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因素成就的,其中是否有民族政策方面的因素值得探讨。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虽然由于受私有制与剥削制度的影响具有很大的负面性,但是,也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因此,中国古代由于贯彻了"羁縻之道"这一基本的制度设计,其民族政策在总体上可以称之为"民族羁縻政策",并有相应的行政建置安排。所以,中国古代的民族羁縻政策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明清云南人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云南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也是一个激烈变革的时期。明统治者提倡文治 ,在云南靠内地区府州县广建儒学、书院 ,推动了云南文化教育的发展。清王朝建立后 ,在云南依然推行“尊孔读经”的文教政策 ,普遍设立义学 ,在边远民族地区兴办儒学。这时期 ,人才大量涌现 ,这既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 ,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从这时期云南人才的地理分布看 ,云南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慈波 《江淮论坛》2004,(1):130-135
宋代是类书发展的繁盛时期。这既沾溉于宋代崇儒右文的文化政策,又和类书具有的教化作用密切相关。而编撰类书作为统治者羁縻人才的统治工具,更具有微妙的政治意义。同样,宋代昌隆的学术、科举应试制度和便捷的印行条件也与类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北洋政府的民族政策与内蒙古的民族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中国,内蒙古的民族问题是中国政府所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北洋政府在某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曾调整某些民族政策。但是,从总体而言,北洋政府的羁縻、笼络的办法和强迫同化政策加深了内蒙古的民族矛盾、纠纷和隔阂。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蒙古的民族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5.
试探元代在广西民族地区的屯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巩固边防,元政府在广西民族地区广置屯田,并取得良好效果。元政府的重农政策和措施,民族问题和边界问题的复杂性,民族人口的增长等因素,促成元代在广西民族地区广泛开展屯田生产。屯田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元帝国南部边疆的安全,客观上推动了广西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及民族地区社会风习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蒙元时期,六盘山因地理位置险要,水甘草肥,成为蒙元由此向南进军,攻取四川、云南的指挥中枢和大本营。统治者在这一地区的活动深刻地影响了这一地区:六盘山的地位飙升;移民屯田,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交流、融合得到加强。这些对以后六盘山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元代经济史中,屯田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早在蒙古萍国时期,蒙古社会经济中就已出现屯田。当时,尽管屯田在设置地区、规模、数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为蒙古族进入广大农业地区以后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统治,以及元代屯田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忽必烈当政不久,元朝正式建立,屯田在全国范围内很快兴盛起来。元代屯田有着特殊的组织系统,各个系统又有着不同的特征,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代营州政府经济职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营州是镇守东北边疆的重镇,辖境内民族众多,社会经济成分复杂,发展程度各异,作为唐王朝设立在东北边疆地区的唯一内地型府州,营州政府对辖下核心区正州、边缘区城傍羁縻州、监管区诸少数民族羁縻都督府具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职能,如征收赋税与土贡、经营屯田、管理互市等。诸种经济职能的实施,既加强了唐王朝对东北边疆诸族的统御,同时对于唐王朝管辖与控制东北边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元代蒙古统治者在云南建立“行省”,使之纳入中央封建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在设置路、府、州、县的同时,对大理旧政权及其他民族上层实行招降与利用的政策。云南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元王朝的继承者明王朝更大力经营云南,其统治云南的260多年成为云南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最重要时期之一。经济的发展引致了社会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以及民族、人口构成的一系列变化。这一情况吸引了不少中外学者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0.
试析蒙元政策对元末明初新生民族形成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土族等是元末明初形成的新生的民族共同体。蒙元时期推行的某些政策,对这些民族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综合来看,蒙元统治者实行的"恩威相济"的策略,有利于元代新生民族的形成;屯田等重农政策、驿站制度的建立,加速了民族共同地域与共同经济生活的形成;重儒学、程朱理学的政策、语言并用政策及兼收并蓄的宗教政策,使新生民族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后,云南成立了"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在其颁布的布告和纲要中提出了"中国各族一体"的民族政策,在当时既是一项因地制宜的地方民族政策,更是一项在国家层面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内涵问题。云南军都督府还针对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提出了"中国各民族构造一体之国家"的理念,对后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命题的形成和中国构建现代民族国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用兵打败了最后一个政敌西瓯君,兼并了岭南,完成了建立一个“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多民族国家。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由于各民族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一样,民族问题相当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将威胁着封建统治者的地位。因此,秦始皇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在中央政权设置“典客(或典属国)、秦官,掌诸归义蛮夷”,专管处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在边疆地区设置“内郡为县,三边为道”的地方行政机关,直接处理民族地区的事情,并采取“仍令其君长治之”的办法①,以法律保障民族首领的统治。对少数民族人民及酋领给予与内地官民不同的优待,犯法从宽,轻徭薄赋,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羁縻政策”,亦即“以夷制夷”政策的由来。  相似文献   

