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国民党在大革命时期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是个执政党,它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政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最后堕落为地主买办阶级的政党的演变过程,它的演变对大革命的胜利和失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对其演变的过程和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四年国民党实行改组成为革命的联盟。关于国民党改组后的阶级构成,目前在党史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另一种认为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两种看法都是讲“四个阶级”的联盟。对于“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这三个阶级认识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时期中共对国民党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认识过程基本上循着两条线索发展:既存在着一个联合战线形式的国民党,又存在着一个联合战线之外的纯粹的国民党。联合战线形式的国民党是“各阶级合作的党”,属于阶级联盟,并且随着国民党右派的分裂逐步由四个阶级转化为三个阶级;而纯碎的国民党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党”,在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又成为“小资产阶级政党”。党力图将两种不同性质的国民党加以区别,看不到联合战线与国民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共产国际“左”倾理论的指导下 ,中共先后出现了三次“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依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国民党不仅是一个政党 ,而且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而共产国际视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从而割裂了国民党与资产阶级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必然在认识上出现一误区 ,即将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混为一谈。一旦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 ,共产国际便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破坏统一战线 ,从而打击它们。  相似文献   

5.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间势力“中间势力”是一个历史概念,它特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革命失败后的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包括农村富农、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内的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有时又单指邓些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政治利益的政党和政治团体。 1921年,蒋介石、汪精卫等相继背叛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党南京政府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中国共产党独自举起革命大旗,领导中国人民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亦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蒙骗中清醒过来,积极从事独立的政治活动,寻求不同于国共两党的中间道路。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6.
各个不同的政党,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目的而产生的。中国各民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同样是由于一定时期的政治需要而形成的。我想就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一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发展到今天,历史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各民主党派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二者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其理由是: 一、有着社会基础、社会作用的差异。在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主要是以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及其他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爱国分子为其社会基础的,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联盟性质的政党。其性质虽然具  相似文献   

7.
1848年3月爆发的德国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1848年欧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德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结束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资产阶级的集中统一的共和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劳动农民(主要是农业工人、佃农、小农),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其中无产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多党合作,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之间的合作,也是民主党派之间的相互合作。 我国的民主党派,大多数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在抗日战争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先后在四十年代成立的,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由于处在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它们是政党,但又不同于无产阶级政党或资产阶级政党那样单一阶级的政党。在初建时期,它们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和它们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它们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民主革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左派的历史是第一次大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对它的政策则直接影响国民党左派的演变乃至第一次大革命的进程.本文就此作一探讨,希冀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一)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左派的组织演变比较复杂,有过重大的分化和组合,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受挫、复兴和分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论谢司起义     
持续八年之久的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资产阶级、种植园主同农民、工人、以及小资产阶级建立了广泛的联盟。资产阶级和地主掌握着领导权。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在战争的进程中,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利用自己的领导地位控制政府,攫取财富,而浴血奋战的广大劳动人民却饱尝战争  相似文献   

11.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正确地领导了统一战线,出现了三个发展阶段。一三个阶级的联盟从一九二七年七月大革命失败到一力三一年九一八事变,这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三个阶级联盟的阶段。党所领导的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般包括两种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与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可是,在大革命失败到九一八事变这  相似文献   

12.
紧密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优良作风。这种优良作风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就开始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各地党员深入铁路、海港、工厂、矿山,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集中工人的要求,领导工人进行争取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的斗争。国民革命时期,各地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广泛发动、组织、领导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反对帝国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左派的历史是第一次大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对它的政策则直接影响国民党左派的演变乃至第一次大革命的进程。本文就此作一探讨,希冀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一)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左派的组织演变比较复杂,有过重大的分化和组合,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受挫、复兴和分化四个阶段。国民党“一大”至“中山舰事件”之前,这段时间是左派的形成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正确到失误的过程,即从民主革命时期把知识分子判定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知识分子判定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一失误的产生,既与时代环境有关,也潜藏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认识和判定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标准之中。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土地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是大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国民党左派代表。邓演达积极倡导农民运动,赞同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政治主张,提出要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其土地思想得到了毛泽东等同志的赞同,对中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的革命政党,一九○五年八月成立,一九一二年演化为国民党。在这短短七年里,它经历了一个由联合而分化,由分化而解体的历史过程。本文通过对同盟会上述历史过程的初步分析,阐明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独立而坚强的阶级政党,因而不具备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并从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方面说明这次革命必然失败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在学术界颇有争议,概括起来,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大革命是由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中国国民党是大革命的领导者。(三)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了大革命。本文拟以大革命的史实为根据,对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 大革命领导权谁属,是由当时的主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一)我国新旧民主革命领导权的过渡性 大革命时期,我国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领导权从资产阶级手里转移到无产阶级手里,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这种过渡性,是由原国民党领导权的延续性和共产党的不成熟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民主党派,是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形成的.它们一直是作为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而存在的,是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党派是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三种政治力量.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所处的特殊环境,使得民主党派在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一、民主党派历来不是单一的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组织.第一,从民主党派的阶级构成来看,我国的民主党派由三部分人构成:一是由民族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是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三个主要法宝之一。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①要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里,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建党思想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建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再论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论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和实践张劲,李义凡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正确解决,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大革命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努力运用所掌握的马列主义理论,分析研究农民问题,提出并实施了有关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