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陪审制合议庭有陪审团制合议庭和参审制合议庭。陪审团制合议庭在英美法国家存在,参审制合议庭在大陆法国家存在。在比较的基础上,认为应从解决“陪而不审”的视角来完善我国陪审制合议庭制度,即明确陪审员的权力范围、提供陪审员履行职权的条件和重构陪审制合议庭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2.
徐昕  冯磊 《学习与探索》2012,(10):48-52
司法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基本要求,而人民陪审制是实现中国司法民主最重要的形式。但是,目前人民陪审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如"陪而不审",即人民陪审员怠于表达意见或其意见难以对判决结果产生有效影响。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人民陪审员参与及影响审判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以致目前的陪审制既不能促进人民陪审员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审判,也不能保障现有的参与对审判结果产生实质的影响。因此,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应体现平民化,尽可能具有广泛性、代表性、社会性、群众性。未来应借鉴英美法国家的陪审制和大陆法国家的参审制,立足中国国情,解决"陪而不审"、民众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同时,还应该从制度完善入手,在现有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对陪审制予以单行立法,以促进实质参与的陪审制为基本定位,而不是着重于考核、管理等规范陪审员行为的规定。在陪审制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可以对陪审团制度进行试点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民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陪审制。  相似文献   

3.
确立"程序本位"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序本位理念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坚持以诉讼过程 ,而不是以诉讼结果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准的理念。这个理念依据于程序自身的独立价值和过程本身对结果的有用性和有效性。之所以要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树立程序本位的理念 ,是因为程序法治是现代法治的核心 ,程序本位连接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且有针砭时弊之效。当前坚持程序本位理念不仅具有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 ,引进和传播程序过程、程序正义观念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强调现代程序与现代法治之间的必然联系、推进当前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的有关法律文件来看,检察机关是中国的司法机关,而对于检察机关的性质,学术界、理论界仍然有一些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检察机关不是一个单纯的司法机关,它还具有行政机关的性质;也有学者认为,检察机关既不是司法机关,也不是行政机关,按照宪法的规定它就是一个法律监督机关.  相似文献   

5.
一、十字路口的中国司法改革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已经到了十分重要的阶段.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总体而言是成功的,而更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显然已经是一种共识,但20年的司法改革及其背后的法治现代化的模式却仍然处在激烈的争论之中.  相似文献   

6.
黄涛 《社科纵横》2008,23(7):80-81
人民陪审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审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却远远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参与、监督审判,维护司法公正的作用.本文初步分析了我国人民陪审制的历史、现状,探讨了该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及其成因,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必要性及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最近在"正义网络传媒"协助下发布<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对中国司法改革的进展和状况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份报告记载了中央有关部门21309年出台的一份题为<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的权威性、指导性文件,涉及支撑法院审判业务的财政基础这个笔者一直有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的<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2月1日在北京公布.这份报告的三个特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文本中心性.这份报告的基础内容是2009年中共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司法改革的规范性文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事司法改革正在深入开展中,它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主要目标是实现公正、民主、高效、权威的司法体制和司法权运行机制.笔者仅就其中的三个重要课题--陪审制度、执行制度和检察监督制度--谈一下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龙  向东春 《学术交流》2020,(6):59-74+191
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承载不同的程序法理,却基本适用相同的时效规定,这归咎于仲裁法中仲裁时效规则的阙如致使仲裁时效受到诉讼时效法定性的约束。仲裁时效既然作为判断仲裁请求成立的依据之一,就应当贯彻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确立多元仲裁时效体系,构建法定仲裁时效与约定仲裁时效双重结构,顺应仲裁的契约本位。同时,仲裁时效中止、中断适用的规则亟须与实体法保持一致,以形成逻辑严密的仲裁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丁寰翔 《社科纵横》2004,19(6):78-79
“司法公正与效率”已成为 2 1世纪我国司法改革的主题 ,正确理解和认识“司法公正与效率”及其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关系的内涵是实践完善刑事诉讼制度的前提条件或重要的指导思想 ;坚持“司法公正与效率”必须实行相关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 ,如确立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权和被指控人享有的沉默权、建立证据开示制度和系列证据规则、形成保障合议庭和法官独立审理案件的机制 ,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存在着一种悲观的论调,即"中国的司法改革在走回头路".这种论调主要基于三大现象:一是2007年底,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提出"三个至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并将其作为党在新时期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院")不仅是最高审判机关,同时也是法院系统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指导全国法院系统司法改革的职能.本文的切入点是,从最高院自身职能定位来讨论司法改革.这里的基本预设是认为,最高院自身职能的调整不仅是为全国法院改革做示范,同时也具有牵动效用,其职能的调整带动地方各级法院职能的转变,从而推动全国司法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法官在面对公众对某些案件判决的道德质疑时,很难解释和论证自身判决的正当性基础.虽然一些直觉化的道德判断在处理多数日常事务中确实行之有效,但如果脱离现实具体情况,这些道德判断被当做无前提或普适的原则弥漫在伦理、政治和司法中时,就会导致人们仅依赖于有限的经验,弱化对现实中复杂事件进行评估的能力,仅以价值观的方式来简化判断.所以,有时人们之所以犯"道德错误",可能并不仅仅因为自私、愚蠢或唯利是图,而是由于这种道德导向模式引发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万毅 《学习与探索》2005,(1):168-172
维护自由是刑事司法机制的价值本位。刑事司法机制对自由价值的追求,是通过对犯罪行为的追究和对法秩序的保障来实现的。刑事司法机制以相对自由观为正当性基础,经历了一个由消极自由向积极自由过渡的发展历程。刑事司法机制中的自由涉及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以及财产自由。在刑事司法机制中实现自由价值最终依赖于程序的法定性、手段的节制性以及权利的可救济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国情出发,学习、继承、借鉴了古今中外人类司法文明的有益成果,具有公开的政治性、鲜明的人民性、内在的合法性、充分的科学性、积极的建设性、与时俱进的实践性等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司法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渐显现.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叉司法制度成为必须给予认真思考的问题.要推进中国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司法改革,就应当进一步加强司法政治和思想建设、司法理论和文化建设、司法组织和队伍建设、司法制度和机制建设,强化对司法的物质保障和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进一步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特大型城市在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已经进行了诸多探索,出台了许多举措,其经验值得总结,不足需要归纳.本文以个案、抽样为研究方法,在总结经验,归纳不足的基础上认为,应当在树立与更新理念,建立需求与供给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设施与机构设置,改进服务方式与方法,建立科学、弹性的绩效评估体系以及培育和强化非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六个方面,进行完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朱玉玲 《社科纵横》2007,22(11):83-85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对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立法的不完善、诉讼理念的滞后以及执法的偏差等等原因,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造成取保候审制度这种非羁押措施的功能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哲学、文化、价值、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全方位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进行了多维反思,提出了价值本位的第三种路向——和谐本位,并具体分析了确立和谐本位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念富强 《社科纵横》2004,19(6):98-99
ADR是一种与诉讼方式不同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但是 ,与诉讼机制相比 ,ADR机制具有程序上的灵活性、费用上的经济性、时效上的快捷性和方式上的便利性等特点。在 2 1世纪 ,中国应当建立比较完善的ADR机制并使其与诉讼机制协调与互补 ,发挥积极的社会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