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西方古代文化从希腊多神教向基督教的转化·赵林·基督教作为一种高级宗教虽然产生于公元之初,但是构成其核心和灵魂的彼岸意识与唯灵主义,却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就在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土壤中孕育滋生。尽管基督教的圣教历史、律法道德部分来自于犹太教,但是它的基...  相似文献   

2.
杜丽燕 《求是学刊》2004,31(1):45-51
如果没有希腊文化,基督教的产生是不可想像的。基督教思想的产生得益于希腊哲学,基督教思想的系统化,同样是希腊哲学征服基督教世界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基督教思想是穿着宗教外衣的希腊哲学。不过,希腊哲学究竟在哪些方面为基督教做出了贡献,似乎西方哲学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希腊文明与基督教的关系。第一,智者关于好公民的讨论和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对于好人的讨论成为基督教定位人的信仰的重要参数。第二,善的理念为基督教的上帝论提供了道德的形而上学蓝本。第三,毕达哥拉斯和新毕达哥拉斯派以及柏拉图的灵魂不灭与轮回思想,为基督教爱的理论和末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斯多亚学派的世界主义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拓清了道路。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阐述,作者力求表明,希腊哲学是基督教思想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3.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4年入侵东方到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帝国灭亡,其间东西方文化进行广泛全面的交融、汇合而形成一种新文化:希腊化文化,尔后被罗马帝国继承下来。基督教及其神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从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和神学。其间犹太神学家斐洛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由于他使希腊、希腊化文化和犹太文化、希腊哲学和犹太教相结合,从而创立了一类新型的犹太教神学,为基督教及其神学从形式到内容树立了楷模;它集中体现在古代基督教作者,尤其是古代基督教最大神学家奥古斯的神学体系中,并进而广泛地影响了中世纪经院哲学,成为西方宗教和神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杨锐 《唐都学刊》2007,23(5):66-68
古典哲学乃基督教赖以生根发芽之精神沃土。从思想渊源来讲,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的兴起和古典哲学的发展趋向息息相关,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到斯多葛学派,古典哲学的内向化发展为基督教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和铺垫。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信仰体系在西方的确立,完全是一个内外因交互作用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其中一神论原则的确立,对犹太教母体的克服和希腊哲学的同化,是这一历史进程中三个决定性环节。正是这三项工作的完成,才奠定了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基础性地位。然而,由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基督教的胜利注定只能是阶段性的,随着其所依赖的经济基础的覆灭,基督教也必然走向倾颓。  相似文献   

6.
从中世纪后期一直到黑格尔时代的前夜,德国哲学和文化始终处于一种神秘主义的氛围之中。这种神秘主义不仅把一切哲学问题最终归结于神学,而且把一切真正的知识最终归结于直观和神秘体验,从而与英法崇尚的经验理性和启蒙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德国神秘主义最初萌发于艾克哈特的“心灵之光”和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并在雅各·波墨的粗俗晦涩的语言中第一次表现为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虽然是对神秘主义传统的背离,但是他在知识和信仰之间所造成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却使得传统的神秘主义在浪漫主义的形式中复活。这种以浪漫主义哲学和神学的名义而复兴的神秘主义在耶柯比的“直接知识”、谢林的神秘“直观”和施莱尔马赫的“绝对依赖感”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并最终因其极端的片面性而在黑格尔哲学中被扬弃。  相似文献   

