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兴发 《社会科学家》2005,1(1):158-159
互联网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网络环境下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应该做到:优化网络道德环境、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强化网络道德教育、监督网络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与过去未成年人的道德景象--未成年人没有进入成人社会的视野,因而其道德地位难以确立,其道德形象也基本不会受到负面评价--明显不同,当代未成年人的道德境遇呈现了鲜明的现代特征,即未成年人的道德权利得到成年人社会的空前尊重和保护与成年人社会对未成年人空前的道德恐慌这两者之间的双重变奏.这种双重变奏展现了当今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总的现实背景,使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既必然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现代性问题,也必然成为社会和成年人的现代性中心话语之一.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历来被社会各界所重视。由于家庭教育具有初始性、延续性、潜化性、终生性、目的性以及贴近性和深入性等这一独特地位和作用 ,所以家庭因素胜于其他因素。因此 ,要预防未成人的犯罪必须抓住家庭教育这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道德情感渗透在道德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修养,在道德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培养未成年人道德情感的途径有:激发道德需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艺术教育,以家庭亲情为基础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的趋势,且构成了社会整体价值观分化和整合的重要方面.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的本质是道德价值观在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出现了断裂;道德价值观代际整合的基本向度就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对对方道德价值观的整合.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及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能分别在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中得到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王艳红  赵玉华 《兰州学刊》2008,(Z1):105-107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也是社会热点问题。文章分析未成年人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并结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对其的影响提出几点预防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就是以未成年人为本,其中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凸显对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强调未成年人是道德建设的主体;二是实现着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未成年人自身的需要和特点;三是体现全面发展之价值取向的要求,强调尊重未成年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琳 《南方论刊》2008,(12):70-71,108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习惯养成中常出现“反弹”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有未成年人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负面影响的客观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提高未成年人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入手,同时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并且要坚持长效机制长抓不懈。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问题则是“三农”问题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农村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民收入也有所提高,但是农民道德问题却日益突出。结合农村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考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农民思想道德问题的措施,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至少还存在如下一些不足,即学理性研究不够、脱离"社会转型"的实际以及对成年人因素的忽视.与此相关的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研究的两种主流研究路径,即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一般性背景揭示和孤立地就未成年人论未成年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以社会转型期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所构成的代际关系为框架探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不失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新进路.当然,这种新的研究路径,也存在居高临下的成年人立场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平等互动这两种观察视角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其长效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缺失的原因,提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期而有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为和谐社会奠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颖 《理论与现代化》2006,4(2):119-122
社会的和谐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家庭教育作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总是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在人的培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家庭教育是家庭履行社会职能的载体,是传递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社会的和谐发展有赖于家庭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为未来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否牢固。  相似文献   

13.
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教育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上具有学校和社会所没有的优势。遗憾的是,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家庭中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发展道德认知、加强情感交流、重视行为训练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4.
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当代道德文化建设问题离不开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对它的进一步发掘,必将发现其对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其各方面问题都具有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与司法方面的举措,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以及健全少年司法制度的建议,其中着重研究了少年法院的创设。  相似文献   

16.
考察当代社会道德状况必须围绕权利和义务这一核心关系,区分社会伦理和个人伦理两个重大维度。加强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应该进一步保障全体公民的权利,同时强化公民的义务意识。社会的道德建设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个人道德觉悟的层次提升,而主要是一个异质性的结构协调问题,即底线伦理、共同信念和终极关怀的三维道德结构的协调。底线伦理(法律规章)的核心原则是“秩序”,其功能主要是保障基本的生活秩序;共同信念(社会伦理)的核心原则是“正义”,主要在于建构保障公民权利的社会结构,当然也要求公民养成相应的德性;终极关怀(个人伦理)的核心原则是“义务”,要求公民个体更多地承担起对总体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张清华 《理论界》2007,(7):26-2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治国之基在于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需要把道德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去抓,从师范院校抓起,从少儿抓起,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前提,构建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三大困惑:一为对道德价值的怀疑、否定,二为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抵触,三为道德准则与道德行为的相悖。破解三大困惑的思路,一是要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道德价值被颠覆的威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理想,用一元主导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二是要培育道德情感,从形式内容、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上着力创新;三是要努力营造公正公平合理的社会大环境,通过多种社会途径促进道德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加强科技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指出:必须深入科技道德研究,强化科技道德教育,加强有关科技的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新时期全面推进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对道德现象规律性的深刻认识,这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教育工作者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本文从分析道德现象入手,将道德现象在纵向层面上归纳为三种存在形态,并进而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实质和途径,对道德建设的规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