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董福祥甘军增援天津扬契维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里说,当时调往天津阻击联军的清军,除聂士成、马玉昆、宋庆诸部外,还有总督裕禄等部,也有从北京派来的董福祥的一部分军队。董福祥部分甘军增援天津,是扬契维茨基在天津目睹所记。且当时官方也有这样的记载。一辐《天津埋伏地雷董军门大胜西兵图》,所反映的董福祥天津抗击八国联军时的情景,亦与扬契维茨  相似文献   

2.
董福祥评议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董福祥(1839—1908年)就是被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激流推上了历史舞台,由农民起义首领跻身清廷名将之列,煊赫一时,声震中外。他的一生经历说明,他是这一畸形社会的产物,是清政府武员大吏的又一类典型的代表。剖析董福祥一生的功过是非,将有助于对晚清统治集团内部决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固原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刊登薛正昌题为《中日甲午之战与河湟起义问的董福祥》的文章,认为董福祥与西北马家军阀集团的孕育与形成有直接的关系。董福祥(1839—1908),字星五,清代甘肃固原人.1876(光绪二年)率郭随左宗棠入新疆,戍边十余年,曾任阿克苏镇总兵、喀什噶尔提督(乌鲁木齐提督).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董福祥奉召进京参加慈禧太后六旬庆典。翌年春,甘肃爆发河湟回民起义,他奉旨前往镇压。其时,他用“以回制回”等策略,取得了镇压的成功,同时也为西北马家军阀集团  相似文献   

4.
石达开远征之失策吴晓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第一流军事将领。金田起义后,他“自永安出长江、克金陵,大小数百战,所到披靡,未尝稍挫。”对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李秀成称誉他“文武备足”、“谋略甚深”,是“太平天国的第一个军事大人才”。而清军则号之为“石敢当...  相似文献   

5.
关于甲午陆战中清军的武器装备董蔡时,王建华在甲午战争中,清军连连败北,最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何以至此?作为前期清军统帅的李鸿章,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之于武器装备落后,称:“倭人于近十年来,……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敢撒...  相似文献   

6.
军事对比: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日两国各自命运的划时代重大事件。清军的失败,至今仍令人深思。其中,军事的失败是关键。以往研究此问题多从清军单方面入手,缺少中日双方对比研究。笔者拟就双方战略战术、军事力量对比,探讨清军陆战失败的原因。一...  相似文献   

7.
董福祥(1939—1908),字星五,清代甘肃固原人。《清史稿》说:“同治初,回乱作,凤、邠、(?)、陇寇氛殆遍。福祥亦起安化(今庆阳),与其州人张俊、李双良蹂躏陕甘十数州县,窃据花马池,犯绥德,窥榆林,溃勇饥民附之,众常十余万”。同治八年,刘松山进据陕北,董福祥投诚,部众被编为“董字三营”,开始了他效命消廷的政治生涯。攻克金积堡,超授都司;平定西宁后迁游击;至于河州、肃兰之战,董也无战不从,颇受左宗棠嘉尚。后来从征新疆,“名震西域”,清廷赏穿黄马褂,赐号阿尔抗阿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北伐战争的失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通讯失误忧是其中之一。北伐通讯的失误,不仅使天京与北伐军、北伐军与北援军之间断绝了联系,而且由于北伐军的信函情报屡被清军截获,给整个北伐军事行动带来了极大的被动,曾国藩的情报官张德坚曾说,清军所获“伪谕不可胜计”。确实如此,再也没有比他的《贼情汇纂》中收集的太平天国文书更能说明问题了,以致现在研究太平天国历史,都不得不去参考。尤其令人唯以至信的是,太平军在黄河以北的任何方式的通讯联系几乎全部遭到清军的破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9.
傅山甲申前后的诗作与思想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44年(甲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王朝灭亡。不久清军入关,在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下,占领了京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傅山,曾以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喻,写下了大量的忧国忧民的悲壮诗篇,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在这个时期的思想,经过了一个十分复杂的变化过程.研究这一变化过程,对于正确评价傅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杨廷麟,字伯祥,江西清江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土,授翰林院庶吉士,后转编修。清军入关前,他力生抗击清军的进攻,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同主和派杨嗣昌等进行斗争,屡遭陷害。清军入关后,他在江西两次起兵抗清,特别是领导赣州军民,在形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守赣州近两年之久,为维护民族尊严谱写了壮烈篇章,最后以身殉国。清朝史学家徐(?)曾赞扬杨廷麟守赣州的英雄业绩,与史可法守扬州、瞿式耜守桂林“先后辉映,日月争光”。杨廷麟因史书记载较少,至今鲜为人知。笔者曾留心汇集有关资料,写成这篇短文,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清季抗击列强侵略,功绩卓著者,陇右人中首推董福祥。他字星五,清末甘肃固原人,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治年间,他崭露头角于陕甘各族人民反清起义斗争中,继而率众投清,随左宗棠西征新疆,以五品军功累官至阿克苏总兵、喀什噶尔提督、甘肃提督。八国联军之役,他统帅甘籍士兵组成武卫后军防卫北京。《辛丑条约》签订后,被清政府褫职归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老死乡里。本文拟述评其生平。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与中国军事近代化刘子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军事发展史上一个转折点。清军的掺败,人们才真正认识到清朝军事建设的全面落后。袁世凯说:“中国军政废驰,匪伊朝夕。其弊端之尤著者,在于营制不一,操法不齐,器械参差,号令歧异。为将者不习谋...  相似文献   