7.
德尔图良关于“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对立,其宗旨在于反对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的简单混合,以便维护基督教传统。这是圣经思想的具体阐发,在基督教教会史、思想史和神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但德尔图良的信仰主义并不完全否定理性。在拒绝利用希腊哲学来理解基督教之后,他试图用人的自然理性和灵魂来证明上帝和信仰。本文结合基督教思想史对德尔图良在理性问题上的矛盾作了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唐立新 《求是学刊》2014,41(6):192-198
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犹太教在美国经历并完成了改革运动,其改革的指向是使犹太教走向理性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剔除神秘主义和简化烦琐的教规礼仪。美国犹太教改革运动深受马丁·路德领导的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同时,在启蒙理性的指引下,美国犹太教改革运动承续犹太教"哈斯卡拉"运动的思想路径并发扬光大。此外,美国的自由主义精神和宗教宽容给犹太教改革运动提供了思想的沃土。但是,美国本土的基督教的强大加上自然神论的冲击,也构成倒逼犹太教走向改革道路的重要因素。可见,美国犹太教改革运动是多重因素合力促成的,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国内学界因意识形态、理论视野、研究路径等方面的局限,对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从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层面或视阈,尚缺乏从哲学层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从文化哲学视角看,基督教中的“上帝”恰恰是人的作品,是人的形象的升华和摹本,不是上帝造人,而是“人造上帝”,体现出人的主体创造精神;基督教是一种以隐性形式表现的“人本主义”观念,而不是“神本主义”;基督教教义是人类对自己的“自身关怀”,而不是上帝对人的“终极关怀”。从文化哲学视角发掘人本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既可以更为全面地把握人本主义思想的广博内涵,又可以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全球宗教哲学”的角度出发 ,把哲学本体论的根本范畴即“存在” ,界定为“使在”(使世界存在 )、“内在”(内在于世界 )和“超在”(超越于世界 )的“真正的神秘” ,即无形无相又难以描述、看似“空、无、非”实为“实、有、是”的世界本源。作者从儒、释、道等中国宗教哲学以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圣经宗教哲学的本体论引证大量的理论表达 ,支持了上述界说 ,表明了这种宗教哲学的界说所具有的普遍根据  相似文献   

11.
论著提要     
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期,一种特殊的现代主义,或称宗教自由主义的运动,在天主教和基督教内部得到广泛传播。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力图巩固由于社会与科学进步而被毁坏的宗教阵地。他们认为自己是人道主义思想的拥护者,他们反对传统的基督教教义,企图创立一种无神的宗教,重新论证人道主义思想。P.赫姆斯特里特牧师在《宗教人道主义的实质》一文中说:“美国的人道主义是自由主义基督教与犹太教内部分化的结果。”宗教人道主义奠基者的著作的基本内容是:宗教与人道主义的相互关系及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关系问题。他们探讨道德的意义与起源、人的自由与责任、生命的  相似文献   

12.
学术活动     
印度哲学名著《圣教论》汉译本再版1999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圣教论》(Agamasastra)汉译本(乔荼波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巫慧教授从梵文译成汉文)。2000年,该馆将其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再版发行。《圣教论》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之一“吠檀多”学派的根本经典。吠檀多哲学从七世纪发展到近现代,已成为印度哲流派中的主流哲学。它不仅在印度知识分子中,而且在印度普通人中产生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性和精神的影响。中国人对吠檀多哲学似较陌生,对其根本经典《圣教论》则更不甚熟悉。现在,《圣教论》汉译本的再,对当代印度主流哲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的德性伦理的角度审视希腊文明和希伯来传统的融合和张力。就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的德性伦理而言 ,它的进路相当特别。一方面它是犹太基督教的 ,另一方面它又是柏拉图主义的 ,两者结合在一起似乎形成了奇异的悖论。从信仰而言 ,它的德性伦理侧重于“日常性”的向度 ;但就理性而论 ,它又非常形而上学。把日常性的伦理教导与形而上学的思辨放在一起进行整合 ,是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德性伦理的张力所在。本文试图展示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思想家是如何在不同传统的张力之间达成平衡 ,建构出基督教德性伦理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4.
“梵我一如”的演绎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照 《南亚研究》2001,(1):67-72
在古代印度 ,始终贯穿着一种神秘主义的思想方法。到奥义书时期 ,这种神秘的思想方法逐渐理论化 ,系统化 ,从而形成了古代印度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思想。其中“梵我一如”是在奥义书中提出的哲学命题 ,成为奥义书的哲学精华 ,同时也是古印度哲学的精华。它影响到沙门思潮甚至六派哲学的形成 ,以及今日的印度宗教。所以 ,想了解印度从古到今的宗教与哲学之思想内涵及其背景 ,对于“梵我一如”之思想的学习与把握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奥义书以前的“梵”与“我”之意义1、吠陀时期的“原人”以及“我”的意义一般学者把吠陀时期划分在大约公…  相似文献   

