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顺龙门寺始建朝代早、修建朝代多、建筑规模大,在同一区域的佛寺建筑当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龙门寺的实地调研与测绘,将其建筑组群布局与单体建筑型制与同时代同类型建筑进行对比研究。以时代更迭下建筑格局演变作为轴线,揭示不同时代佛寺建筑格局特征演变的差异,以及龙门寺在不同时代所形成的建筑规模与布局规制,并揭示其历史演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代差异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耿  马璐  陈洁 《城市观察》2014,(5):28-37
以北京路传统商业街区为案例,分析其建筑文化在街区发展中的角色和影响。指出由标志性建筑景观、建筑肌理、建筑与文化事件等构成的建筑文化是北京路商业街区竞争力的核心。与其当下繁荣的商贸文化相比,前者更是展现整个街区文化气质的核心和灵魂。当经济职能发展趋同时,应该全面焕发传统商业街区整个建筑文化体系的魅力,以激发其更强大的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侯叶  王少斌 《城市观察》2021,74(4):87-94
在消费文化中,消费的符号化是最重要的特征.消费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影响也反映在了城市空间形象和城市建筑形象中.结合体育建筑的自身特性,提出城市体育建筑的符号化主要集中在类似于城市摩天轮的结构符号化、类似于商业建筑媒介界面的表皮符号化以及类似消费品品牌价值的明星建筑师三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国情以及中国体育建筑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片面追求符号化现象,进行"适宜的结构表达""理性的表皮设计""正确理解国外明星建筑师"的中国城市体育建筑发展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这对中国地域建筑无疑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全球化与中国地域建筑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如何在潮流发展中保护地域建筑和开发地域文化成为一个重大的命题.文中选取典型地域的建筑类型,挖掘地域建筑和文化之间内涵,提出地域特色建筑和现代化建筑并存,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的传统建筑中,其建筑理念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体现出来.例如寺庙、古城建筑、宫殿建筑等.而在日本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要属庭园建筑文化.在具有日本古典文学代表性的《源氏物语》中也曾有记载,主人公光源氏在建造六条院时也曾多次询问建庭师的意见.庭园建筑的地位以及特性不容忽视.它既有别于中国的庭园,也与欧美的庭园大为不同.在研究分析中发现,日本庭园的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文化的气息.而人们往往只看重它的型,却忽视庭园所承载的精神文化世界.本稿结合《源氏物语》中的庭园,浅析文学中的庭院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虽然现代行政管理起源于西方,但中国是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国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研究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是使传统文化朝着更有利于现代中国行政管理制度发展的有效方法,两者相辅相成,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文中主要以传统文化与中国行政管理多元的结合和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各种影响来进行研究,用严谨的态度来阐述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武若愚 《城市》2010,(9):73-74
建筑作为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物质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因此应从人类发展和文化进化的高度去审视建筑作为一种物态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早期人类为了遮风避雨和躲避野兽攻击找到了天然洞穴,开始了穴居生活,满足了生存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8.
何继新  纪章然 《城市》2022,(8):54-63
绿色建筑是新时代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绿色建筑的发展逻辑可以从生态性、文化性、认同性及技术性4个层面进行探析。具体来看,生态性决定了绿色建筑双重文化契合的价值逻辑,政府是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文化契合的核心动力,通过绿色化手段推动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文化契合的实现;文化性规划了绿色建筑发展的内容逻辑,文化是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发展的深层次基础,文化契合突出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供需匹配的关键任务;认同性描绘了绿色建筑发展的行动逻辑,文化和消费共生推动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消费文化转型的同时,应重视多维主体的协作;技术性影响了绿色建筑发展的创新逻辑,文化互动体验模式创新推动绿色建筑参与分享,文化价值评估是提升绿色建筑文化认同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西部的大开发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西部的大开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土文化传承以及快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也会促进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同时,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会对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尤其是音乐文化建设方面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始终保持和维护以及发展自身特色,并对外来文化先进的内容有选择性地吸收,才能始终处于不败之地,跻身在世界的前列。本文主要探讨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首先分析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现状,然后提出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邹博逸 《城市》2015,(4):56-58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物质形式,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建筑因其所处的独特气候条件、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特色等,影响着北方建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笔者从建筑文化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北方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建筑与人文环境统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一种文化。从构成角度看,建筑与文化同构。建筑既要满足人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又要体现政治、经济、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等精神需要,还要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需要。这种综合性使建筑成为人类每个历史阶段发展水平和成就的最重要标志。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提隆神庙、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和美国的现代高层建筑等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形象、一部“石头的史书”。中国传统文化则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现代~①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在西方建筑文化影响下,中国在构建自己的建筑发展之路中经历了很多坎坷和曲折。同属东亚文化圈并遭到殖民入侵的日本,在建筑发展历程上经历了从明治时期的全盘西化到二战时期为维护民族自尊与西方强势文化抗争的建筑探索。再到今天兼顾高技术含量和日本文化内涵的现代建筑,日本逐步走上了具有民族性、科技性和创新性的建筑之路。大师辈出。成为引领世界建筑潮流的领跑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国经历了相似的全盘西化、对中国固有形式的探索以及地域建筑思潮的萌发等阶段。通过对照中日两国建筑发展历程和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冲击所做出的对自身文化回归的相似轨迹。以期为中国建筑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不断的与中国本地文化相融合,这个相融合的过程也是中国绘画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佛教的传入,中国传统用线的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本文将主要从佛教的演变来论述其对中国绘画影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多民族融合国家,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各少数民族特色及文化在少数民族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贵州民族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地域特征,选取苗族吊脚楼、布依族石板楼和侗族鼓楼三类较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来体现该民族的建筑形态及生存形式,从中认识到传统民族建筑中的智慧,以及人与自然共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中国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面临着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也不例外。这种变化尤其体现在物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本文对大理剑川县和鹤庆县白族居民的语言、建筑、服饰、宗教信仰、传统节日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论述,总结分析了白族人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近代的建筑发展史中,由于殖民侵略,出现了中西方建筑交融的现象。哈尔滨作为最先被殖民侵略的城市,最先出现了中西方建筑相结合的产物——"中华巴洛克"。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将从客观的角度对哈尔滨的历史文化进行简单的概括。对"巴洛克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深入解析巴洛克建筑与中国建筑相结合的特点,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中华巴洛克建筑目前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夏婕 《城市》2010,(11):72-73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建筑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人类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是高校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当前建设民族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教育者针对当前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民族文化融合与尊重研究。本文以当前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结合国家民族政策内容,以包容与尊重为前提,开展了此次专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建筑是与众不同的,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独具生命力的顽强体系,它诠释的是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形态,代表着对生命的渴望。  相似文献   

20.
<正>国内关于中国古代地域建筑营建的研究由来已久,成果卓著。除了考古遗址复原的研究之外,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研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主要关注古代建筑或民居的营建技术和物质形态,一是以唐宋以降的正统的官式建筑或典型的民间建筑为主。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等跨学科方法的引进,建筑学领域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有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