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芳 《科学发展》2012,(10):80-83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导致城市发展出现一系列城市病问题,城市居住区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居住分异"现象,整个城市形成一种居住空间分化甚至相互隔离的状况,给社会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混合居住是目前解决居住分异的一种重要途径。混合居住模式以消除居民的社会差异为住宅建设的社会意义和目标,是解决不同社会阶层隔离、促进不同居民交往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草原地区草畜双承包责任制~①实施以后形成了定居定牧的居住生活~②方式,由于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被动改变,传统草原社区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继而引发牧民居住生活、传统文化、草原生态环境等各个层面的变化。本研究将共生理论引入到草原社区的研究中,从居住生活、文化传统以及草原环境三个方面对传统草原社区和当前草原社区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对典型草原社区滚诺尔嘎查~③的田野调查,依据共生三要素,建立草原社区中"居住生活共生、文化共生、环境共生"的共生关系,提出具体共生措施,构建共生型草原社区,旨在为草原地区社区建设提供借鉴,从草原社区建设的角度探寻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传承草原传统文化以及草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住房与居住空间格局深刻反映着城市地域上的社会经济状况,是认识城市及其空间结构的重要视角。从住房租金考察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新领域,利用住房租金特征指标研究西安城市居住问题,用定量方法揭示西安市居住空间的分异规律。依据西安市主城区2014年7月份的964处住房租金交易信息,借助GIS、SPSS、Sufer等软件对西安市主城七区住房租金的空间分布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市可供出租的住房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偏南的雁塔区、碑林区和莲湖区;(2)西安市住房租金呈现出"中心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与"居住郊区化"的趋向性,雁塔区租金普遍较高,最高值出现在曲江街道办,长安区租金普遍较低,最低值出现在引镇街道办;(3)通过回归分析,综合西安市主城七区所有租房交易数据,得出影响租金影响因素主要有住房配套设施、装修情况以及商服设施等。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由麦肯锡、哥伦比亚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创建的"城市中国计划"4月16日发布《2013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珠海位居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首位。中国社会科学院5月9日发布中国城市宜居程度排名,珠海取代香港成为中国最宜居城市。环境保护部5月16日最新发布全国74个城市4月份空气质量,珠海空气质量位列全国第三,领先空气质量闻名的拉萨和南宁。珠海自2012年开始连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最优质生活城市、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外国人最喜欢十大中国旅游城市"后,再获多项"宜居城市"殊荣。其实,"建设一座居住体验良好,生态和人文各有千秋的宜居城市。"——这一直是珠海三十多年来的城市梦想。  相似文献   

5.
8月29日多家媒体报道,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日前公布最新一期全球城市宜居度排行榜。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连续第三年夺冠。从1990至2006年,这座城市已先后十次被国际人口行动组织评选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查阅相关资料,我更惊叹于墨尔本的包容、便民和厚重的城市文化。包容。墨尔本的居住人员如此复杂,比如被使用的语言超过180种之  相似文献   

6.
杨忠伟  杨露 《城市观察》2011,(6):137-142,172
随着城市的不断蔓延扩张,边缘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本文对失地农民居住形态进行探讨,采取多功能混合居住模式使得居住空间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居住活动形态与居住空间形态的辩证统一。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人群,通过对其居住空间的规划研究来避免以往“撤村建居”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将对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的研究提前到其农村聚落向城市聚落转变的初期,有效避免“城中村”的形成,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了"和"、"或"、"还是"三个连词在现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使用情况,分析了这三个连词的出现情况、使用上的区别以及互换后的意义区别。  相似文献   