15.
王晓朝 《浙江学刊》2001,3(4):168-171
灵魂观念就象宗教的基因,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来各种宗教神学理论的基本倾向.本文通过解读古罗马基督教作家德尔图良的<论灵魂>来揭示希腊哲学灵魂观与基督教灵魂观的特征与差别,指出德尔图良坚持旧约圣经"灵肉整全论"的基调,批判了柏拉图主义灵肉二元论的截然对立的倾向,赋予人的肉体以恰当的地位,阐述了基督教的灵魂观.  相似文献   

16.
末世论思想作为别尔嘉耶夫历史哲学、神哲学的核心话题之一,始终被贯彻于其整个哲学体系的方方面面,并经由他对诸多现实问题的阐述得以丰富地彰显.而人道主义辩证法问题一直都是别尔嘉耶夫利用其自由哲学的理论背景同人文主义,特别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的人文主义诸思潮进行论辩时对之进行批判的核心.把人道主义辩证法置于末世论历史哲学的框架加以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掌握别尔嘉耶夫哲学中“神-人”关系的建构模式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形成的比较研究,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汇合。公元一世纪前后在东方兴起的基督教及其典籍《新约》的某些篇章的撰写,是受到柏拉图主义等希腊哲学影响的。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是基督教神学有机结构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念—“逻各斯”—神创论、时间、三位一体说的比较,认为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构成为基督教神学的核心,至今仍对基督教神学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The World Congresses of Philosophy)将于2013年8月4~10日在希腊雅典召开。会议议题包括:当今古希腊哲学问题;性;哲学与宗教;艺术与文化;技术与环境;生物伦理学的当代趋向;希腊现当代哲学等。征文内容包括:美学与艺术哲学;生物伦理学;佛教哲学;基督教哲学;比较哲  相似文献   

19.
《希腊哲学史》第 2卷中曾经对希腊的“自然”与“约定”的问题进行过较为详尽的讨论。① nomos与 physis翻译为“自然”与“约定” ,不尽准确 ,所以我们一直倾向于直接用这两个字的西文字。Nomos常常被译为“约定” ,这在汉语中便与“约”、“契约”、“社会契约”等一系列理念发生了联系。但是本文希望阐明的是 ,希腊并不存在“与神立约” ,也不存在近代意义上的“社会契约论”。不过 ,这并不妨碍希腊人在“自然还是约定”的话语体系中思考类似的政治伦理问题 ,包括哲学家的城邦国家形成论 ,国际盟约的反思 ,② 以及借贷与租赁、置卖协议、释放奴隶的字契等等交易契约等。它们后面往往也会有希腊式神灵的特殊在场监临。本文从希腊早期的自然正义 ,雅典民主时代对于nomos的质疑与探讨 ,雅典后期哲学家的重新建立自然正义等三个阶段对此做一个分析。最后 ,我们对比近代社会契约论思想 ,以揭示正义观的古今异同。  相似文献   

20.
1 当代宗教现象(1)在美国社会中 ,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例很高 ,超过 85 %。 (2 )美国最大的宗教群体是基督教群体。在基督教中有现代派 ,也称自由派或开放派 ,但他们开始衰落 ,而保守派却一直在增长。 (3 )美国人对东方宗教、东方神秘主义感兴趣的人数在增加 ,但由于他们只是参与活动 ,而不是登记的成员 ,很难确定他们的人数。 (4 )在宗教群体中 ,基要派力量在加强。在美国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都变得更为保守。 (5 )社会上宗教、科学、健康三方力量合成化 ,组成“新时代运动”。2 新兴宗教在美国发展迅速的原因(1)社会因素  由于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