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致远 《城市》2014,(8):3-8
正每座城市都是建筑林立,这些建筑构成了城市的立体空间形态和形象,蕴含了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价值取向、技术进步和艺术追求,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表达实体和客观印象。在城市文化的大舞台上,自然山水环境是舞台的布景,道路交通体系是搭建舞台的框架,建筑则是活跃在舞台上的主  相似文献   

2.
综合考虑快速增长的刚性需求、提质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山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条件,是确保西部山地城市健康、快速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生态敏感性、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及其作用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整合生态敏感性空间约束、生态承载力容量约束的城市空间规划技术方法。以贵阳市花溪区为实证,从规模容量控制、空间格局规划以及管控指引等方面示范了相应的技术方法,明确了其发展规模和空间,并提出了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近代的建筑发展史中,由于殖民侵略,出现了中西方建筑交融的现象。哈尔滨作为最先被殖民侵略的城市,最先出现了中西方建筑相结合的产物——"中华巴洛克"。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将从客观的角度对哈尔滨的历史文化进行简单的概括。对"巴洛克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深入解析巴洛克建筑与中国建筑相结合的特点,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中华巴洛克建筑目前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楼阁"是中国城市历史风景营建中具有重要标识性的公共景观符号之一,蕴含着山水风景、礼制教化及社会价值等多元建设机制。而当下忽视城市楼阁形成机制的片段化、破碎化保护与建设,割裂了其在城市历史风景中的文脉延续,是关系到传统城市风景保护与重塑的紧迫问题。对此,本文以《全宋文》中官方主导建设的251个城市楼阁文记为对象,指出城市楼阁是宋代城市风景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围绕楼阁营建目标的词频统计,提取出礼制型、教化型和观景型3类楼阁,分析了礼制择中、风水形胜、城墙城门及园林附属4类楼阁空间布局方式,从而理清了城市楼阁的空间布局和内在形成机制的耦合关系,为城市历史风景的保护与重塑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建筑空间作支撑,不同的经济活动有不同的建筑空间要求,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不同的建筑容积率,因此为城市经济发展供给城市土地就比较复杂。产业与城市土地之间数量关系是实现经济规划与城市规划融合、经济规划"空间落地"的一个重要技术关键。本文利用有约束的似乎不相关模型分析经济产业与城市土地之间的关系,通过北京实证估算,该方法推算的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我们认为该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其它城市,在直接数据缺失的情况下,这个非调查方法的实用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价值和人生态度。本文试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历史入手,探讨和研究传统美学对中国园林建筑的影响,并从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美学体现,阐明了正是在包含了儒释道等思想精髓的美学指导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巧妙地与山水、植物、建筑有机结合,构成优美的风景画卷,同时也具有高度的使用性,成为一门高级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7.
缓解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先立 《城市观察》2012,(3):121-130
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人口和建筑密度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的进程,其中心城区的车流量急剧增加,原有的道路设施已经不堪重负,交通拥堵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本文在总结了日本东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为研究对象,对缓解我国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提出了对应的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南京的城乡构造特点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73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超过75%.现辖13个区、县.按照各区、县的城市功能、地理位置和历史称谓,可分为城区、郊区、远郊县三个部分.城区包括玄武、白下、鼓楼、建邺、秦淮、下关六个区,面积190平方千米;郊区包括雨花台、栖霞区、江宁区、六合区、浦口区五个区,面积4433平方千米;远郊县包括溧水、高淳2个县,面积1798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工业化背景下城市的无序建设、盲目效仿反映出城市特色的衰微,塑造适应地域自然环境、满足城市功能、传承历史文脉的城市形态地域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括了城市形态的概念及构成要素,以阆中、乐山、宜宾、都江堰等城市为例,探讨对城市形态地域特征的感知,构建基于城市形态地域特征的总体城市设计框架。以泸州市合江县江北新城为例,挖掘城市自然地域特征,宏观上对空间结构、山水格局,中观上对道路交通、景观体系、开敞空间、城市立面轮廓等要素进行设计控制,塑造山水田林城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以期为同类型的新城总体城市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处于岩石封闭系统中,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在设计及表达上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地面建筑及城市设计方法的类比,基于凯文·林奇所提出的城市设计五要素,研究城市中心区地下—地面"双层"城市设计方法,旨在消除地下街的迷途感并增强地下空间开发的系统性。提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需要与地面城市相对应,包括"区域:空间的分区主题设计","节点:地下空间节点创造","标志:地下空间高潮点及中心","边界:地下空间界面设计","路径:导向系统及导视系统"五个方面,并形成地下、地面立体对应关系,构建完整的"双层"城市空间系统,为整个城市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1.
广元,古称利州。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区、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诞生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建立省辖地级市,辖利州、昭化、朝天三区和苍溪、旺苍、剑阁、青川四县,幅员面积1.6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1.2万,常住人口249.00万,城市人口48万,市城区面积38.13平方公里。广元是对外开放城市、全国首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四川省山水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摘自百度百科一、广元的"三大优势"作为划分意义上的川东北地区第三梯队的广元,与甘肃、陕西接壤,属于边缘化的经济较落后的革命老区。然而,广元这些年的跨越发展令人瞩目。特别是近年来广元按照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的"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的战略构想,在"突出做强市(州)经济梯  相似文献   