8.
移动定位大数据包括手机信令数据、移动互联网LBS数据等类型,是表示个体活动时空特征的轨迹数据。在移动定位大数据中依据轨迹点的时空特征规律能识别出个体活动的居住、工作、游憩等特征点,计算上述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获得居住、工作、游憩等功能之间联系的流向和流量特征,获得传统数据无法反映的城市功能空间分布以及城市功能联系的时空特征。由此,移动定位大数据支持建成环境规划设计有密度出发和联系出发两种应用途径。联系出发的途径能支持区域城市关联、职住空间关系、城市中心体系、设施服务水平等方向;密度出发的应用途径能支持城市人口规模、街道活力分析等方向。移动定位大数据测算居民活动特征还只是一种推测,在应用方法上要避免"黑箱"方式,对移动定位大数据测算结果一定要结合传统数据进行校核,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既是“人口的城市化”,也是“空间的城市化”。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重组明显,社会分层现象明显体现在居住空间分化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加剧。通过上海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及特征进行剖析,进而对农民工居住空间演变、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何禾  石文华 《城市》2011,(7):35-3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进人快速城市化时期,大量居住区开始在城市中出现,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以平房、胡同为主的居住模式。然而近年来,大运量公共交通的发展和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人们的出行距离向极远和极近两个极端发展,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现代常采用的“居住区—居住小区一居住组团”的层级式结构似乎已难以适应城市的发展和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新的居住模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殷亮  任娟 《城市》2012,(10):64-67
构图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建筑的色彩设计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中国住宅建设的高速发展,居住建筑的色彩设计不断突破传统的色彩取向与构图方式,设计手法更新较快,这些设计或构图大胆,或精雕细琢,富有创意的色彩设计拓展了大众对居住建筑色彩构图的理解,也表现出设计师对居住空间深层次的关注。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建筑的外观色彩大体有6种构图方式。一、横向构图在城市居住建筑色彩中运用最广泛的构图方式是横向构图,即建筑色彩分布以水平线条作为分界线,相同或相近的色彩水平延伸,给人以平静、稳妥的视觉感受和从容、安详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由传统的空间扩张转为存量更新。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住水平和应对我国的老龄化现状,对城市既有住宅进行改造更新就显得迫在眉睫。而基于支撑体(S)与填充体(I)分离理念的住宅更新方法,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途径。SI分离既有利于挖掘既有住宅最有价值的部分,又有利于探索通过工业化建造的方法进行住宅的适应性更新。本文以东北地区7个主要城市的42个住宅样本为研究对象,探索城市既有多层住宅在体系分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结构、外围护、平面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总结出既有住宅的特征、住宅支撑体与填充体的构成要素,以及其对住宅更新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以期为既有住宅工业化更新方法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利用2001、2005和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描述进城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和居住等方面与城市本地居民的差距及其变化趋势;然后从政策法规方面,阐述进城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进展;最后,从户籍制度、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和人力资本提升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发展条件下的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庆明 《城市》2007,(6):13-16
一、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与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第二阶段是迁移劳动力中的成功者在"乐业"之后寻求"安居",在迁入地居住下来.农村人口只有顺利地走完以上两个过程,才能实现人口城市化.  相似文献   

15.
一、北京经济结构转变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1949年以前的北京,是个传统的消费型城市,生产水平较低,工农业生产都不发达.建国初期,北京首先对城市性质进行了彻底的革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导资源配置的中央政府,将大量投资投向北京,使北京形成了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北京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先后建立并发展了冶金、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骨干行业,成为一个主要依靠工业来支撑经济发展的城市.而且属于重型工业结构,实现了从"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作为现代人口大量聚集的居民点,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社区作为承载城市居民居住、生活功能的主要场所,其人居环境对居民的生活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居环境分为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五大系统。该文选取在北京传统城市社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海淀区东王庄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与新兴社区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建筑理论的相关知识,以人居环境的自然系统、居住系统为切入角度,探索其在城市社区设计活动方面的可取之处,并发现其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晔琴 《社会学》2009,(3):21-31
本研究主要探讨乡城迁移人员的城市居住问题,笔者以“混居”为考察视角,通过对目前上海出现的城市边缘社区混居的现状及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乡城迁移人员与本地居民共同居住的内在逻辑和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下层社区中混居实践的可能性作出说明。笔者认为,与本地居民的社区混居是乡城迁移人员进入城市居住的有效方式之一,群体之间的利益“潜规则”是实践社区混居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庆明 《城市》2008,(2):51-54
在我国城乡分割的人口管理体制下.农业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与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被分割为两个不相衔接的过程。这样,“城市农民工”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阶层就出现了。在我国城市现有的住房保障体制下.“城市农民工”的特殊身份.相应产生了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笔者试图深入分析影响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胡智英  宋志英 《城市》2008,(3):61-63
现代与传统、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使具有鲜明地域风貌和人文特色的城市也不可幸免地卷入了这一漩涡。由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趋同,人们忽视了对城市风貌中地域特色的追求,对居住城市的归属感日渐失落,城市规划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趋势。这种城市特色危机的日益显现,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将城市地域风貌特色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吴雁 《职业》2016,(11):122-123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应该是文化的双向交流.英语课堂上不应该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礼、孝"三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贯通和渗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