13.
论先秦时期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一般著述中常提到的是汉代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进藏、清代的满蒙联姻,称颂唐太宗和康熙帝民族政策的开明和成绩,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先秦时期,特别是历年八百的周代,我国究竟有没有民族政策?当时民族政策的基本特征如何?对后世起了什么影响?似乎所有著作和教材中均未有专门论述。笔者认为:我国先秦时期,至晚到了周代,已经有了完整的、具体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它对后世起了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很好地进行研究和总  相似文献   

14.
陈曦 《学术探索》2006,(5):93-97
以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寻甸、武定二府土司叛乱为始,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为止,连年战乱,云南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屯田这一容易实现并行之有效的方式遂成为清朝统治势力深入云南、巩固西南边疆的历史选择。本文通过考察清朝在滇西、滇东北等地屯田的情况,全面论述了屯田在发展云南社会经济、巩固西南边疆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屯田与移民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十六国时期民族政策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矛盾是十六国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 ,为调和该矛盾而产生的民族政策也就为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所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汉———前赵和后赵政权对晋王室所采取的不同政策 ,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出由阶级矛盾向民族矛盾转化的趋势。这也使得十六国时期的民族政策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羁縻诚、徽州初置于五代十国时期,熙宁开边以后,宋朝收复诚、徽州,设置诚州与邵州莳竹县,其后诚州与莳竹县屡有变动,至崇宁年间新立靖州与武冈军,该地区的区划调整大体完成。其间,宋朝政府虽然制定了“详密”的羁縻政策,但治理理念与政策上的摇摆性导致国家在荆湖羁縻地区的开拓进退维谷,具体表现为城寨反复置废,国家“无经久之策”来控驭溪峒地区。直至宋末,靖州与武冈军仍被视为“边鄙”,国家也没有能够从整体上措置溪峒地区的治理问题,以致这些地区“蛮”变不断,始终未能实现“久远得安”。  相似文献   

17.
有明一代是中国古代屯田史上最称发达的时期。自洪武至崇祯,历代屯田均以“九边为多,而九边屯田又以西北为最”。现将地处西北重地的宁夏屯田作一述论,既可了解宁夏屯田的状况,又可概观西北乃至全国屯田的一般状况。明代之宁夏屯田,就其分期与制度来讲,与全国各地的屯田无大区别,但又有其特殊点。就有明一代屯田的分期而言,史学界均奉王毓铨先生《明代的军屯》所提出的观点:“洪武、永乐间各种制度都比较严明,而且这个时期正在大兴屯田,也是明代军屯最盛的时期。”“宣德以后日趋隳坏,到万历年间,屯军逃亡,屯田抛荒。”这一分期法系针对全国军屯而言,是合理的和科学的。而宁夏屯田的分期是否也如此呢?我们认为,宁夏的屯田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土司制度是元明及清前期封建王朝对我国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从历代“羁縻政策”发展而来。历史时期重庆民族地区土司主要包括石砫马氏土司,酉阳冉氏土司,秀山平茶、邑梅、石耶和地坝四个杨氏土司。重庆土司制度包括职衔制度、承袭制度、升迁制度、惩罚制度、贡赋制度、土兵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历史时期重庆民族地区土司制度,有助于专家学者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我国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19.
汉代民族治理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中央王朝对民族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民族治理的思想,制定并实行了许多切合实际、收效较好的民族治理政策,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汉代民族治理政策既踵武前元,又有新的创建,对后世的民族治理政策如唐代的羁縻州县制度、由元迄清之土司制度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汉代民族治理政策研究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理解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一体与多元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明朝的羁縻政策 ,研究成果十分丰硕 ,但对女真文化的单纯研究并不多见 ,有一些关于满族文化研究的论著涉及了明代女真文化 ,但一般都是寓明代女真文化的研究于满族文化的研究之中 ,没有突出体现明代女真文化的特点及嬗变过程。本文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明朝的羁縻政策给女真文化带来的影响及女真文化的嬗变进行深入的研究 ,并探讨文化边缘地区文化嬗变的发展规律。一、明朝对女真族实行的羁縻政策概述  明朝政权建立以后 ,为了有效管辖并统治女真地区 ,在女真地区实行了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 ,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设立羁縻卫所 ,任命各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