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现状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主要存在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经营体制以及缺少全面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在分析中国国际承包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企业体制改革、加强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等建议,为提高中国国际承包商的竞争能力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态位理论分析区域内城市间的竞争程度及变化情况。采用生态位宽度模型、重叠度模型,计算1984年和2004年两个时期关中地区各城市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并对比分关中城市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1)生态位可以用来表征城市竞争能力;(2)1984年关中地区城市生态位宽度窄,且重叠度高,城市竞争激烈;2004年城市生态位宽度大大加宽,重叠度较低,城市竞争缓和;关中地区各城市产业结构逐渐合理,生态位宽度增大,重叠度减小,城市间竞争程度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3.
国际工程承包商经营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工程新闻记录>(ENR)公布的数据的基础上,对2002年全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市场分布、行业分布、地区分布情况,以及经营结构、经营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同时分析了入选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的中国公司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资源外包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的测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别从整体意义上的价值链和局部意义上的功能链测算出企业综合生态位和各功能元生态位,针对不同占位特征的功能元生态位做出初步资源外包决策,并根据企业综合生态位和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对资源外包决策进行修正,最后通过企业生态位和功能元生态位测度值在内部环境中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生态位夹缝空间的机会和威胁给出了企业资源外包决策建议模型。  相似文献   

5.
国际工程索赔权论证中处理开脱性条款的原则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索赔权的论证是承包商进行索赔的第一步,而合同中业主加入的开脱性条款往往给索赔权的论证带来困难。如何克服这一困难,使索赔获得成功,是国际工程承包界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难题。文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若干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两个案例,说明这些原则在国际工程承包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去。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除了不断拓展经营版图、完善市场布局外,更要重视在当地的滚动发展。属地化管理是对外承包企业实现扎根经营、滚动发展的重要措施手段。本文以投资环境规范、法律制度健全的阿联酋迪拜为背景,依托某建筑企业迪拜公司在当地多年深耕发展的管理实践经验,介绍了在海外开展属地化经营的管理思路和常用措施,可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属地化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国际土木工程市场分析及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1998年国际土木工程设计与工程承包市场情况的分析,我国土木工程设计和工程承包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地位,论述了打入国际市场对公司业绩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我国加强在拉美地区建筑市场介入的重要意义,揭示了我校土木工程毕业生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关好的国际工作前景,以及必须做好的技术和语言准备.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承包市场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强调我国承包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弱点 ,制订相应的发展策略 ,使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融资及管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 ,从企业融资和管理方式两方面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 ,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FIDIC合同条件及应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IDIC合同条件是国际工程承包界公认的标准合同条件,在国际工程项目承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FIDIC合同条件,对于我国外经企业有效地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FIDIC合同条件的背景与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应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企业生态位理论作为组织生态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仍处于发展之中,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生态位宽度、重叠密度等角度研究生态位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因此有许多尚待扩展的领域,本文主要对企业生态位理论研究主线、属性、主要流派等方面对企业生态位理论进行梳理与综合评述,并指出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企业生态位理论作为组织生态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仍处于发展之中.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生态位宽度、重叠密度等角度研究生态位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因此有许多尚待扩展的领域.本文主要对企业生态位理论研究主线、属性、主要流派等方面对企业生态位理论进行梳理与综合评述,并指出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应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系数及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浙江省六十田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华东楠Machilus lept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紫楠Phoebe sheareri、木荷Schima superba、东南石栎Lithocarpus harlandii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69、0.951、0.898、0.867、0.819和0.773,而香槐Cladrastis wilsonii、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的生态位较小,仅为0.345、0.245和0.245;生态位宽度大的树种间一般有较高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香槐、树参和枫香的生态位宽度较小,但与其它树种的相似性却很高,表明这些树种对资源有较明显的共享趋势;从生态位重叠值来看,整体上表现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间都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宽度较小的树种与其它树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土木工程施L合同条件”(FIDIC合同条件)和国际惯例对承包商的时间性的约束条款,分析了时间因素对国际工程承包活动中投标报价与谈判、工程施工、工程保修三个阶段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华老字号是我国企业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也有不少老字号企业面临冲击,经营萎靡,处境闲顿。本文利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老字号企业的产品创新问题,涉及老字号企业产品的生态位维度、宽度、重叠度等概念。同时,借用生态位概念,提出老字号企业经营转型及产品创新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国际工程公司的现状以及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国际工程公司在加入WTO后应采取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品牌国际新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快培育中国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已作为重大战略列入中央"十一五"规划和十七大报告.然而,全球市场已被欧美的国际知名品牌占据,中国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并非易事.为此,推动少数具备条件的中国领先企业(如华为、海尔、万向、联想等)率先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可藉此提升整个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的形象.中国领先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的前提是实现品牌再定位,即从传统的"价廉物美"定位,提升为"质优价高"定位.论文在对多个后发国家的国际知名品牌的经验分析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的营销战略策略.营销战略包括:开辟新细分市场;通过国际品牌并购,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两个市场"战略等.营销策略包括:开发声誉品牌;洞察消费者需求,打造品牌形象;建立直接营销队伍等.  相似文献   

18.
媒介生态学是生态学与传播学相结合的一个学科,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每一媒体都是媒介生态中的一员.文章以媒介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为视角,采用美国学者John Dimmick提出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等计算公式,对2010~2011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营收数据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以及竞争优势的计算,测算两者在收入资源、媒介生存环境、对收入资源的竞争力等数值,得出互联网占有收入资源的绝对竞争优势,但其优势在逐步缩小,而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优势逐渐增强,并对此竞争关系的形成作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9.
承包商应树立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着中国即将加入WTO ,根据我国工程承包现状 ,指出承包商应树立索赔意识 ,积极寻找索赔机会 ,加强索赔管理。  相似文献   

20.
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基于一般化双钻石模型的理论框架,选择国内国际两组观测值对金砖国家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绘制国内钻石模型和国际钻石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金砖国家中具有最强的国际竞争力,但仍然存在国际生产要素不足、国内和国际需求质量不高、国内和国际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不够完善,以及国内和国际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优势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