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现实人生的民族。但在过去,理论界对中国人生理论的研究多局限于分散的、个人专题式的研究,未能从宏观的角度加以系统的整理、研究和分析。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人生理论史鉴》(以下简称《史鉴》)在这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该书的特点表现在: 首先,《史鉴》一书在体例上勇于突破习惯性思维,独辟新径。中国人生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或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蕴。其中,有关人生的理论,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传统与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生活起居行为准则的确立以至于民族精神的塑造,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中国文化,脱离不了对传统中国人生观、价值观作全面、系统、细致的考察,这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研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由郑晓江、程林辉二同志合著的《中国人生理论史鉴》(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正是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 ,是时代的最强音 ,是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历史大潮。《易·系辞》曰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始于 1978年的当代中国改革 ,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对于这场改革 ,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收获 ;但无论如何 ,人们的愿望是一致的 ,即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进步的现代化国家。说起改革 ,这在当代中国是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词语 ,倘若时光倒退二十年 ,或许就是一个比较陌生… 相似文献
4.
5.
6.
7.
<正> 路哲著《中国无政府主义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以下简称《史稿》)一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对中国无政府主义进行了动态的分析,在以下几方面独具特色。一、对中国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作了如实评价。《史稿》指出:“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的确有一些闭眼不看现实,只追求个人绝对自由的狂人。但是,从在中国宣传无政府主义学说的成员们的整体来看,并不完全如此。”(《史稿》第8页)中国无政府主义者队伍很复杂,其中固然不乏文痞、政客、革命狂热病患者,但绝大多数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通过对中国实际的调查,提出过一些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但当认识到无政府主义道路行不通之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放弃了无政府主义,继续探索真理,终于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些人最终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章培恒主编之《中国文学史》问世以来,读者反响强烈。见诸文字者,以赞扬为多;私下议论,则褒贬不一。笔者以为章著较以往各种文学通史为胜,其主要之点有三:一、强调文学的抒情特征;二、指出作家的气质、性格、心态与作品的同构对应关系;三、把文学的发展过程同人性的发展过程统一起来认识。以情动人:文学的根本特征。章著文学史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和突出了文学的抒情性质。指出“文学作品是一种以情动人的东西,它通过打动读者的感情,而使读者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作者首先在路情上被打动,否则便无以感动别人”。基于这种认…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涵纳了解洪祥先生数年来学术研究的新探索 ,以先生独具的理论修养 ,对现代文学的历史生成和演进轨迹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释 ,是先生学术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一、独到的理论阐释系统全书以开阔的思维 ,严密的逻辑和系统的理论 ,透过历史的烟云 ,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独到的理论阐释 ,这是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著之处。一些文学史论著或重于知识的梳理与规整 ,或从微观角度对某个作家、流派做出一定解释 ,相对较少地放眼历史、对文学的发生与演变做出自己宏观而系统的理论和逻辑阐释 ,而在这方面的突破正是本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朝代更替 ,兴衰治乱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用人的历史 :哪个时期重视人才 ,知人善任 ,社会就发展进步 ,国家就昌盛 ;哪个时期忽视甚至藐视人才 ,任人唯亲 ,社会、国家就衰亡。用人方策作为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 ,理应很好地加以继承发展。苗枫林同志历时十年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用人史》 ,为此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并取得可喜的成果。“明主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这是治国经验的历史总结 ,治吏的关键问题则是用人 ,用人方策的正确与否历来关系到政权的存亡和事业的成败。基于对这种重… 相似文献
14.
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和冯友兰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又是好友。此二人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对话”,庶几有助于当前的冯友兰研究和李约瑟研究,故将此书评介绍于此。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哲人们罄其智慧,不断探索人生问题。他们测度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追问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乃至自我的关系,追寻人的本质、价值和完美的理想人生模式,摸索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的途径。他们不断地对人生提出疑问并作出解答,从而创立和积淀了丰富的人生理论。这些理论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以至有人甚至说,中国的全部哲学就是关于人生或者关于怎样做人的学问。郑晓江、程林辉两位同志悉心竭力,历时三载,从人生理论的角度,系统地发掘、疏理、总结批判我国哲学、文学、宗教等思想资料,从中升华出能为现 相似文献
16.
近年世界各国对高智能人口再生产问题即人才人口再生产问题日益重视.联合国人口基金1996年以来的年度报告主题已逐渐从生殖健康、两性平等、人口和环境,转向贫困人口和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史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1)
吉林大学邵鹏文副教授和郝英达同志合著,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学生运动简史》(1919~1949)一书已经面世。该书从洋务运动中和帝国主义在华开办的教会学校中近代中国新式学生的产生写起,叙述了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个历史时期学生运动的发展,全面总结了我党领导学生运动的经验教训(包括留外学生、华侨学生),记叙了历次学生运动中青年学生和中外反动派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广大青年学生和学生运动领袖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的重要贡献;歌颂了中国青年学生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读过该书后,觉得它在以下几方面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18.
由葛荣晋教授主编、邀集全国众多名家集体撰著的《中国实学思潮史》,是海内外第一部系统论述与揭示中国实学基本观点、演化过程、发展规律及其当代价值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已引起海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这本书给人明显的感觉是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实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史学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学史,近年来受到许多史学工作者的热心关注,已经出版的学术专著即达八、九种之多。与这些学术专著相比较,新近问世的、由邹贤俊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一书,以其结构完备、立意新颖、适用性较强诸特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结构完备。这部著作以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通盘考察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全过程。在纵的方向,作者确认中国古代史学大体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即从远古迄春秋为中国史学的产生时期, 相似文献
20.
杨匡汉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诗论家和评论家之一.他的著作<中国新诗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是集自创十余部专著之精华、历十五年之心力潜心撰写的一部中国新诗学理论建构.全书共十二个部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