12.
浅议城市色彩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津  曹林  李健 《城市》2007,(9):64-66
一、色彩规划在国内外城市现状中产生的标志性影响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做色彩规划的国家.巴黎以米黄色为主色调,从凯旋门到卢浮宫,建筑色彩大都是红砖顶或金顶、白色大理石墙、红铜色或绿色门窗,体现着法国人的华贵和浪漫.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属于典型的寒地城市,冬季雾霾现象频发,居民室外热舒适度差,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健康,导致公共空间活力严重不足。因此,城市既需要加强通风减弱雾霾,又需要增加静风区以保证居民室外热舒适度,这就形成了极其现实的矛盾。在此背景下结合《长春市总体城市设计》风环境专题,通过识别、分析各种风环境问题,利用CFD模拟法和网络语义分析法结合的主客观评价法与文献综述法分析解决对策。形成"中心城区尺度—人行尺度"的应对策略,中心城区尺度将通风廊道与自然山水格局耦合以优化通风廊道构建,并在大黑山脉山区构建引风廊道改善城市通风。人行尺度采用主客观结合分析方法,提出改善热舒适度策略。最终从不同视角改善城市风环境,提升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活跃导致城市货运需求激增,对货运交通规划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城市货运交通需求预测依赖于传统交通规划四阶段模型,该模型在交通需求生成阶段基于土地利用类别均质假设,在不同土地利用形态下货车生成率保持不变。企业货运设施是生成货车需求的一类重要土地利用形式,研究其货运生成对掌握城市货运交通的总体流向有重要价值。鉴于现有方法对货车生成行为机理解析的不充分,该文基于货运交通生成及分布的基本特征,通过实地调研和货车轨迹数据分析,研究企业货运设施货车生成率的空间异质性,并与传统基于土地利用类别的建模方法进行对比。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及南翔镇为例,利用VISUM交通仿真软件对两类建模方法下的城市货运交通生成及分布结果进行仿真模拟。最后,利用上海市一周的货车轨迹数据提取出货车真实OD,并与两类建模的交通分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企业货运设施建模方法的相对优越性。该文为提升货运需求预测能力,优化城市货运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人居环境视角下的城市生态空间评价体系,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生态服务价值、空间使用功能、城市特色空间塑造三个方面对株洲市中心城区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一、研究区生态空间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21 697.73万元,其中空气净化服务价值最低,是空间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重点;二、研究区空间服务功能良好,综合得分为64.94,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空间类型单一、游憩空间所占面积较少、生态空间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需加强;三、研究区"山—水—城"整体联系性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空间,但分布不均,且对历史文化景观要素的使用较少。  相似文献   

16.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建筑的地位作用使人们对它格外地关注和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建筑环境观认为:建筑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力主导下的"广义组织"的一部分,并反映了潜在的社会关系、压力和矛盾。本文旨在通过对建筑在城市中的职能作用及变革历程的分析,探求建筑在城市中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西部省会城市在发展特征方面存在诸多相似性,本文探讨西部省会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方法。以西宁市为研究案例,运用多元回归等量化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分层提取代表政府、企业、个人3类主体的行为选择影响因子,基于因子及因子间的互动关系建构起"政府—企业—个人"互动分析框架;运用所建构的框架对西宁的城市发展特征进行解析,进而试图对城市发展的路径做出解释。最后基于发展路径解释,分层次探讨了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乡遗产类型与时空谱系的拓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地段逐渐作为中华文化连续文明传承见证的空间载体纳入到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为此,本文将城市地标作为城市历史景观构成要素,基于关联性、整体性、历时性视角,建立了从地标与城市多维度关联关系识别其公共文化价值的研究方法。该方法提出了区位关系、功能权属、形态特征、称谓方式四大地标特征识别要素和目标导向、权力话语、审美风尚、社会思潮四项价值解析线索,通过对1949—2019年重庆市中心城区79处地标样本的解析,揭示出上述阶段重庆乃至全国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内在关联逻辑,以期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优秀历史建筑的普查筛选与保护实践提供判别、指导依据和为我国当代城市建成环境文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1998,(1)
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物化或积淀在各个城市的现存建筑与历史遗痕中,由此,便自然生成这样一种概念: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甚至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绝对对立起来。其实,这种认识是既不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不利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和人类共同文明遗产  相似文献   

20.
古文化街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是延续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场所.笔者以茌平县金牛湖景区古建一条街项目为例,在分析其历史脉络和场所特质的基础上,通过把当地传统街巷的空间特征与人们的社会活动、文化需求结合,将"七星如意"和"三重古街"的规划理念应用于整体空间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中,带动了景区及周边地区旅游及商业价值的提升,对以现代手法重塑历史场所精神的仿古文化街区规划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