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也是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现有同质化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住房需求,存在政策落空的潜在风险。未来的政策设计要着眼于长远,基于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的多元化需求,以城市融入为价值目标,构建差异化、多元、分层的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这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协同、合作,创新公共政策,加强规划引导,合理设计居住空间和就业地域,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常规化、制度化运转。  相似文献   

2.
王星 《江海学刊》2013,(1):101-108
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烈的城市化需求,"职业非农化—居所城市化—生活市民化"是其融入城市的基本步骤。而住房是目前阻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最大难题。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住质量低下,居住格局呈聚居状,这为城市底层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土壤。新生代农民工住房困境的背后是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鼓励社会参与,构建住房资源动态配置体系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住房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对农民工身份认同关注较多,但对于居住空间对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空间角度入手,探讨居住空间和社会距离对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住房产权有利于增加农民工对"本地人"即城市居民这一身份的认同。居住的区位越靠近市区,越有利于农民工对本地人身份的认同。与农民工聚居形式相比,居住在以本地人为主的混合社区更有利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社会距离会降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同时社会距离在居住空间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文章据此提出,我们要保障农民工拥有自己的住房,减少居住区位带来的机会差异以及尽量实行分散居住,同时要不断缩小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从而促进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下进城农民工住房需求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兰州学刊》2010,(7):86-89
社会排斥理论认为居住空间是社会排斥的重要原因。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对进城农民工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排斥。文章建议扩大廉租房制度的覆盖面,将包括进城农民工在内外来低收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以满足他们基本住房需求。不过扩大廉租房制度的覆盖面必将会使资金供给不足问题更为突出,笔者认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外,还要广开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省合肥市农民工宅基地利用、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和相关利益诉求的调研数据表明,不同特征农民工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差异显著。农民工担心失去生活保障及补偿过低是其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主要原因,农民工选择较多的补偿方式是货币补偿、住房补偿、获得城镇社保和提供就业保障。农民工退出宅基地的利益诉求体现在宅基地的财产性功能诉求、"居者有其屋"的安居诉求、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的保障诉求及稳定就业和提高家庭收入的诉求,应从充分尊重农民工意愿、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宅基地退出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引导农民工自愿退出宅基地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大量农民工住房存在过度拥挤、环境恶劣和居住分割等问题,不利于其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获取信息和获得机会,融入城市主流生活,加剧了社会分割和贫富分化。在回顾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北京市微观数据,发现"城中村"中移民的劳动力产出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普通住房社区中的移民,恶劣的居住环境阻碍了农民工劳动力产出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城市劳动力市场和住房市场互动关系的理论,解释农民工聚居区的住房供给能力与居住环境质量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融合的机理。改善农民工住房条件和农民工聚居区居住环境的公共政策将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7.
杨哲  ;王茂福 《兰州学刊》2014,(7):104-110
文章基于CHIPS2007流动人口数据,对农民工城市居住质量与婚姻稳定性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相对于在城市独立租房的农民工而言,合租和居住单位宿舍农民工婚姻不稳定系数变动增大;与居住非城区的农民工相比,居住在城区农民工婚姻更加稳定;与居住在平房的农民工相比,居住在楼房的农民工婚姻更加和谐。随着城市住房使用面积增大、饮水条件改善、卫生设备提高以及取暖设备完善,婚姻稳定性也显著增强。同时也发现农民工城市住房使用面积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农民工城市住房产权不显著影响该群体的婚姻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北部湾港口城市——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市农民工住房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北部湾港口城市农民工住房存在着居住面积小、住房类型单一、住房保障投入不足等问题.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了北部湾港口城市农民工住房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城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重要性认知度较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愿强烈,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是当前农民工最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但是,当前农民工享受公共服务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农民工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当前农民工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求与城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市场排斥与边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由于不具合法就业、定居身份,缺少进入正规部门的门槛和资格条件,就业权力和就业保障被剥夺,或者由于市场运作的内在逻辑、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就业市场所具有的排斥与区隔的逻辑叙事,农民工被排斥在正规劳动力市场之外,处于最脆弱、不受保护、报酬或保障均较低的位置,被迫从事"边缘的"而不是"正规的"、艰苦、危险、劳累或肮脏的工作,这种生存处境意味着,在就业市场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更有可能遭受非正式经济所带来的贫穷与边缘化,使农民工陷入了一种发展困境,被排斥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之外,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鉴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针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政策体现了提前干预的特点。但在我国的实践中,未成年人出现不良行为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则是处于缺失状态,而未成年人的行为触犯法律或构成犯罪时,对其处罚又比较严厉。针对此现象,在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初期应加大教育、挽救的力度,而在未成年人有违法或犯罪行为时则应适用轻缓的惩罚。  相似文献   

12.
网络交往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崭新的人际交往形式 ,它对网民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 ,网络交往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坚持党的先进性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性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十分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并把它看成是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必须要与党情国情相结合 ,必须要与时代相结合 ,必须要落实到党的具体实践当中去 ,从而引导社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4.
肖金柱 《阴山学刊》2006,20(2):53-54
本文通过人体骨骼生长、发育以及衰老的规律,通过骨量丢失的模式和因素,讨论了运动预防骨量丢失以及运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一、引导侦查取证与引导矛盾化解的提出 从世界主要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看,在刑事侦查活动中,检察机关对警察的侦查都有一定的影响.依据这种影响的程度,刑事诉讼中的检警关系大体有两种类型,即所谓的大陆法系"检警一体"的紧密型以及英美法系"检警分离"的松散型.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委托理财中存在着平均收益降低 ,保底收益难兑现、信息披露不及时、占用募集资金严重、摧生金融泡沫等问题。对此 ,应采取完善证券市场法制建设和惩罚机制、加强监管、积极引导上市公司重视主业发展等有效措施 ,对委托理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安排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显著的股份化色彩。本文在简要描述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的一些基本事实之后,回顾了关于农民合作社的治理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合作社剩余控制权的研究框架,指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是一种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结构,进而分别分析了能力、关系对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代显学的清代考据学曾影响一代学风,并渗透进文学之中。考据家涉足戏剧理论批评,以考据法治戏与传统戏剧批评显然不同,是注重考证戏剧本事;在戏剧创作中,则是"以史为剧"。这对提高戏剧地位不无意义,但又容易带来拘泥本事而创新不足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厘金制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种重要的商业税制,开创于1853年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特定环境下。最初它仅是一种临时性的筹饷措施,之后却发展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税制,直到1931年才被南京国民政府裁撤。厘金推行的过程中给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自从厘金制开创以来,各阶层人民的反抗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清廷关于"裁厘"问题却多次议而不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厘金与晚清时期的国家财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厘金打破了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四大支柱之一,对国家和地方财政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侦查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部分,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职能.侦查监督的目的,是保障诉讼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司法正义的实现,就这一机制的设置来讲,它是抑制国家权力和保障个人自由的制衡性配置①.目前我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机制的运行,还处于磨合阶段,侦查监督活动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