13.
一经过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江苏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萧条的景象.沉重的战争创伤,使清初江苏地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城镇毁废,社会经济处于崩溃状态.清军的野蛮屠杀,首先导致江苏人口的大规模减少."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众所周知,毋需赘言;而清军在别处的屠杀,也令人发指.清军破苏州,"六门闭,留于城者死无算,道路践死者相枕藉",由盘门屠至饮马桥".昆山因县令率民守城,抗不相下,清军"发兵往屠,城中多被杀戮".江阴人民坚守八十一日,清军破城后,"收获逃亡者,尽杀乃止,……江邑之死者且不可胜数矣";不仅"屠遍城中,并及城外三、四十里俱尽".清军至  相似文献   

14.
王建芙 《理论界》2004,(6):339-340
从1644年清政权中心由沈阳移至北京定都,到1645年攻下南京,清军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统一了长江以北地区,从1645年攻下江阴,到1663年(康熙二年),清军攻破荆襄十三家的最后据点茅麓山(湖北兴山县)为止,清军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统一了长江以南地区,进而确立了对中华大地近三百年的统治。清军为什么能顺利统一长江以北地区却不能顺利统一长江以南地区呢?这除了与南明政府在  相似文献   

15.
康熙平定三落之乱,为以后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物质上提供了充分的准备,随之出现的康乾盛世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所以我们就三藩之乱的首脑吴三挂起兵反清作一个述评,或许对拓宽清史研究领域有抛砖引玉之作用。投靠清廷残酷镇压抗清力量清初诗人吴梅村写的(园园曲)中“痛哭六军仅绸素,冲冠一怒为红颜”O的词句是鞭挞明;日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人们对吴三桂的憎恨。从顺治元年吴三桂引清军人关并投降了清廷,吴三桂便成为了清军征服广大中原地区的走卒和镇压农民起义军以及南明政权的刽…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北伐军与北援军的通信问题李惠民以林凤祥、李开芳为首的北伐太平军在天津受挫后,被困于直隶。天京于1854年2月派出了以曾立昌、陈仕保、许宗扬为首的援军北上解救。北伐军与北援军能否顺利会合重返天京。一个重要前提是冲破清军封锁,沟通双方信息,进而取...  相似文献   

17.
一世回王:额贝都拉回王,是指清代统治哈密绿洲233年之久的哈密维吾尔族王爷。回王共存9世,在新疆大名鼎鼎。哈密王和清廷的关系始于康熙年间。那时的新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试图反叛清王朝自立门户。1696年,康熙皇帝亲自统兵御驾西征。额贝都拉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终于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康熙的阵营。他不仅拿出物资犒劳清军,还设计擒获了噶尔丹的儿子。  相似文献   

18.
张作霖趣闻     
张作霖是现代史上有名的军阀。他出身“红胡子”(土匪),由清军管带起家,成为“东北王”,1927年攻进关内,任安国军大元帅,组织北洋政府。后因不甘受日本人的指使,于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由于他经常跟日本人打交道,因而关于他和日本人交往的趣闻很多。  相似文献   

19.
18 8 4年 11月 ,清廷下诏设新疆行省。新疆建省首功应推左宗棠 :他率先并屡次向朝廷提出新疆“设行省 ,改郡县”的主张 ;他筹划、实施新疆善后事宜 ,为建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他着眼于新疆民情、社情 ,设计了新疆行省的蓝图 ;他指挥清军收复新疆 ,为建省创造了客观条件。左宗棠堪称新疆建省的倡导者、推动者、设计者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出现了农民军、明、清三大政治势力之间的争夺,在它们的争夺当中,三种社会矛盾表现得很为突出:一是阶级矛盾;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三是民族矛盾。这三种矛盾,哪一个是清初社会主要矛盾?是清史研究中多年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我的意见是:从清军进关至李自成农民军主力失败为止,这一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满汉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从清军兵锋掉指江南至南明最后一个小朝廷覆灭为止,这一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清朝与南明之间即地主阶级内部各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