,张扬个性"为主。现代化的楼层和蛋壳形图书馆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特别是音乐喷泉与霓虹灯的结合,让学校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成为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城市园林包括城市公益园林、城市楼盘园林和城市旅游景区园林。在城市园林中进行文化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呢?一、品质意义——文化可以提升城市园林的品位和档次1.文化可以使园林生色《红楼梦》贾政议大观园的对额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这表明风景园林打  相似文献   

9.
位列"五个统筹"之首的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方法。近年来,成都、杭州、南京、嘉兴、新乡等地,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必须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当前,全社会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  相似文献   

10.
理水是中国古代园林造景的核心内容,既体现传统园林独特的造景模式,又蕴涵了现代视角下风景园林的科学特性。对古代园林理水的思想和方法从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水利功能的结合、与自然基址的协调、与水质保育的协同、与水景工程的统一。总结了中国古代园林理水所具有的科学特性:整体系统性、有机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广东寺庙园林发展脉络与景观营建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寺庙园林在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点。文章简要回顾了国内关于该类园林的研究进程和代表性成果,认为相关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比较滞后;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广东寺庙园林的类型、所处自然环境、发展脉络和分布原因进行了梳理;深入探析广东寺庙园林的空间组织、风格、花木配置、水石造景和题景五方面的内容,指出广东寺庙园林景观营建中的地域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在当代的地域美术与风格流派语境下,我国当代油画在南北地域性差异所形成的异同。本文通过分析张冬峰、白羽平、沈行工、任传文等一批当代著名著风景画家及其作品(并非个案分析,而是从总体特征,特点进行分析),简要分析和论述在当代的地域美术与风格流派语境下,我国当代风景油画在南北地域性差异所形成的异同等特点及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其专业基础课《造型基础2》(模型制作)课程为例,全面剖析"工学结合、校企共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河北工程技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在园林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园林人才校企双方的共培共育、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4.
"城市楼阁"是中国城市历史风景营建中具有重要标识性的公共景观符号之一,蕴含着山水风景、礼制教化及社会价值等多元建设机制。而当下忽视城市楼阁形成机制的片段化、破碎化保护与建设,割裂了其在城市历史风景中的文脉延续,是关系到传统城市风景保护与重塑的紧迫问题。对此,本文以《全宋文》中官方主导建设的251个城市楼阁文记为对象,指出城市楼阁是宋代城市风景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围绕楼阁营建目标的词频统计,提取出礼制型、教化型和观景型3类楼阁,分析了礼制择中、风水形胜、城墙城门及园林附属4类楼阁空间布局方式,从而理清了城市楼阁的空间布局和内在形成机制的耦合关系,为城市历史风景的保护与重塑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室内设计地域性的实践情况,使人们对于地域性的室内设计有一个较好的认知。接着以西部设计师余平的"瓦库"设计为例,对其最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形式、以及其独特的乡土性、生态性进行介绍。最后针对不同地区所面临的不同地域性问题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探索一种适合自己地域性的室内设计理念,正是我们从余平的"瓦库"设计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玉梅 《公关世界》2024,(2):106-108
乡村振兴是中国的一项综合战略,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收入水平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的过程中,高职教育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在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数字化教育体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与优势。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数字化教育在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实践策略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希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园林专业的性质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选取常州大学艺术学院2011级和2012级的园林专业同学为调查对象。主要针对目前"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革措施。其整体思路上体现"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实践应用性,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动手操作以及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和应用,有效提高"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生土村落民居进行地域性解读,选取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典型新老村落民居进行对比分析,在介绍村落区位气候、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完整呈现古村民居的建构材料、平面及主要功能布局情况,总结其乡土营建智慧和村居更新中的问题,分析得出新材料的引入、功能生活的"现代化"转型及平面形态的固化生长是地域乡土村落更新的主要异化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对当下新农村建设与保留传承多样性的生土村居特征协同之策进行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婕 《城市》2007,(3):30-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些理论问题需要深化认识,有些政策问题需要认真把握.  相似文献   

20.
孔翀 《公关世界》2023,(3):44-45
乡村仍旧是我国现代多数人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原始自然空间。在现代经济推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现状下,人们内心对返璞归真的乡村田园居住生活环境有了越发强烈地天然向往。将富有自然之美、特有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乡村元素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既满足了环境的美化保护、人们精神文化的丰富和体验,又有助于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这一要求体现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基于此,文章从乡村景观的多个要点加以阐释分析,以总结并探讨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的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