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词化语法隐喻是人类理解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语言手段.从认知的角度来考察,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可以反映人们在识解客观现象时从关系到过程或从物体到过程的重新概念化,体现了隐喻的意动过程.在诸多类型的动词化语法隐喻中,名词转用为动词构成的语法隐喻能够突显词汇意义中表示过程的语义侧面,并能体现概念转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广泛存在汉语动词倾向于译为名词、形容词或是介词词组这一现象。笔者将这一现象定义为"去动词化"倾向。研究发现:在单句中,"去动词化"往往发生在表示静态的动词上;在句群中,去动词化则发生在不占据语义重心的句子上。依据上述发现,笔者提出了两个朴素的经验性的概括,即状态一致原则和语义重心分布一致原则,并且,笔者把这两个原则进一步统一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相似文献   

3.
反意疑问句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由陈述部分和简短问句部分组成,其复合结构承载了丰富的话语信息.从认知语言学转喻的角度,探讨制约转喻的四个原则:即信息最大化原则、经济最大化原则、认知突显原则和社会需要原则在反意疑问句语用语义方面的反映.反意疑问句所承载的丰富的语义语用功能是语言运用者内在的认知状态转喻的结果.通过对反意疑问句的转喻认知分析,表明从认知转喻的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从认知角度看,词义延伸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思维模式。在此以英语形容词"heavy"为例,发现在"heavy"的语义扩展中,隐喻思维为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heavy"的多种义项属于隐喻表达,而单纯的转喻表达却没有得到体现。有时很难判断一种语义到底是转喻还是隐喻表达,这主要是两种机制同时作用的结果,出现了连续统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名物化现象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都有.在以往的研究中,语法系统中的名物化现象颇受关注,词汇系统中的名物化现象则不太受到关注.而对于词汇系统中的名物化现象也缺乏清晰的层次观念,对语素层面的名物化缺乏充分的认识.这就导致一些分歧观点的产生,如对"逆序类"结构是否存在的争论.名物化不仅发生在词层面,也发生在语素层面,其认知机制为转喻.明确语素名物化的观念对词汇语义和形式的理解有重要的意义.在意义方面,转喻机制不仅使语素本身发生语义转化,而且通过语义转指发展新的语义类范畴,改造整个词汇语义系统.在形式方面,语素不仅可以以本义参与造词,也可以以转义参与造词,从而提供高效的新词产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英语次谓语分为描述性次谓语和结果性次谓语。从语义取向来看,描述性次谓语有主语取向和宾语取向之分。描述性次谓语被删除后语义不发生变化,而结果性次谓语被删除后部分语义有变化。结果性次谓语属于限制性表达式,在语义上来说,一个句子只能被限定一次,因此,在一个句子中多个结果性次谓语不能共存,而描述性次谓语则可以。英语次谓语可用直接对译法、分句法、转译法和省略法来翻译成汉语。  相似文献   

7.
英语无灵主语句是英语书面语中常见的一种典型句型和独特语言现象。笔者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认知突显原则三个层面,对英语无灵主语句中的修辞手段进行分析,探讨此类句子的认知生成机制和表现形式,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寻新的研究视角,加深对这种语言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拟声词在现代语言和语言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语法中应属独立的实词词类,可作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份,并具有启篇、联篇等功能.拟声词最突出的语义特征是其音与义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有宣传和服务大众等作用,礼貌原则在公示语表达中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摆脱传统的语用视角研究礼貌,转而采用转喻认知理论来探讨公示语中的礼貌语言.文章认为,转喻的本质就是任何形式的替代,即"以此言彼";认知层面的转喻能够表达礼貌,这是转喻新思维和礼貌的特点决定的.遵循该理念,文章从间接言语行为、委婉语和语法转喻三个方面,对公示语的礼貌用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基础、语义基础、语言经济原则基础、社会文化基础等方面探讨了英语名词动词化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